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相关穴位电极记录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棘波的特点分析

2022-09-17 06:49路岩莉王媛媛戎萍刘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睡眠期波幅癫痫

路岩莉 王媛媛 戎萍 刘璇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193);2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儿科(广东深圳 518116)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检查,后者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重要依据[1]。国际10⁃20 系统作为电极的安放位置具有简便、易于普及的特点,因此被国际抗癫痫联盟作为头皮EEG 记录的标准。但是由于10⁃20 系统是按照平均距离方式排列,相对来说比较刻板,部分电极安放位置也不能准确反映相应脑区的EEG 变化,若临床操作人员出现位置偏差,便会为EEG 解读造成干扰[2]。

中医药治疗癫痫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EEG 为中医药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纯的国际10⁃20 系统的电极选取位置不能从中医理论思维角度来解释其有何理论意义,这就很难与中医理论相衔接。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气血网络系统,是大脑白质或大脑皮层中的通信网络在躯体上的反映,经络实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3]。而腧穴能反映、防治疾病,通过经络走行五脏六腑紧密相连,是一个疏通气血的立体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利用穴位的特殊性,即用穴位作为安放EEG 电极位置,从而检测脑部异常放电。目前国内外未见相关研究。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spikes in central⁃temporal re⁃gion,BECTs)是最常见的儿童癫痫综合征。BECTs一般发作频率较低,EEG 常记录不到临床发作,更不易进行自身对照研究,而且BECTs 发作间期EEG 具有特征性的表现[4-5]。因此,本研究选择与癫痫相关特定头部穴位来代替传统EEG 的电极安放位置,观察其能否反映BECTs 患儿发作间期EEG 的棘波变化特点,以及观察两种电极安放结果之间的差异,以便临床更好的应用EEG 为中医药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行EEG 检查的BECTs 患儿30 例,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平均7.17 岁。诊断标准[6-7]:(1)起病年龄2~18 岁;(2)起病前无神经系统或智力缺陷;(3)睡眠期为主的部分运动性发作,常伴有躯体感觉症状;(4)棘波灶位于Rolandic 区,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排除标准:精神状态异常不能配合者;有基础疾病者;有发热、感染者;其他原因不适合参加临床试验者。本研究通过本单位的伦理委员会批准(TYLL2020[K]字015)。均对受试者及家属进行告知,并签写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MB 动态脑电图工作站和MB8600 型16 导Tele EEG(深圳市博英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3 研究方法受试者首先按国际10⁃20 系统方式安放电极,EEG 记录仪记录完整的清醒⁃睡眠周期活动,实验时长18~24 h,该组实验结果称为对照组。再用所选穴位位置作为电极安放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该组实验结果称为穴位组。国际10⁃20 系统电极安放方式[1],分别为前额(FP1、FP2)、额(F3、F4)、中央(C3、C4)、顶(P3、P4)、枕(O1、O2)、前颞(F7、F8)、中颞(T3、T4)和后颞(T5、T6)。穴位组选定穴位:以双侧眉冲穴安放FP1、FP2,双侧目窗穴安放F3、F4,左右两侧四神聪穴安放C3、C4,P3、P4 按国际通用位置安放,双侧脑空穴安放O1、O2,双侧悬厘穴安放F7、F8,双侧率谷穴安放T3、T4,双侧颅息穴安放T5、T6,FPZ为神庭穴,CZ 为百会穴,参照电极A1/A2 为双侧听宫穴。见图1。

图1 EEG 电极安放方式Fig.1 EEG electrode placement mode

1.4 EEG记录EEG描计采用时间常数0.3 s,走纸速度为3.0 cm/s,频率0.5~30 Hz,灵敏度100 μV/cm,512 Hz 的采样率,采用单极导联描述,电极阻抗保持在5 kΩ 以下。所记录的波形变化,包括频率、周期、波幅、范围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如睁-闭眼实验、过度换气实验和清醒⁃睡眠状态。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以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Wilcoxon 配对样本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EEG 变化BECTs 患儿在对照组与穴位组的EEG 结果中均能记录到后头部优势的α 节律、睁⁃闭眼反应、睡眠周期中的α 解体、顶尖波、睡眠纺锤、K⁃综合波、NREM 睡眠Ⅳ期的多量弥漫性慢波和REM 睡眠期低波幅去同步化表现。两种电极安放方式记录的α 节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穴位组能表现出对应儿童的正常EEG 变化,见表1、图2。

