张秋艳, 汤晶晶, 张丽娟
(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江苏 连云港,222500)
前列腺增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频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其心理阴影[1]。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约50%的60岁以上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症状表现,约80%的80岁以上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症状表现[2]。目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前列腺增生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迅速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等症状,减轻其痛苦。但由于临床干预措施仍存在些许不足,加之患者的认知能力偏低,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极易导致其在TURP术后出现膀胱感染、继发出血等并发症[3]。张文芝等[4]指出,前馈控制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并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节约医疗费用。本研究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经B超、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② 首次患前列腺增生;③ 择期行TURP手术;④ 认知、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均正常;⑤ 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 合并恶性肿瘤或精神系统疾病;② 有膀胱及尿道手术史;③ 未能全程参与研究;④ 肾、膀胱或前列腺先天发育异常。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依次纳入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周期为7 d。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记录各项治疗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评估实施膀胱冲洗的可行性。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食用高纤维素类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同时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防腹内压剧烈波动而影响膀胱功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要点,使患者明确膀胱冲洗的重要性及目的。术后3~4 d对患者持续实施膀胱冲洗,冲洗时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尿失禁和术后出血的发生,若发现异常情况须及时报告医师。
1.2.2 前馈控制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前馈控制护理,护理周期为7 d。
1.2.2.1 成立前馈控制小组 由5名医护人员共同组建前馈控制小组,在进行膀胱冲洗前,组内成员分析患者的病情,评估膀胱冲洗的风险,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1.2.2.2 膀胱冲洗安全核查表和警示标识 ① 膀胱冲洗安全核查表:安全核查表主要记录膀胱冲洗评估核查内容(包括气囊注水量和冲出液颜色等)和患者评估核查内容(包括治疗依从性和体位等情况)等,每隔4 h 核查1次;②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依据住院患者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6]评估患者的管道滑脱风险,对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患者设置“防脱管”标识,并将冲出液颜色、冲洗速度、管道固定、冲洗标识等相关内容置于患者床头。医护人员在交接班、巡视及查房时重点关注相关内容。
1.2.2.3 统一交接班内容 对交接班内容进行统一,护理人员需汇报患者的基础信息,重点叙述不良护理事件,具体内容参照如下。① 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TURP术后1 d,采用0.9%氯化钠溶液(24 h内共计8 000 mL)经导尿管持续进行膀胱冲洗,引流出 4 500 mL 淡红色尿液。昨日22∶00患者突发导管堵塞,有部分新鲜血块,引流不畅且患者主诉为尿道口疼痛。②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膀胱冲洗的安全性,各项检查显示引流管连接紧密,患者下腹部平软,检测生命体征数据正常。③ 处理措施:挤压管道以排出血凝块,若挤压无效则借助冲洗器冲洗。④ 报告干预结果:干预后导管畅通,患者腹部平软且生命体征正常。
1.2.2.4 开展个性化安全教育 在实施膀胱冲洗前,医护人员需实施一对一式的健康教育,告知卧床患者及携带膀胱冲洗袋的患者如何做踝泵运动等,同时告知患者膀胱冲洗的优势与目的。在膀胱冲洗期间,护士应对患者行一对一安全指导,并评估其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压疮和跌倒等风险,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1.2.2.5 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针对高发的不良护理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并提前积极预防、演练,以减少疏漏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定期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关键技术练习,如冲洗处理、引流管挤压手法、冲洗液连接技术及导尿管二次固定技术等。护理人员对膀胱不良冲洗事件展开讨论,同时开设膀胱冲洗不良事件管理课堂,以管理学角度学习如何规范展开护理。此外,还需根据对诱发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如高龄、冲洗速率过快、导管堵塞等制定全面的护理预防对策。
1.3.1 膀胱冲洗不良事件 记录护理期间患者发生管道滑脱、导尿管滑脱和堵管的情况。
1.3.2 膀胱冲洗质量 护理后,依据本院制定的膀胱冲洗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膀胱冲洗质量。该评价量表包括膀胱冲洗管道固定妥善、对拔管采取防范措施、冲洗速度及冲洗液加温方式正确等8条评价内容。每条评价内容5分为优秀、3分为合格、1分为差,评分越高说明膀胱冲洗质量越佳。
1.3.3 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 记录患者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
观察组膀胱冲洗不良事件(管道滑脱等)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膀胱冲洗不良事件对比 [例(%)]
观察组的膀胱冲洗质量各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膀胱冲洗质量对比分)
观察组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比
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前列腺尿道周围移行带。增生的腺体使前列腺的尿道伸长、弯曲、受压变窄,进而增加尿道阻力,引起排尿困难[7]。前列腺增生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排尿困难症状也随之加重,且约有50%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存在中重度下尿路症状[8]。目前主要通过切除病灶增生组织以帮助患者的尿路恢复通畅,但由于医护人员对膀胱冲洗的重视程度不足,术后存在着一定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前馈控制模式是一种新颖的干预措施,通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予以详细分析,进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9]。
本研究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护理,且为观察组患者成立了前馈控制小组,组内成员在进行膀胱冲洗前详细评估膀胱冲洗的风险,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可为方案的执行奠定良好基础[10]。膀胱冲洗安全核查表中涵盖了膀胱冲洗评估核查内容和患者评估核查内容两大关键要素,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诊疗措施中的异常情况。规范化交接班内容可便于护士快速了解重要信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此外,在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等前馈控制护理措施中充分考虑到影响膀胱冲洗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制定个体化对策,能够提升护士规范操作的自觉性及提前干预的意识,降低不安全护理行为的发生率。得益于上述优势,观察组膀胱冲洗不良事件(管道滑脱等)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膀胱冲洗质量各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李明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评估患者的管路滑脱风险,并对评估为高风险的患者设置“防脱管”标识,有助于有重点地开展治疗和护理,进而提高膀胱冲洗质量。
此外,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健康教育和安全指导,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及安全管理意识水平,从而间接性地提高膀胱冲洗质量。
综上,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中采用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膀胱冲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膀胱冲洗质量,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