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鲁班+工匠”助推“三教”改革
——基于校企协同视角

2022-09-05 06:26吴佼佼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徒三全育人导师

吴佼佼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IEET国际工程教育标准认证专业,具有长期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和行业办学历史。该专业从2015年开始,在原有“订单”培养基础上,与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特级施工企业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2017年该专业成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8年该专业成为辽宁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该专业特级施工企业学徒班经过7年的制度建设和运行实施,已经培养了271名“学徒”(毕业生);2019年成功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项目验收,并在2020年成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示范专业。

一、校企协同促“三全育人”

目前,以校企协同为途径,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变革,是学院对原始教育体系的变革和突破。教育工作不再单单着眼于理论或实践层面,而是将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相统一,使得教育过程形成一种多方面共同发力的正态循环,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多样,教育理念更为新颖,实际教学成果不断提升[1]。

(一)校企协同,全员育人

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工作需求和专业能力提升需求,适当调整教学方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徒制为教育创新的突破点,并根据工作差异做出区别性调整,使得学徒制教学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引导下顺利开展[2]。同时,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确保学徒制试点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得学徒制教学理念得以有效落地,学院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校企联合督导实施方案》,由此提供了充分的后备保障。

创新现代学徒制模式,突破传统“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与多家施工企业共同签约,共同培养学徒。学院制定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18个,建设工作流程、标准、规范、制度的质量监控机制和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了校企“共享、共育、共担、共赢”的“鲁班+工匠”“三全育人”体系。

“12345”模式(见图1)的推出是与专业学习、工作能力提升相适应的新型学徒培养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图1 现代学徒制“12345”人才培养模式

“1”,即培养方式的再创新,即工学交替;

“2”,即双育人主体,即校企双主体育人;

“3”,即多企业岗位标准统一、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工程统一;

“4”(四双),即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双核心),传统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身份与工作环境下的学徒身份相结合(双身份),高校毕业证与工作单位职业证相结合(双证书),学校老师同公司师傅相结合(双导师);

“5”,即五平台,包括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职业技能提升实践育人平台、企业岗位实践育人平台和企业文化实践育人平台。

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与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双导师相关制度,包括从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选拔、培养,到考核、聘任、职责,再到待遇和奖惩的各种制度和激励措施。开展校企双向锻炼,使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升了专业课程教师的理论操作能力和专业化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更高提升,教学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依据选拔标准,选拔了16名校内骨干教师担任学徒班校内导师,43名从特级施工企业选拔的优秀一线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导师由校企共同颁发聘书,聘任期3年,真正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3]。

(二)入校即入职,全过程育人

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招生招工计划,共同进行招生招工宣传,共同考核、录取、选拔学徒,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入校入职同步化,使学生入学之初即有了工作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和生涯归属感。校企双方立足于教育教学同企业人才等双层次的需求,并结合建筑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以“1.5+0.5+0.5+0.5”为导向,推动制定符合学校和企业双向标准的新型学徒培养机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学徒制课程标准29个,共同开发并出版项目化学徒制教材7部、学徒制试点专业校本教材4部。教学内容将项目化内容与合作企业工程项目案例有机结合,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学徒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学院制定并落实《现代学徒制学生安全保险制度》,负责为学生投保意外伤害保险。投保时间从学生入校起,到获取毕业证书离校止,覆盖学生在校、在企学习工作全过程,保证学徒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并且有安全和保险保障,全过程安全育人。

建立现代学徒制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麦可思公司对学徒培养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和就业指标,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离职率等多项数据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与其他院校进行横向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全过程跟踪育人[4]。

制定教学质量监督考核管理办法。2018年底,通过调研,我院引进沈阳师范大学高职研究所对学徒制试点专业进行专业剖析。专家团队对管理部门及专业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分析试点专业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实现全过程评价监督育人[5]。

育人载体多元化,全方位育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设置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生产过程设置实训内容,按照企业生产环境配备实训条件。几年来,共同建立6个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发15个实训项目,应用了辽宁省土木水利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实训资源、松大MOOC、精品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实现了育人载体多元化[6]。

双导师共同承担实训任务,为学徒迅速顶岗打下坚实基本。我院先后成立了BIM社团、钢结构社团、识图社团、装配式施工研习社、档案社团、安全社团、建筑技能社团、3D打印技术社团等10余个专业社团。依托专业社团和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5个,联合申请科研教研课题2个,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我院学徒培养质量获得企业认可,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奖项十余项,育人载体多元并举,培养了学徒的工匠精神[7]。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鲁班+工匠”校企协同“三全育人”,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得到彻底性变革,教育模式更为丰富多样,教育理念得到革新。学校人才培养同企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得以更加有效对接,育人平台和育人渠道得到扩展,选择空间由此扩展,教学体系得以将理论、实践、品德、综合素质等多层次的教学相融合,克服了过去职业教育过分注重课堂而致使专业实操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的缺点,使得“三全育人”的理念得以有效实践和落地,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需求,为教育体系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8]。