图2 两组EEG 记录的脑电变化Fig.2 EEG changes recorded in two groups

表1 不同电极安放方式的枕区α 节律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α rhythm in occipital region with different electrode placement methods 例(%)

2.2 两组EEG 所记录棘波变化两组EEG 均可记录到散在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发放,入睡后异常放电明显增多,伴异常放电波幅明显增高,存在明显睡眠诱发倾向;异常放电可为单侧或双侧,可局限或向其他导联放射。见图3。

图3 两组EEG 记录的BECTs 棘波变化Fig.3 Changes of BECTs spikes recorded by EEG in two groups

2.3 两种记录方式棘波波幅比较穴位组的P3、P4与对照组的P3、P4位置相同,在30例患儿两种记录方式所记录到的顶区异常放电波幅最大值进行比较,波幅数值中位数均相同,清醒期为79 μV,睡眠期为103 μV,清醒期及睡眠期两种方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同一患儿在两种记录方式实施时的异常放电表现大致一致,可一定程度上排除因环境、药物、记录时间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差异。见表2。

清醒期记录到的异常放电棘波波幅最高所处位置有24 个。两种记录方式所记录到异常放电波幅最大值进行比较,穴位组清醒期波幅数值中位数为129 μV,明显高于对照组(8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记录方式棘波波幅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pike wave amplitude between two recording methods M(P25,P75)

睡眠期记录到的棘波波幅最高所处位置有30个,睡眠期棘波波幅最高点在对照组为(132.70 ±56.454)μV,低于穴位组(148.60 ± 67.0)μV,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05)。

2.4 清醒期与睡眠期的棘波波幅最高部位清醒期与睡眠期的棘波波幅最高部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其中,清醒期约78.9%的棘波波幅最高位置为率谷穴,睡眠期约73.3%的棘波波幅最高位置为率谷穴,而且,有意思的是清醒期是以左侧为著,而睡眠期是以右侧为著,也进一步证实了睡眠对棘波的影响,见图4。

表3 棘波昼夜波幅最高位置Tab.3 Maximum position of diurnal amplitude of abnormal discharge 例(%)

图4 棘波在脑内分布区域Fig.4 Distribution area of abnormal discharge in brain

2.5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受试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所有受试患儿在EEG 记录期间均未出现临床发作。

3 讨论

EEG 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重要依据。目前头皮EEG 电极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推荐的10⁃20 系统作为电极安放位置,其所描记的波形变化对于癫痫相关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足之处在于10⁃20 系统的部分电极安放位置不能准确反映相应脑区的EEG 变化,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8],如何改进是目前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

中医诊疗癫痫主要通过临床症候、病邪深浅、正气盛衰来对其进行辩证分型。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深入,EEG 检查也促进了中医对癫痫的研究,如马融教授对320 例癫痫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合EEG 检测结果,发现异常放电的脑电波形态与患儿的虚、实证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9]。但是中医的辨证思维不能以单纯的解剖部位、脑区分类来解释,单纯的国际10⁃20 系统的电极选取位置也不能从中医理论思维角度来解释电极排放位置的意义,需要重新设计电极安放位置以便于让EEG 判读更加契合于中医理论。参考人体大多数腧穴在痛觉、血管反应等表现上异常敏感,且疾病状态下时,腧穴部位的皮肤电阻一般情况下会变得更小,同时伴有痛阈进一步减低[10]。因此,本研究采用穴位位置来安放EEG 电极,理论上描记结果能与中医理论相联系,可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3.1 头部癫痫相关穴位“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头部经络是调节脑功能的重要途径。据古籍记载,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经络中,某些特定的穴位对于癫痫的诊治至关重要,如眉冲穴“主五痫”。此外,经外奇穴中也不乏对癫痫的诊治具有特殊作用的穴位,如四神聪在临床上治疗癫痫疗效显著,四神聪穴与督脉脉气相互影响,能调节一身之阳气,可潜阳入阴、填精益髓、醒脑开窍[11]。本研究所选穴位均与癫痫相关,通过比较发现穴位组EEG 可以反应对照组所记录的正常EEG 活动,包括α 节律和完整的睡眠周期变化。虽然两种方式的EEG 结果中,同一患儿的α节律可能稍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用穴位来代替国际10⁃20 系统的电极安放位置具有可行性。

