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法”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L省为例

2022-09-24 03:04朱海鹃钱亚飞
法制博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六步法科技型合规

朱海鹃 钱亚飞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2.江苏中舜律师事务所,江苏 南京 210019

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为贯彻落实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司法政策,开始逐步试点“企业犯罪相对不起诉使用机制”的改革探索。2021年,企业合规师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规既是企业治理能力提高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合规建设已经成为当下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涉及多个法律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我国与之关联的研究方兴未艾。

一、企业合规理念的提出与内涵

(一)企业合规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至1974年美国《快速审判法案》,该法案对企业轻微罪行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暂缓起诉,二是不起诉。1987年美国《联邦量刑指南》、2010年英国《反腐败法》、2016年法国《萨宾第二法案》都对企业刑事合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宣告确立了暂缓起诉制度。2018年开始,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合规管理政策及指引性文件,如《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等,2021年6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其他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我国企业合规建设也开始迈入了快车道。

(二)从字面理解,合规(Compliance)具有“合乎规定”或“遵循规定”的含义。企业合规的本质为一种自我监管、主动监管机制,目的为建立起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出合规企业文化,遵守法律法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如要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就需要针对自身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风险,建立一套防范员工、客户、第三方等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机制[1]。从内容上说,企业合规主要涉及到合规的主体、合规的内容和合规的标准三个方面。合规主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法人本身;二是企业内部人员,包含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等;三是企业客户、供应商、经销商、承包商等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并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外部主体。合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强制性法律规定,如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规定、企业规章制度、国际组织条例等;二是非强制性内容,如诚实守信、公序良俗、自愿承诺等。合规标准主要包括设计企业合规的框架标准、制定有效的合规计划、确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等。合规标准的制定目前在理论和实践界都属于摸索阶段。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建设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战略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数量逐年递增(图1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据),已经成为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它们肩负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能(图2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然而近年来,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用人成本增加等问题,都阻碍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目前法治环境下,因融资借贷、知识产权、人事劳资等不合规问题导致企业被起诉、被罚款甚至破产倒闭现象突出,民刑交叉、刑事犯罪等法律风险突增。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现有规定的罪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能涉诉的罪名达50多个。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刑事法律风险(表1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涉诉数据统计)。企业合规问题迫在眉睫,亟需解决。

图1 科技部统计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据

图2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

表1 科技型中小企业2016—2020年涉案罪名数据统计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借鉴国外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机制建设迫在眉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持续加大和“一带一路”倡议国策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5000多列,同比增长29%;跨境电商海外仓近2000个,大幅增长80%多。我国进出口总额2021年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比整体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3]。这一切数据的背后,都有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新型国际分工的身影。然而,我国企业合规建设的理念尚未普及,合规措施尚在起步阶段,对国际规则、合作方国家法律法规、商业习惯等也不完全熟悉,使得中小型企业在国际税收、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知识产权、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救济、反商业贿赂等领域面临多重经营风险。合规是企业“走出去”并且“走得好”的前提,企业合规管理能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注意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形象大使[4]。因此,充分认识差距,把企业“合规”问题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提升企业合规水平、规避合规风险,借鉴国外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并进行“本土移植”,探索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合规机制,坚定不移地补强这一短板和弱项,我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发展的可行性——以L省为例

(一)L省作为首批最高人民检察院试点“企业合规不起诉”的省份,具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机制建设的良好土壤和环境。合规本质上是一个公司为防控经营风险所采取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合规的主要功能是防控法律风险,避免企业经营行为因违反法律法规而被罚款、起诉甚至破产清算。近年来,企业屡屡被起诉、遭遇法律壁垒等问题催生了我国企业“合规”意识。2017年伊始,“企业需求”逐步被上升到“政府指导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资委、发改委等部委相继出台企业合规管理的指引性文件;2020年3月,第一批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6家基层检察院展开。试点要求,检察院在办理涉企犯罪案件时,对符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适用条件的,在依法不捕不诉或者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针对企业涉嫌的具体犯罪,需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合规经营[5]。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建设是L省实现“科技强省”,成为“强富美高”新L的现实需要。数据显示,2020年L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40294家,科技人员总数48.6万人,研发费用投入781亿元,拥有发明专利、国家新药、集成电路设计专有权等I类知识产权4.3万件,平均每家企业拥有I类、II类知识产权分别为1件和9件[6]。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L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2019—2021年破产清算90家(数据来源:人民法院公告网统计数据);根据“裁判文书网”显示,以“2021年、L省、公司、刑事案件”为搜索项,共搜索出涉嫌保证金的案件133件,增值税类167件,违法所得112件,单位犯罪59件,注册商品52件,合同诈骗46件,集资44件,假冒49件,合同37件。L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促使我们亟需“补齐”企业合规的短板。将中小企业合规工作进行前置,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需求。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企业合规的路径

