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兰花, 吴月君, 甘莎莎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211300)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主要指外伤因素造成的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与血管老化、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1]。目前针对脑出血患者大多采取手术清除血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循环,控制颅内压,对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2]。但脑出血患者即便采取治疗措施后得以幸存,其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风险依然较高,因此还需在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恢复。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在出院之后也能得到持续性的护理,从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疾病认知水平[3]。本研究对采取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具有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纳入标准: ① 症状、体征与《脑出血诊疗指南》[4]相符;② 符合脑出血手术指征;③ 意识状态清晰,可正常沟通和交流;④ 患者、家属均知情。排除标准: ① 合并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② 存在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 合并严重感染、精神系统疾病;④ 临床资料缺失。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47例)、观察组(43例)。对比2组间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护理至出院,并随访3个 月。① 基础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等体征,并观察其意识、瞳孔等神经系统症状。给予患者低盐、高蛋白、易消化和高营养的饮食。② 呼吸道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其拍背、按摩及翻身。当患者的体征稳定之后,适当抬高床头,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③ 并发症预防: 保持引流管处于通畅状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对其口腔、切口等部位的护理。④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引导其发泄内心积压的情绪。⑤ 睡眠护理: 在患者入睡时关闭灯光、午休时拉上窗帘,尽可能减少病房内的噪音,保持相对安静,晚上入睡时为患者佩戴眼罩。为保证患者的夜晚睡眠质量,尽可能控制其午休时间。
观察组患者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直至患者出院,并随访3个月。① 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 由主治医师、康复医师、护理人员和营养医师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基础制订延续性护理计划,并确定预期康复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执行护理措施。要求小组成员全面掌握护理的核心内容,帮助患者熟悉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及健康宣教等具体的操作程序。② 术后护理: 将健康宣传教育内容制定为手册,于患者术后向其发放,邀请家属积极参与至患者的护理中。每隔8 h观察1次 患者的切口状态,叮嘱患者切勿移动头部,关注其血压、瞳孔的变化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管量、颜色的变化,如果发生异常情况须即刻通知医师。③ 术后康复锻炼: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康复锻炼材料,并进行动作示范,待患者的体征稳定之后指导其展开康复锻炼。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错误认知及时进行纠正,帮助患者宣泄负性情绪,引导其养成正向、积极的行为习惯,实现保护动机最大化,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展开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交流相关治疗经验,积极鼓励患者分享自身变化,讲述其遵医行为中存在的困难及阻碍,由护理人员及时解答,帮助患者调整康复计划。引导患者说出内心想法和疑问,定期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④ 院外随访: 出院前,责任护士创建病友交流微信群,定期以视频等多种形式发放和推送疾病治疗的相关内容,鼓励群内人员交流经验。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以后每周采取电话及微信等随访方式掌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居家康复情况,耐心解答其疑问,依照其恢复状态调整护理方案。
① 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5]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2周、随访1个月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② 统计2组患者术后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③ 于护理前、随访3个月后,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④ 于护理前、随访 3个 月后,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6]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共计43条目,量表范围为0~172分, 涉及自护责任感等4个维度,分值越高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对比2组护理前的NIHSS评分,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护理前,2组在护理2周、随访1个月和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相比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更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NIHSS评分比较分)
护理前,2组间凝血功能指标(PT、 APTT、 FIB)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访3个月后,2组 患者的PT、 APTT水平均升高,FIB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PT、 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对比2组患者间ESCA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访3个月后,2组患者的ESCA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ESCA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ESCA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中,发生压疮1例,感染1例;对照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压疮3例,感染3例。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9.15%(9/4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399,P=0.036)。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病程普遍较长,预后恢复速度较缓慢[7]。脑出血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因最佳时间窗比较短,很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进而损伤脑神经细胞,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为此,在患者手术后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2周、 随访1个月和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均更优(P均<0.05)。分析原因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系统性,在全面评估护理问题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接受持续性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术后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对于减轻其脑损伤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尽早恢复[8]。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原因如下,通过院外随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组织健康教育讲座等,充分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记录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可以帮助其充分掌握自身病情,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并尽早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随访3个月后的凝血功能均更佳(P均<0.05)。分析原因为,该护理模式通过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对于缓解其肌肉萎缩具有积极意义。保护动机理论的提出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充分满足其护理需求,加快患者生理机能及凝血功能的恢复[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随访3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原因主要为,出院以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的形式促使患者得到规范、有效且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康复计划,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而有助于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10]。
综上,脑出血患者于术后采取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凝血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