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2-09-02 12:43付幼林罗骏张鹏谢自强杨忠明
药品评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库巴肺动脉缬沙坦

付幼林,罗骏,张鹏,谢自强,杨忠明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100

心力衰竭病情复杂、症状严重,主要是因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减少心排血量,大大提升心腔内压力,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2]。当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值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产生病理生理状态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原因。心力衰竭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慢性心力衰竭与肺动脉高压两种疾病存在一定关系,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加重患者病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使得患者预后较差[3]。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以药物为主,临床指南中仍建议以改善左心功能为治疗方向,不推荐使用靶向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脑啡肽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病死风险,减少再住院率,但关于该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效果的报道较为少见[4-5]。本研究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范围52~83 岁,年龄(67.95±5.42)岁;体质量范围43~87 kg,体质量(68.21±7.39)kg;病程范围6 个月至5 年,病程(3.24±0.49)年;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33 例Ⅱ级、14 例Ⅲ级、3 例Ⅳ级。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范围51~85 岁,年龄(67.56±5.73)岁;体质量范围43~88 kg,体质量(68.64±7.75)kg;病程范围6 个月至5 年,病程(3.58±0.62)年;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35 例Ⅱ级、13 例Ⅲ级、2 例Ⅳ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6];(2)伴有肺动脉高压症状表现,且肺动脉收缩压(PASP)>40 mm Hg;(3)无肺动脉高压治疗史;(4)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3)伴有肝肾功能严重衰竭者;(4)存在认知障碍或视听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综合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平喘解痉、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脂、吸氧、抗血小板聚集等,此外予以缬沙坦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14,规格:80 mg)治疗,80 mg/次,1 次/d。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册证号:H20171198,规格: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100 mg(沙库巴曲49 mg/缬沙坦51 mg)]治疗,25~100 mg/次,逐渐增加剂量,最后增至靶剂量200 mg,2 次/d,具体药物用量需根据患者血压确定。两组均连续治疗2 个月,治疗期间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更改药量。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肺动脉压、6 min 步行距离及Borg 呼吸困难指数。(1)治疗效果判断标准[7]。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心功能分级改善2 级以上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休息时无不适感受,日常活动轻微受限,心功能分级提高1 级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未改善,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日常活动严重受限,经休息无法缓解为无效。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2)心功能。使用飞利浦EPIQ7C 型心脏智能彩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使用simpson 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3)肺动脉压。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心脏彩超检测,型号为EPIQ7C,指标包括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4)6 min 步行距离及Borg呼吸困难指数。6 min 步行距离:选择一条安静的长直走廊,让患者自行行走,记录6 min 内步行距离。Borg 呼吸困难指数:通过综合分析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总分1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越高。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心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 均升高,LVESD、LVEDD 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3 肺动脉压比较

两组治疗前肺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动脉压对比(,mm Hg)

表3 两组肺动脉压对比(,mm Hg)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4 6 min 步行距离及Borg 呼吸困难指数

两组治疗前6 min 步行距离及Borg 呼吸困难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min 步行距离均延长,Borg 呼吸困难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Borg呼吸困难指数对比()

表4 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Borg呼吸困难指数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与肺动脉高压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研究显示,约2/3 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靶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患者预后不良[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静脉血液持续受阻,影响肺血管内皮功能细胞正常功能,无法分泌活性成分,导致炎性递质释放,血管出现重构,肺小动脉出现聚集性收缩,导致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9-10]。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并无特效方法,多以治疗心力衰竭为主,通过降低左室充盈压,使肺动脉压力也得到相应降低[11]。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是由血管反应来源以及流体静压来源两种,故治疗原则为积极改善心功能与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肺血管的收缩进行抑制,积极预防原位血栓形成等[12]。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服用后可发挥较好的降压效果,对AT1 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断,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其依赖性释放醛固酮,对血管收缩进行抑制,从而产生降压作用[13]。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最新研制的复合制剂,可同时发挥抑制脑啡肽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可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 以及肺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Borg 呼吸困难指数低于对照组。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使治疗效果得到增强,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得到降低,患者运动耐量增强,呼吸困难程度减轻,促进患者康复,获得理想预后。张岩等[14]研究显示,与单用缬沙坦相比,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更佳,使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得到明显降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佐证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分析其原因为,沙库巴曲与缬沙坦是两种独立药物成分,前者抑制脑啡肽酶,后者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两种药物成分可发挥协同作用,降低利钠肽的分解,在多途径作用下可改善患者心功能[15]。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扩张患者血管,肺动脉压得到降低,快速缓解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更佳,利于增强疗效,降低肺动脉压,促进心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运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库巴肺动脉缬沙坦
肺动脉肉瘤1例报告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