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量感在“长度单位”认知中自然生长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2022-09-02 02:18周春萍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进率电话卡比划

文|周春萍 汪 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23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新,激发探究欲望

1.复习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来比划)

2.引出毫米。

课件出示橡皮的长宽高、水笔笔芯、降水量及汽车的长宽高图片,让学生找长度单位,引出毫米(毫米mm)。

3.组织学生讨论。

师:这里都用到了毫米作单位,你有什么想说的?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4.提问引新。

提问:关于毫米?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1 毫米到底有多长?1 厘米里面有几个1 毫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厘米=10 毫米”,然后揭题。

【设计意图: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为新知的引出作铺垫。出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毫米的应用范围,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新知探究,感悟长度表象

1.学习毫米。

(1)认识1 毫米。

验证1 厘米=10 毫米。

师:(指着板书)1 厘米=10 毫米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在尺子的1 厘米处找找是否有10 个小格,数一数验证并小结)

①画1 毫米。

借助尺子画1 毫米。

提问:除了这个1 毫米,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1 毫米吗?找出并自由画一个1 毫米,反馈后小结。

②找1 毫米。

在学具袋里找出一个厚度约是1 毫米的物品。学具袋提供1枚1 分硬币、1 颗直径是1cm 厚1mm 的钮扣、1 枚1 元硬币、5 张厚度正好1mm 的学生电话卡,一张长1 dm 宽1cm 的硬纸条等物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测量方法)

反馈:厚度是1 毫米的物体有哪些?

小结:钮扣、1 分硬币、电话卡厚度大约1 毫米。

③比划、闭眼想象1 毫米的厚度。

师:(边解说边示范)同学们,这张电话卡的厚度正好是1 毫米,我们先摸一摸1 毫米的厚度,接着轻轻地抽出电话卡,看一看两个手指之间留下的1 毫米的空当,然后闭眼想象1 毫米的厚度,再睁开眼睛用手指比划1 毫米,最后用电话卡验证准确性。

④感受几张纸的厚度是1 毫米。

学生先动手估量,再用尺子验证,最后数纸张得出结论,大约6、7 张纸为1 毫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具,让他们充分观察和动手实践,通过画、找、量、想象、手势比划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层层深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建立1 毫米的表象,同时借助建立的1 毫米表象来估测,让学生体验几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是1 毫米,为提升量感做好积淀。】

(2)认识几毫米。

这个环节先指导学生找、画3毫米,然后找7 毫米(指导5 毫米处稍长刻度的应用,一学生指出每个1 厘米的中间有一竖比较长,那个地方是5 毫米,让每个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最后在原先3毫米处接着画7 毫米得到10 毫米,并用尺进行检测(提醒测量方法),验证10 毫米=1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在尺子上找、画3 毫米、7 毫米(里面蕴含特殊的5 毫米),合起来就是10 毫米,再次验证1 厘米=10 毫米,同时用尺进行检测,铺垫测量方法的教学。】

(3)感受从1~100 毫米的累加过程。

播放视频,演示学具中电话卡从一张一张累加到10 张,再从10 张10 张累加到100 张的过程。

①播放从1 个1 毫米累加到10 个1 毫米。

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叠加学具袋中的5 张电话卡,等每位同学都叠好了5 个1 毫米,要求同桌两人把2 个5 毫米叠在一起,就是10 个1 毫米,等于1厘米。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真实的10 毫米。

②继续播放,10 个10 叠加至100 毫米。

继续看视频感悟1 分米。要求学生用眼观看视频、用脑思考、用嘴巴回答问题,跟着视频中电话卡的叠加,大拇指与食指慢慢张开表示厚度的增加。

得出结论:100 毫米=10 厘米=1 分米,教师出示100 张叠加的卡检测学生大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

【设计意图:从一个一个到十个十个地累加,与计数单位的满十进一相对接,将毫米、厘米、分米之间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进行充分地展示。同时为了弥补视频厚度失真,让学生进行实际叠加与比划,积累活动经验。】

2.学习分米。

(1)认识分米。

利用小视频得到“100 毫米=10 厘米=1 分米”的结论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 厘米,你还想知道其他关于分米的知识吗?我们刚才又是怎么学习毫米的?

回顾画、找、比划、想象等学习方法,讨论:你能照着刚才的样子自己学习1 分米吗?引导学生形成自学路径:首先我们要找到“1 分米”,然后画“1 分米”,再在学具里找“1 分米”,比划想象“1分米”,最后找一找1 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自主体验学习,小组内交流。

(2)估计几分米。

教师依次出示2 分米、3 分米、5 分米的纸条让学生估计,说理由,说清以什么为标准进行估计,教师相机小结估计方法。

最后把三张纸条连在一起,提问:现在有多长了?(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有用资源,引出1 米=10 分米)用米尺验证。(板书:1米=10 分米)

【设计意图:由小视频引出“分米”的教学,自然、简洁。当学生建立1 分米的表象后,通过估计几分米,使学生掌握用已经知道的长度为参照物来估计,并顺势引出1 米=10 分米。】

3.完善长度单位知识结构图。

师:今天我们新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到现在为止,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再次用手比划,给四个长度单位排好队,读读进率,发现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跟计数单位的满十进一相同。

【设计意图:采用数位顺序表的方式展现已学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帮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间的结构性联系。】

三、巩固练习,积累活动经验

1.选一选。

(1)量得不准确的是(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

(2)

逐一出示,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说理由。

2.写一写。

周老师的身高是1( )6(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周老师的身高吗?

(1)学生独立填写。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出示长度单位进率表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直观感知1 米6 分米=16分米=160 厘米=1600 毫米。

3.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并说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

【设计意图: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全面覆盖,在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提升量感。】

猜你喜欢
进率电话卡比划
你来比划我来猜
在你胸口比划一个李佳琦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你比划我来猜
你比划我来猜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独具慧眼,投资电话卡
家庭服务卡
童谣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