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邹鹏程
重庆市东南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0060
颅脑创伤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既能够单独发病,又能够合并其他疾病发作。临床中,以颅脑解剖结构为根据,可以将颅脑创伤分成3个类别,分别为头皮创伤、脑功能创伤以及颅骨创伤。重型颅脑创伤属于危重的颅脑创伤疾病,该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患者会长时间昏迷,留下后遗症或者产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1]。相关研究表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会合并较多的不良症状,常见的包括颅内压力升高以及脑水肿等,而降低颅内压力既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又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水肿进行有效控制十分重要[2-3]。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一般,会带来较多的问题,比如:大多数患者因为术中减压速度过快,会引发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以及血压骤然降低等情况,术后还会出现继发性脑梗死,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4]。有研究表示:采用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5]。本研究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在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期 间 收治的150例重 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析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和重型颅脑创伤的诊断标准相符者;②患者受伤时间在12 h内;③年龄范围在18~70岁之间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脑血管意外疾病史者;②有颅脑外伤疾病史者;③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合并失语症以及抑郁症患者;⑥合并肾损伤、肾功能异常、肾衰竭等患者;⑦妊娠期女性。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于上耳屏前1 cm处做手术切口,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线下,游离骨瓣,骨窗下缘尽可能平行前颅底和中颅底,第一孔打在额骨颧突后方,第二孔为额结节下靠近中线处,第三孔在耳前尽量靠近颞底,清除硬脑膜外血肿,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止血,缝合。
观察组患者通过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①将患者的部分头皮切开,如没有明显的出血情况,则无需急于止血,迅速剥离骨膜,②在血肿最厚的颅骨区域钻孔,将硬膜切开,控制性地释放部分硬膜下血肿,做好初步减压工作,③做好头皮切口以及颅骨骨窗,在常规悬吊硬膜的同时,将多处网状硬脑膜切开,使各个切口的硬膜下血肿自然溢出,④当脑组织压力没有剧烈升高或者脑搏动恢复后,以放射状剪开硬膜,彻底清除残留的血肿、挫伤的脑组织,彻底止血,⑤再次减压,⑥等到有效控制颅内压之后,需要减张修补缝合硬膜,并且于侧裂处置入硬膜下引流管直到颅底,然后常规关颅。
术后,患者需要使用甘露醇脱水、营养支持治疗,并且注意保证呼吸顺畅,预防并发症,如果有必要,需要切开气管,当自主呼吸缺乏时,需要维持血氧饱和度的患者可采用机械辅助呼吸。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并发症(脑疝、肺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颅内压恢复正常,格拉斯预后评分<2分;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颅内压逐渐恢复正常,格拉斯预后评分在2~4分之间;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颅内压仍然异常,格拉斯预后评分>4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GCS评分标准:睁眼评分为1~4分;语言评分为1~5分;运动评分为1~6分。13~14分表示轻度昏迷,9~12分表示中度昏迷,3~8分表示重度昏迷。
GOS评分标准:5分:有轻度缺陷,但已良好恢复正常生活;4分: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分:重度残疾,保持清醒状态,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分: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和清醒的周期,眼睛能睁开;1分:死亡。
颅内压:通过硬膜下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持续7 d,获取患者颅内压的平均值,颅内压的正常水平为70~200 mmH2O。
NIHSS评分:根据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值区间为0~45分,分值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呈负相关,即患者的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异常。
Barthel评分: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为正相关,即分值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显著。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GO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力、GO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比较(±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75)对照组(n=75)t值P值脑血氧饱和度(%)治疗前90.07±1.68 90.02±1.66 0.183 0.855治疗后96.43±2.18 93.16±2.03 9.507<0.001动脉血氧分压(mmHg)治疗前89.73±1.52 89.78±1.55 0.199 0.842治疗后97.34±1.72 93.67±1.63 13.413<0.00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重型颅脑创伤指的是因为外界暴力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患者的颅脑功能障碍;患者于临床中会出现意识障碍、头晕、恶心、呕吐、肢体功能异常、感觉功能障碍等情况;如果是颅底骨折,还会引发脑脊液耳漏、鼻漏等情况[6]。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GCS评分超过8分,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尤其是对年轻患者来说,颅脑创伤并不会因为碰撞结束而停止,而会在几个小时后或者几天后,病情继续发展,并变为继发性创伤[7-8]。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会发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情况,从而使患者的大脑或者脑干发生原发性或者继发性创伤,从而使患者的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异常,引发局部微循环障碍,患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会出现水肿以及肿胀等情况,颅内压会显著升高,从而使患者发生脑疝,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9-10]。
临床中,一般会使用脱水剂控制患者的颅内压,通过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除创伤组织、抗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还能够降低脑水肿、脑细胞损伤发生率,使患者的脑细胞功能有效恢复、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因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以及残疾率相对较高,通过基础治疗,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40%,残疾率达到了20%[11-12],所以,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来说,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十分重要。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其预后效果,但是,该手术术中减压速度过快,使颅内压骤降,压力填塞效应突然减轻或消除,容易产生恶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大面积脑梗死等情况[13-14];一旦发生以上不良症状,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力、GO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力、GO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n=75)对照组(n=75)t值P值颅内压力(mmHg)治疗前261.52±11.35 262.03±11.52 0.273 0.785治疗后206.35±7.35 237.49±10.42 21.149<0.001 GOS评分(分)治疗前1.65±0.25 1.69±0.23 1.020 0.311治疗后3.86±0.15 2.86±0.43 19.016<0.001 GCS评分(分)治疗前6.38±1.64 6.42±1.59 0.152 0.880治疗后10.89±2.16 9.43±2.01 4.285<0.001 NIHSS评分(分)治疗前31.25±5.09 31.32±5.10 0.084 0.933治疗后22.41±3.89 26.43±4.39 5.935<0.001 Barthel评分(分)治疗前68.35±3.84 68.46±3.89 0.174 0.862治疗后93.41±5.21 81.19±4.26 15.725<0.001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的应用,能够控制性阶梯式减压,避免突然失去填塞效应引发血管损伤、板障出血等情况,避免发生迟发性血肿。因为需要逐步多次剪开硬脑膜,使颅内压逐渐降低,从而避免脑组织发生明显移位,形成局部脑疝。因为脑组织没有发生明显的快速移位,使脑血管不会进一步发生牵拉、扭曲,可以降低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生率[15-16],另外,控制阶梯式减压能巩固性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发生剧烈变化,进而降低术中恶性脑膨出的发生率。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切开颞侧头皮、快速钻孔切开硬膜,从而以最快速度放出大部分颞侧硬膜下血肿[17]。该步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硬膜下血肿快速喷出,从而避免将吸引器头塞入到小切口中,防止过快吸出血肿,保证颅内压稳定;同时需要快速扩大骨窗,尽可能地将前颅、中颅窝底的额突、颧突咬除,避免脑干受压,减少脑组织嵌顿的发生率。如果术中发生恶性脑肿胀,可通过多处网状切开硬脑膜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恶性脑膨出率,实现平衡降压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力、GO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患者18.7%(P<0.05)。于广亮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50.0%,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颅内压水平及神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