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国家开放大学 经济管理教学部, 北京 100039)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商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日益广泛,金融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门槛不断提高,基础岗位的人才需求数量却略有下降。市场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金融背景转变为具有金融和科技复合背景的人才。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开放教育金融类专业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上,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鉴于此,分析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改进方向,不仅是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从世界经济新格局、中国经济新发展和经济增长动力源三个维度,探讨新财经的框架结构。其次,在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框架内,从技术变革与企业发展、商科理论新进展和新商科实践应用三个维度研究新商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再次,以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经济时代,金融类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改进方向。本研究聚焦新财经框架和新商科视域,将全球宏观经济、微观企业行为以及新商科人才的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对新时代高等商科教育的变革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重创了世界经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趋于平稳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是社会抗疫复工的重要动力,也将继续渗透到全球居民的经济生活中,本文结合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院走访四所院校的调研和问卷结果,对开放教育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改进方向提出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近年来,世界经济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纵观历史,为了缓解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复苏和增长,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应对危机,世界经济也将呈现出新的格局。
图1显示的是1970年以来,世界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可以发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该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全球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全球化进程加快。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中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38.5%上升到62.1%。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贸易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的贸易收支余额缩小,呈现了小幅下降走势。2010年后,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下降,美国、南非和巴西等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也保持在危机前的水平。总体上,2010年后,全球贸易缩窄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
在全球贸易收窄、货币超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图2是1978年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根据各国统计部门的数据,2020年在G20国家中,只有中国和土耳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3%。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均为负值。鉴于此,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和增长,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图2 1978年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率
如果我们考察三大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发现,从1978年后,第一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下降,从1990年后,第二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也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即消费和服务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2019年,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8.6%,超过了投资和净出口总和对经济的贡献率。此外,201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4.6%,超过了传统的农、林、牧、副、渔和制造业行业。在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关键引擎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据上分析,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方面,各国贸易总额不断下降,全球贸易趋缓;金融方面,全球货币供给量和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货币超发愈演愈烈。此外,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老龄化。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按照索罗模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由资本和劳动等因素决定。鉴于此,在经济增长的进程中,无论是贸易和金融领域,还是人力资本因素,人口老龄化都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现阶段,技术驱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关键动力源。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国际环境下,远程办公成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间,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围绕“停课不停学”,实施在线教育教学,保证了办学体系正常的教学工作。疫情趋于平稳后,数字经济应用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抗疫复工的重要动力,也将继续渗透到全球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后疫情时代,技术驱动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在此背景下,可以将新财经理解为“技术驱动的新财经”,即在技术驱动的新财经框架下,分析新商科建设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剖析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方向,是一项紧急而迫切的任务。
纵观历史,人类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蒸汽时代,机器取代了人力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电子数据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智能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行业和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企业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表1显示了1990—2020年,全球市值前十位公司的变迁。在1990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日本的公司占有八位,其余两位是美国的公司。并且,在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里,银行金融业占据了大多数。2000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美国的公司占有七位,日本占有两位,德国电信跻身了前十名,电信电气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跻身前十名,石油等能源行业占有了前十名的四个席位。2020年,全球市值前十名公司里,中国占有两个席位,美国占有七个席位,经营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沙特阿美排名第一。并且,微软、腾讯亚马逊等互联网软件行业占据了前十名的大多数席位。鉴于此,在时代的变迁中,从金融和电信行业,到能源和互联网行业,随着技术驱动的创新变革,全球市值前十名的公司所在的行业也在不断变化。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智能+”的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关键。
表1 全球市值前十名公司变迁
(1)新商科的理论研究。在工业化时代,商科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颇为丰富。传统的商科课程体系里,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为商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商科教育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传统商科的课程体系较为单一,体现不出学科的综合性,难以适应全球化经济需求,学生在就业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后,商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主要侧重于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及SAP等财务信息管理领域,这些理论的应用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入智能化时代后,商科研究的新理论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近年来,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区块链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实践应用,给大学金融教育教学带来了冲击。欧美著名大学如普林斯顿、尼科西亚和斯坦福等相继开设了如“比特币和加密电子货币技术”等涉及区块链技术的课程,浙江大学已经开设《区块链与数字货币》课程,是国内首例设立区块链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区块链+专业能力”的培养。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管理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智能技术和专业学科深度结合,已经是新商科理论研究的热点。
