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一所地方高校为例

2022-09-09 06:13周瑶甘静雯
智库时代 2022年33期
关键词:母语学习动机动机

周瑶 甘静雯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一、文化认同

认同,或者身份(identity)最早进入的是心理学的领域,即认同是个人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自觉意识,如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问,是针对主题而做出的一种能动的选择。之后,这个概念又进入了社会学领域,但是依然延续着心理学的意义。

文化认同的研究(包括语言认同研究)早在20世纪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的重要课题。从Gardener与Lambert在1972年对语言学习动机分类为“工具型”和“融合型”,作为经典社会心理研究呈现 于 世,到Gardener(1985)对学习结果的分类:“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其中非语言的结果也具有认同的变化。此后,Gardener等人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在发展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在此期间,Lambert(1974)还对学习者文化认同的变化方面提出了“削减性”和“附加性”两种双语类型,对母语文化认同和归属进行了研究。我国高一虹在Gardener和Lambert的基础上,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Erich Fromm的“生产性取向”概念,对数十名“最佳外语学习者”的访谈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生产性双语现象”的概念,既母语与目的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理想型外语学习者,可用1+1>2来象征。同时,高一虹等人(2013)用四年的时间对北京五所高校不同年级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跟踪研究并得出结论:高年级的英语学习者的认同发展有着更明显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个体多样性。

文化与语言认同的研究经过了将近40年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沟通与交流方式的不断革新,进入21世纪的00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会更容易更快速的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那么00后的文化认同现状如何,其母语和英语文化认同整体情况如何等,值得深思和研究。

本研究借用高一虹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调查问卷(2002)向某高校00后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即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四个年级,涵盖新闻学、广告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土木工程、会计学、法学、人力资源等11个专业。该调查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动机类型,动机强度和认同变化。动机类型分为7类:①内在兴趣;②学习成绩;③学习情境;④出国;⑤社会责任;⑥个人发展;⑦信息媒介。动机强度主要指英语学习者在实际英语学习中付出的行为努力。认同变化有类别6个:自信性、削减性、分裂性、生产性、附加性以及零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个人发展的动机类型较为凸显

该问卷中的7个动机类型中,个人发展的动机类型的平均分值高分段较多(表1),如14、16、29题,不少大学生都认为英语对自己的将来或者前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达65.2%的大学生认为学好英语能获得成就感,说明00后的大学生努力学习英语不仅仅是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还对个人价值成就感十分重视,这是在情感上的一种要求。但同时,他们也深知,英语要想帮助实现个人发展,英语学习成绩的高低以及英语的工具性也起到重要作用(表2和表3)。尤为重要的是英语的工具性,高达64.6%的学生认为英语是当今时代下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超过50%的00后大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或者其他领域的知识。

表1 动机类型6 个人发展 (部分题目情况)

表2 动机类型7 信息媒介

表3 动机类型2 学习成绩

大学生会对英语或者外语产生工具性的倾向也可以从表3中的3、4、6和 表1中 的16、29题这5个题中看出,学生在上大学前后对英语学习成绩的态度不同,呈下降趋势,即,在大学里英语考试通过即可,而且对英语的交际功能要求不高;又希望英语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发挥作用。因此,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成绩排名问题了,更多是要能要把英语功利化了,比如求职。

(二)英语学习动力不足

关于学习动机强度,平均值的高分段和低分段都出现在反向题中。这意味着00后大学生内心知道英语学习对将来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的学习行动中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执行英语学习(表4)。表4在一定程度上说明00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受到语言学习环境以及互联网或者移动学习的环境特点的影响较大,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或者动力也会有影响。

表4 学习动机强度情况 (部分反向题情况)

(三)母语认同较高但目的语认同较为复杂

高一虹问卷第三部分认同变化共有6个类别,每个类有4个题且满分为20分,区分“改变”的临界值为12。根据描述性统计(表5),00后大学生的“自信”是最大的,“零变化”紧跟其后,这与前文的学习动机类型“个人发展”以及学习动力不足有密切关系。他们对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的认识以及对社会需求的了解造成了这两个类型的数值较大,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文化认同。

表5 自我认同变化的均值情况

生产性(M=12.78)的均值高于分界值,但附加性(M=11.72)低于临界值,这说明00后大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得到了保持,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英转换不自然(表6),还不能将两种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之下运用自如,甚至是母语(汉语)的行为方式和观念控制着他们的英语学习,受母语影响较大,即母语文化认同高于目的语文化认同。另外,削减性和分裂性变化的均值都未超过分界值,但是分裂性变化(表7)的均值有上升趋势,有三到四成的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语言、行为、观念,甚至环境方面的文化冲突,这说明00后大学生在汉英文化冲突下没有让目的语文化取代母语文化,但是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文化的体验和反思可能出现负面效应。这个负面效应或者复杂性很有可能由动机类型“个人发展”产生。大部分学生对个人发展的认知停留在英语学习与毕业、找工作有关等硬性的社会功能上,没有与提升个人外语能力和素养的软实力联系起来,语言的工具性比较明显。换句话说,00后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理念和投入方式需要调整。

表6 附加性变化情况

表7 分裂性变化情况

(四)文理专业对文化认同的影响较小

尽管00后大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和目的语文化认同有差异,中英文化态度明显不有一致,但这一现象与他们所学的专业之间的联系不明显。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在自信性、削减性、分裂性、生产性、附加性和零变化上的数据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在我国现行的外语教育教学政策下,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时长并没有对英语文化的认同产生有效的影响,反而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三、结论

00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复杂性对现行的英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改革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还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入目的语文化,更要把教学落实到人的心中,即,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变化。英语教师需要改变引导方式,不建议把社会“硬性”需求作为导向如求职需要有英语四六级成绩证明,需要有毕业证、学位证等。这种引导方式容易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的外语能力产生认知失调,导致学生内心矛盾,认同分裂感,不利于生产性双语现象的实现。

猜你喜欢
母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母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