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

2022-09-01 11:33刘雪梅程丹胡昌华邹祥
药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制药专业课程

刘雪梅,程丹,胡昌华,邹祥

西南大学药学院 (重庆 40071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事实上,从课程思政提出至今,本校制药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就不断挖掘提炼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丰富其内涵,现已基本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为应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国内工程教育又提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方案[2]。在此背景下,对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专业能力强,具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非结构化问题解决的能力,还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力、研究和创造能力、工程领导力、动态适应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为此,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密切对接制药产业行业需求,使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传承统筹发展、协同增效,将育德与育才紧密结合。

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然而,笔者发现,自课程思政实施以来,任课教师各自为战,案例教学各自为政。

1 现有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

专家和任课教师已经明确“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因此,教师纷纷将“爱国情怀”“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学术诚信”“职业道德”“价值塑造”作为专业课上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然而,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何时何地引入何种思政元素,缺乏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合理的顶层设计。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不同,导致专业课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德育目标,且课程之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1.2 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课程间缺乏统筹规划

课程思政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课程思政被进一步归属到学科教学体系。在这样背景下,任课教师将“屠呦呦与青蒿素”“制药界的乔布斯——施特恩巴赫”“新冠疫苗”“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我不是药神”“反应停”等案例引入了课堂。但笔者统计后发现,专业课在实施课程思政时,缺乏统筹规划,教学内容相似度高,切入点几乎一致。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在首次接触这些素材时,兴趣浓厚,因故事性强趣味性高,课程也将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当后面的专业课再次使用相同素材时,非但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1.3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考核评价改进机制

首先,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通常采用案例分享、分组讨论、小组发言的方式进行教学,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十分有限。其次,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就目前而言,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非常薄弱。由此导致持续改进措施比较缺乏。

2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举措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方面。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推进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相关高校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适应新时代制药工业发展的需要,将药学、工程学、化工技术等与制药工程密切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技术有机融合,培养具备职业素养高、实践技能强、创新意识好、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明确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关系,更要将思政内容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养方案、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建立考核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以课程规划制定思政体系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地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2.1 明确育人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之根本。为了找准着力点,将零散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有序有效推进、实现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贯通对接,教师首先需要通盘考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推进。从制药工程专业层面,梳理出“基于历史共性的德育目标”以及“基于时代特征的德育目标”(表1),进一步明确这些育人目标分别由哪些课程支撑(表2)。利用思政元素,设计统一案例,依据课程目标分解出案例模块,使目标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任课教师在讲授各自对应的同个案例中的不同模块时,目标更清晰,学生也不会感到重复、呆板。相反,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课程中,基于不同切入点反复分析、多次强调,让学生感受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连贯和衔接的。以“屠呦呦与她的青蒿素”为例,教师可以在药物化学课程中展现中国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体现科学家不断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制药工艺学课程中,侧重展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总之,课程思政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课程间应相互配合,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

表1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表2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矩阵图

2.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以更好实现课堂教学再设计。就制药工程专业而言,新工科建设对药学、自动化、信息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课程思政的元素从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延伸到“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方面。从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先进技术前沿、教师科研项目、合作企业工程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等项目中深入挖掘案例库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表3)。例如,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不畏市场变化,第一时间启动疫苗研发。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球已经接种了超过110亿剂新冠疫苗,国内共接种超32亿剂次,这些疫苗95%是我国自主研发[4]。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新冠疫苗的开发和市场应用情况,告诉他们中国在此次疫苗研发中能够跻身前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大国担当:我国制定了“健康中国”战略及其行动计划,大幅增加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并在科技领域进行巨大投入和技术积累,使我国具备坚实的科技基础和人才基础。而新一代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正在成为医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案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最新发展理念。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同时,形成本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库,针对经典案例,组织开展示范教学和经验交流。学校还建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通过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虚拟教研室等平台,实现课程之间、专业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表3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相关要素

2.3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及改进机制

为了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让专业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相关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分小组通过任务驱动完成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体验、情景模拟,利用线上“交互式”学习平台,让学生结合专业学习,通过主动思考和讨论,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学生从大一开始,教师就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典型攻坚克难制药案例的收集和汇报,以激发个人专业志向和奉献国家的职业情怀。此外,针对现阶段课程思政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本校对照新工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制定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达成目标和效果评价方式,整体实施和推进。例如,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课程考核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政效果的首要评价标准,重点考察课程教学对学生理想信念塑造、社会责任的培养,课程组以多种考核方式,如问卷调查、过程评价等,制定系统评价指标,充分反映专业课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建立常态化的持续改进机制,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3 结语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工业正在经历由创新、绿色、共享、高质量、国际化、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动力推进的快速转型升级期,需要更多有志青年、专业人才投身洪流,报效国家。课程思政是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要做好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相关高校应主动对接新时代要求,从专业层面,首先明确德育目标,健全课程思政体系、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施路径和评价改进机制,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成长发展全过程,为我国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制药专业课程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