(2)新商科的实践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基础、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院校在培养目标中均强调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主体方面,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许多名校的商科毕业生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惠普等外企。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的创新发展,商科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国的金融业、能源行业以及美团、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得到更多的锻炼。在实践行业方面,在信息技术时代,传统的金融银行业、能源行业是商科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对象;进入智能化时代后,腾讯、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和平台企业是商科毕业生实践去向的主要部分。在实践方式方面,传统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校内大赛和案例分享等方式。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商科专业的实训环节将更多地融入AI场景,虚拟实验室的搭建可以为商科专业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很多学者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郑永和认为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要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1]陈建斌、郑丽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汇编了商务学院在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案例。[2]赵晓飞等针对新商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滞后、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提出需要重构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架构。[3]易晨希认为新商科专业群应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具有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思维、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人才。[4]应森林等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应通过校企共建,利用商贸产教融合场景化资源,多个维度协同促进教师成长。[5]上述研究聚焦于新商科背景下,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价格及师资队伍建设,为新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思路和参考。但是关于新商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并不多见。
在人工智能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为使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开设的金融类专业,在专业标准制定、专业开设、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更加科学、完善,适应学科和市场的需要,形成体现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6月7日至6月10日,金融学院副院长王佳前往宁波开放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开放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展开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专家咨询、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为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2021年6月1日至23日,调研小组对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和专科学生展开在线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7份,其中,本科91份,专科46份。基本情况如下:学生男女比例为76∶61,男生人数占比55.47%,女生占比44.53%。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比例为42∶95,非农业人口占比30.66%,农业人口占比69.34%。在137名学生中,在职人员为129人,占比94.16%;其中工作单位是民营企业的学生人数最多,为53人,占比38.69%。个体户或私营业主、国有企业的学生分别为25人和20人,占比为18.25%和14.6%。
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在专业选择方面,60.58%的学生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科技和国际金融专业的占比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增长,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的人才需求会不断增加。问卷调研的结果反映了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此外,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是否够用”的问卷中,有21.9%即30名学生选择了“完全够用”选项;有67.88%即83名学生选择了“基本够用”。说明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建设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仍有10.22%即14名学生选择了“不够用”选项。这说明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建设有待改进。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上,应做哪些改革”问卷调研中,24.82%即34名学生选择了“加强专业从业资格或技能证书的培养”,21.17%即29名学生选择了“加强政治素质培养,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专业技术证书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金融类人才的立德树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信用危机容易带来潜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从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到席卷全球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国内的“三聚氰胺”事件到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杀熟”,一部分商界精英们暴露出严重的商业伦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欠缺等问题。高校商学院也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新商科的教育之“本”。拥有400多万在校生的国家开放大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平台。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资源非常丰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以宁波帮为主要代表,结合“四史”,将商帮文化、爱国爱乡、捐资助学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在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将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融入沙盘模型,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教育学生直播带货带上责任,引导学生通过直播带货,传播中国文化、推广国产品牌;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创新思维、工匠精神、诚实守信。在开放大学体系里,各分部也十分重视思政建设。浙江开放大学积极举办课程思政大赛,组织申报思政类科研项目。学校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有课程思政设计思路,责任教师要对每门课程设计详细的课程思政梳理表。宁波开放大学的责任教师注重在专业教学中引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成人学生专业与实际工作和国家形势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和宁波开放大学、浙江开放大学的授课教师座谈交流,发现在开放大学体系内,金融类专业的课程架构亟待调整。分部被访谈教师认为,目前金融类的一些专业课程,侧重于宏观金融领域,对学生理解金融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把握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开设宏观金融课程的同时,可以适当开设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等前沿课程。由于前沿课程涉及的内容广,实践性强,学习和授课难度均较大,可以暂时列入选修课模块中。面向学科前沿的专业选修课程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对金融前沿问题的关注度和阅读量,也能够体现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的课程特色。另有教师认为,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来自银行等金融行业,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甚至是零基础。金融类专业在教学上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鉴于此,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适当提高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完善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3)金融类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在调研过程中,宁波开放大学和浙江开放大学的教师普遍认为,目前金融类专业的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普及发展,学校课堂早已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便捷地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鉴于此,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要和普通网络资源相互区分,要建设符合学生需求的特色资源,建设即时性强、灵活性强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与现实结合得越密切,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研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主要针对B2B、B2C方向,尝试从企业出口的角度,针对欧美市场,开发一系列教学目标更加精准的“小众”课程,进一步细化课程体系。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关注企业电商、消费电商、生活电商,专门设置了EXCLE、SPSS、大数据与数据工程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鉴于此,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网资源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设计真正适合学生使用的资源,可以尝试将宅经济、微经济、新个体等新理念融入课程资源建设中。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全球各国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理论创新促使高等院校商科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革。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财经的框架结构;其次,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全球市值十大公司的变迁;再次,本文对新商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国家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进一步思考。结合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院的调研及问卷统计,认为在技术驱动的新财经框架下,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立德树人是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适当提高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既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又要体现金融学科的前沿问题,适应时代的变革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