3.2 用穴位作为电极安放位置记录BECTs的脑电变化特点EEG 记录癫痫发作是诊断癫痫的最直接证据。EEG 通常以棘波、尖波或其他形式描记发作间期癫痫样电活动[12],某些癫痫综合征具有特征性发作间期EEG 变化,如BECTs 发作间期存在正常EEG 背景活动,睡眠结构正常,清醒期中央颞区可见散在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发放,入睡后异常放电明显增多,伴异常放电波幅明显增高,存在明显睡眠诱发倾向[7,13]。而且,BECTs 的癫痫发作并不常见,通常EEG 记录不到[14],本研究中所有患儿在EEG 记录均未记录到发作。因此,本研究比较两组患儿发作间期EEG 变化,研究发现两组均描记了BECTs 发作间期的EEG 变化特点,进一步证实选用穴位作为EEG 电极安放位置记录BECTs患儿棘波具有可行性。

通过比较发现穴位组所记录到的最大棘波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穴位作为记录电极更有利于发现清醒期异常。睡眠期穴位组所记录到的最大棘波波幅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小及棘波因睡眠诱发导致波幅均升高有关,可进一步研究观察。

3.3 率谷穴与EEG(棘波)关系率谷穴位于颞骨、蝶骨大翼、顶骨三骨交接凹陷处。本穴不仅接纳外部气血,也容纳寒湿水气,可反映头侧部疾患[15]。而且,率谷穴通达三焦,能感知气之出入,也是头侧部经络汇聚的重要枢纽之所。由此可见,率谷穴为气血阴阳交融转化的重要枢纽,可反应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病症,如头痛、眩晕、小儿惊风、热性惊厥等。既往研究发现中央颞区棘波中,70%最大棘波位于低位中央区(C5/C6 点),而无一位于T3/T4 点[16]。率谷穴虽然不位于C5/C6 点,但是位置相近,更易检测到相关变化,本研究发现清醒期约78.9%的棘波波幅最高位置为率谷穴,从EEG 角度证实了其与癫痫的相关性;也有可能率谷穴记录到棘波波幅比C5/C6 点更高,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去验证。

率谷穴属足少阳胆经,胆居少阳,当令为子时(23 点至1 点),承启运全身阳气之力。由清醒到入睡正是一个由阳入阴的过程,儿童为稚阳稚阴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出现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BECTs 的患儿脑电异常多在睡眠期频繁发生,尤其是在第一睡眠周期的NREM 睡眠Ⅰ期更加明显[17-18],正如本研究所观察的棘波存在明显睡眠诱发倾向,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棘波波幅也明显增高,另外观察到清醒期多以左侧为著,而睡眠期多以右侧为著。现代医学认为睡眠诱发现象与睡眠期生理性丘脑皮层节律紊乱有关[19],而中医认为这种变化体现了患儿的阴阳平衡失调状态,尤其是作为阴阳转化点的率谷穴能更好反应这一病理变化。

既往研究发现BECTs 患儿可有细微的脑结构异常,但BECTs 患儿的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由少数报道BECT 患儿合并有围产期问题、头部外伤、神经影像学显示的非Rolandic区的局部病灶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这些都可能是与BECTs 并存的其他问题,也有可能是BECTs的诱发因素,但这些问题均不影响BECTs 的良性预后[20]。因此,多数学者认为BECTs 主要与遗传相关[21]。但本研究中,BECTs 患儿的棘波最大棘波高度集中于率谷穴,虽无法证明此位置的器质性病变,但从EEG 角度证实了其与癫痫的相关性,对于BECTs 的中医诊疗方面会是一个很大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选用癫痫相关头部穴位作为EEG电极安放位置记录BECTs 患儿的EEG,可以观察到发作间期特征性表现,并且发现棘波多数以率谷穴波幅最高,证实从中医角度对BECTs 的EEG变化进行分经辩证具有可行性。不足之处是本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探索,而且病例数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如发作期EEG 改变、癫痫发作与棘波之间关系等,同时也将探索在其他癫痫综合征的应用,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猜你喜欢
睡眠期波幅癫痫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睡觉竟然也有这么多小秘密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做梦不代表睡眠质量差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研究:想学习,先小睡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