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09-01 06:12杨文江夏同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4期
关键词:椎间征象游离

杨文江,夏同敬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放射科 山东 威海 264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纤维环破裂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中老年尤其是体力劳动人群常见的疾病,以L4~L5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1]。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的患者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并发大小便障碍、下肢瘫痪等疾病。因此,尽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尤为重要,椎间镜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但这一种有创的检查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大,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2]。目前CT等影像学诊断被广泛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中。本研究旨在比较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次对所有患者进行CT与MRI。纳入标准:①均有明显的腰痛症状;②同侧下肢有放射性疼痛症状;③符合椎间孔镜手术指征;④成人患者;⑤认知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既往精神病史者;③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④伴有严重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102例疑似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7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49.32±8.5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60±1.52)年;腰痛102例,腰部活动受限者81例,下肢感觉障碍者59例,下肢肌肉无力者39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依次对102例患者进行CT与MRI。CT检查方法:①两组患者检查时,卸除皮带等金属物品,患者检查时取仰卧位,双腿屈伸,使用SOMATOM Perspective 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②首先使用仪器对患者病灶定位,使腰椎间盘连线与CT扫描基线呈保持水平,对L3~L4等部位椎间盘依次进行扫描[3]。③扫描时层厚与层间距均设置为3 mm,矩阵216×512,再调整机架,窗位设置40~60 HU,软组织窗宽设置为200~300 HU,骨窗窗宽设置为2 000~3 000 HU,后根据检查需要进行调整,扫描后将所获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4]。MRI检查方法:①使用GE Signa Ex-cite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采用体部线圈,患者检查前卸除金属物件,取平卧位。②检查时进行矢状面T1WI加权成像,回波时间设置为10 ms,重复时间设置为510 ms。再进行T2WI加权成像与横断面T2WI成像等,回波时间设置为115 ms,重复时间设置为3 800 ms[5]。③扫描过程中观察有无压迫神经根等现象,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便于进一步诊断。

1.3 观察指标

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独立进行诊断,最终给出一致的诊断意见。以椎间孔镜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及各征象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能

椎间孔镜手术确诊56例,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MRI与CT在102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效果 单位:例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n/m)]

2.2 MRI与CT各征象检出率比较

椎间孔镜检查发现56例患者存在钙化、椎间盘变形情况,50例患者存在神经根压迫现象,48例患者存在硬囊膜压迫现象,38例患者有椎间盘游离情况,20例患者有脊髓变形情况。MRI钙化等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与CT各征象检出率[n(%)]

3 讨论

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具体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身体各机能下降,腰部疼痛症状尤为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受受影响神经支配的区域麻木、刺痛和/或肌肉无力,放射性疼痛和神经症状通常是由压迫或刺激腰骶神经根引起的[6-7]。据调查,我国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超过4 000万人,而前期症状腰痛人群超过3亿,是一项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8]。近年来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不合理的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等原因,我国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坐骨神经受到影响,还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坐骨神经痛。有数据显示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发病率约为1.3%~3.1%,不同性别发病率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是因为男性的劳动强度较大[9]。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在休息时减轻,如果症状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没有改善,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早期诊断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显得尤为重要[10]。

目前CT以及MRI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中,与椎间孔镜检查相比,这两种无创的检查方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在门诊也可开展有关检查,具有更明显的应用优势。CT检查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信息,对于边缘骨硬化等改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11]。许莫尔氏结节是腰椎间盘内髓核突出现象,但与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差异,许莫尔氏结节大多是向上或下方突出于另一节椎体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既往研究报道,CT检查在横轴位上可以较为清楚地观察许莫尔氏结节数目,显示效果较MRI更优。然而,其对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而且检查过程中可能受到骨伪影的干扰[12]。本研究中,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准确率为80.39%,准确率有待提高。在本次漏诊或误诊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因为检查时将其与椎管内其他病变混淆,另有少部分因为骨伪影出现漏诊的情况。

MRI是另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明显高于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脊髓解剖结构以及多种病理改变,有助于帮助医生分辨椎间盘突出与后纵韧带的关系。此外,与CT相比,MRI加权成像不仅能够观察到腰椎间盘的形态以外,还可以使医生通过椎间盘信号情况判断椎间盘变性的过程[13]。从临床上来看,并非所有椎间盘突出都会导致放射性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而使用MRI的研究发现,高达70%的无症状患者存在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等现象[14]。MRI在诊断椎间孔等病变方面可以有效弥补CT检查的不足。本研究中MRI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率为96.08%,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21%与93.48%,均显著高于CT检查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CT检查,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更有优势。MRI诊断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出现3例漏诊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其中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出现膨隆伴突出情况,在矢状位扫描时,孔融向前后突出超过椎与原体而容易与疝混淆,同时在横断面扫描上其与增生的椎原体在加权成像上呈现类似的信号容易混淆。另有1例患者因为摄片体位的影响出现漏诊。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脊髓变形、椎间盘游离、钙化等征象,如椎间盘游离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掉落在椎管内对周围组织或神经产生压迫,有这一征象的患者大多有剧烈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二便功能[15]。本研究中MRI对椎间盘游离的检出率(55.26%)显著高于CT检查(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是因为MRI组织分辨率更高,能够克服CT检查在这一征象诊断中的不足。在脊髓变形、神经根压迫等征象检出率方面,MRI的检出率分别为45.00%与46.00%,均显著高于CT检查对上述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MRI能够使医生直观清晰的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以及脱出髓核与脱出节段之间的关联等信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检查时体位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游离的髓核可移动。游离髓核的距离可以超过2 cm,而游离的髓核长停留在下部的椎弓根等部位,容易压迫到孔内或其他部位的神经根引发疼痛,而MRI可以较为清楚地观察到这一情况,CT检查则不易观察[16]。虽然MRI与CT检查相比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的优势,但MRI费用相对较高,佩戴心脏起搏器或更换人工关节的患者难以接受检查,所以在临床中还需要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合理的选择CT检查或MRI。

综上所述,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良好,但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在临床上需要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合理选择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使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椎间征象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