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建设才刚起步,在合规发展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的合规经验,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分六步走做好合规发展路径。

第一步:调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建设首先应当立足实际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一方面研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规建设体系,从中摘取或者借鉴其有效的合规制度;另一方面,立足于本企业实际,对标企业发展目标和行业最佳实践,对内部体制建设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估,识别出企业所要履行的具体合规义务,对相关合规风险进行界定,对存在的合规风险进行整体评估。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识别影响企业合规的因素,清理出企业合规的义务清单和风险清单,并根据其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高低进行排序。例如,对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领域进行合规风险评估时,需要对企业的研发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等重点业务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就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技术转让、人员离职保密协议、专利许可等重点业务环节存在的合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如果涉及到投融资、并购、IPO等业务,还需对合作方进行调查和评估,以降低风险的发生。

第二步:体系建设。在形成企业合规风险等级和识别清单的基础上,就要对主要风险领域的各专项合规管理制度的完备性与有效性进行修订、重作或者更换。一般来说,因企业合规涉及领域较多,企业往往可以按照风险级别,从高到低进行优先排序和配置资源,即优先对高风险领域进行合规制度建设,继而从专项合规风险逐步扩展到全面合规风险的体系化建设。一般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规体系建设需要包括合规文化体系建设、合规制度体系建设、合规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和合规日常监控体系建设。现实中最为常见的做法是企业先建立合规日常监控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再形成制度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资金支持力度、政策配套等原因,进行合规文化体系建设的难度较大。

第三步:协同修正。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体量较小”,但“五脏俱全”。合规体系的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它的运行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因此,在合规制度“成型”之后,需要各部门协同进行修正与微调,明确各部门的权力配置、职责划分,确保体系建设的完整性、有效性与协调性。协同修正,首先要确立目标一致原则,所有合规主体尤其是企业内部主体应明确合规目标,并做好管理体系中的权力配置与职责划分问题。其次,在涉及到多部门配合的领域,需要有牵头部门能够为合规管理承担起主要责任。合规部门或者承担合规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承担综合管理职责。最后,企业也需要与外部(第三方、合同相对方、经销商等)进行沟通,为推进合规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积极进行资源配置,为合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四步:保障运行。完善的合规机制不能仅存于纸面文件,需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为确保企业能够合规经营,一般来说,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撑:一是定期培训。企业需要联合内外部力量,与政府、高校、检察院等进行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设计适合本企业的合规培训课程体系,针对技术研发、销售、出口贸易等重点部门人员,进行定期合规培训。二是设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对承担合规责任的组织与个人进行考核,同时将合规考核纳入到公司激励系统。三是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可借鉴国有企业或国外企业,引进独立监督人制度。也可以针对企业不合规现象与人员,设立合规咨询与举报制度。

第五步:效果反馈。企业合规制度运营一段时间(一般至少一年以上)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反馈评价。对运行比较好的合规制度继续保持;对有缺陷或不完善的合规制度进行整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特别注意评价机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同时建立问题备案、通报和跟踪机制。针对反馈结果中的合规缺陷和风险隐患,需要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落实,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第六步:动态调整。有效的合规制度建设不仅能保护公司创造的现有价值,还能主动为公司创造潜在价值。如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效益、合规文化体现出来的企业形象提升等等。然而,合规体系搭建的完成只是合规管理工作的一个起点,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与裂变,合规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如对行业、企业出现的不当行为案例迅速作出响应,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对现有合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提升。

猜你喜欢
六步法科技型合规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统领集体备课“六步法”
依托“生本互动”模式培养阅读能力的实践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五笔输入教学“六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