二、“鲁班+工匠”推“三教”改革

“鲁班”是指校内学习过程中培育的建筑知识和技能;“工匠”指的是施工企业参与教学中培育的道德和素养。在校企协同共育下,培养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教”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局面,还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层面展开针对性的重点突破,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的同时,革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元素、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下面介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教”改革的方法[9]。

(一)校企互聘共用培养“双师型”队伍

依据《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企业导师选拔标准》,按照“专兼结合、各有侧重、动态组合、合理优化”原则,学院与企业开展学生与企业人才身份相统一、教学课程相统一的二元身份融合教学。2018年以来完成“建筑材料性能试验及应用研究”等社会技术服务5项,完成专利20项,联合完成横向课题12项,发表《基于“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教研论文11篇,有效提升企业师傅教学能力和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我院师资队伍中现有2名辽宁省教学名师,2名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名辽宁省“千层次”人才;我院创建了1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专业团队10人获取一、二级建造师,以及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校内导师“双师”率达到了100%。

立足于高素质的教学需求,以及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的对标,对校内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校内教师参与到企业运营中,任课前需挂职锻炼不少于6个月,真正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人才需求有系统性的了解,从而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此外,组织优秀教师为企业导师在授课前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使得课堂教育与实操教育相融合。校园教师同企业培训负责人员实现观点共享,交换教学思维,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和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向性,提升企业内部培训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此使学徒制能够在企业内部得以有效推行和顺利实施,使“双导师”的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互通等方式开展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增进对彼此教育理念的认可。学校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其中,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给予适当指导;企业则聘请学校教师为校内导师或技术顾问。当下,我院尽可能发挥学徒制的“双导师”优势。学校层面,积极引进先进企业人才,引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使得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课堂质量的提升。企业层面,则积极向其他院校学习,通过学术专题讲座、邀请学术界名师进行系统性指导等方式,克服企业培训在专业理论储备层面的不足,以便让员工能够与最新的技术前沿接轨,更新理念。按照校内外导师的考核标准进行评选后,学院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优秀企业导师颁奖,企业为优秀校内导师颁奖,

校企双导师制度应用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中,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实践,学徒试点班学生经过校企双导师培养和企业实践,学生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兼顾和保证,教学质量效果提升显著,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也不断提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大赛成绩也越来越好。我院学生近年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在学院双核心育人理念指导下,全员实施课程改革,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案例有机结合,将双导师育人特点与教材体例有机结合,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学徒认知规律有机结合。

在学徒制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切入点,以“双导师”为教育模式转型的主要方向,依托其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工作的双向互补,整体性师资力量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二)校企合作开展专业与教材建设

1.专业教学标准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为准,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双向需求制定适合长远性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个体和合作优势,共同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更新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优秀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院现代学徒制的育人和教改成果多次被相关媒体报道。

2.课程标准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依托专业教育委员会和校企双导师,在课程体系充分认定基础上,对全部专业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标准改造。这有利于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使得课程教学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匹配性更高,理论教学不再只是空中楼阁。我院近几年来共完成29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3.岗位职责

我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多个施工单位联合开展了学徒培养,不同的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但也存在不同。在编制教学文件之前,专委会统一多数企业要求,制定了统一的岗位标准,确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培养方向,进而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4.学徒制教材

在合作单位企业导师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发并出版项目化学徒制教材7部,为专业教学实践的学徒制创新转型提供帮助。校企合作出版现代学徒制一体化项目教材5部,其中有3部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修订专业课课程标准9门。

(三)发挥企业课堂优势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为更好地实现工学交替,我们先后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安全实务、建筑工程施工等10门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并配套制作了10门课程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企业课堂8次。引企进校,推进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教学创新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对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做出了针对性调整。在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项目教学理念下,将项目化课改实施教学内容与合作企业工程项目案例有机结合,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育人特点工作手册式教材有机结合,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学徒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总之,“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不仅适应当下职业教育创新的主流趋势,同时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人才需求相契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学徒制为导向的职教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带来的帮助对于教育行业和生产行业是双向性的,对于提升我国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0]。

猜你喜欢
学徒三全育人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魔术师的学徒
V eraW an g
导师榜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