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沭阳仁慈医院影像科 江苏 沭阳 223600)
急腹症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急腹症病情危急,若无法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1]。急腹症包括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及腹腔血管性病变等多种类型,由于疾病类型不同,患者腹痛特点存在明显差异,除腹痛症状外,多数患者可出现厌食、呕吐及恶心等,可合并皮肤瘙痒、发热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2]。对急腹症患者需及早作出正确诊断有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技术是临床用于急腹症诊断的常用方法,包括X线等,但诊断准确率较低,对肥胖患者开展X线检查时无法明确胆管部位[3]。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不仅无创伤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诊断准确度高,可清晰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组织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4-5]。本研究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沭阳仁慈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因急性腹痛入院,且发病至入院时间<5 h;②患者病历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完整;③患者沟通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存在CT扫描禁忌证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④不愿参与研究者;⑤中途退出者。其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38.55±2.15)岁。
入组者均行MSCT检查,设备选用Optima 660型64排CT机,由美国GE公司提供。①所有患者均为非创伤性病例,检查前无肠道准备,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直至耻骨联合。对疑似血管病变、急性胰腺炎等患者,行CT血管造影,并给予增强扫描,设定电压为120 kV,电流调节为240 mA,螺距设定为0.984,扫描速度控制在0.6 s/r,扫描层厚设定为5 mm,重建层厚为3 mm,指导患者屏气8 s完成扫描,对于疼痛无法屏气患者,于自然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②平扫后,对比剂选用碘海醇注射液,立即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100 mL浓度为300 mgI/mL碘海醇注射液,25~30 s后行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5~30 s,静脉期扫描70~80 s,延迟扫描为140~150 s;将扫描所得图像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影像科医师阅片,若意见不统一经讨论直至意见统一。
以临床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检查结果。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及病理诊断结果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16例,胰腺炎15例,胃肠道穿孔8例,阑尾炎23例,腹腔血管性病变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MS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21例,胰腺炎16例,胃肠道穿孔6例,阑尾炎18例,腹腔血管性病变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见表1。
表1 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单位:例
MSCT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胰腺炎、胃肠道穿孔、阑尾炎及腹腔血管性病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59%、87.06%、87.06%、92.94%、87.06%、98.82%,灵敏度分别为80.00%、61.90%、62.50%、66.67%、83.33%、75.00%,特异度分别为93.85%、95.31%、92.75%、94.94%、88.06%、100.00%,见表2。
表2 MSCT对急腹症的诊断效能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综合征之一,病情危急且变化迅速,急腹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症状。若急腹症患者数小时时间内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会导致大量出血、休克等严重后果[6-8]。及时给予急腹症患者有效诊断可促进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愈率。通常临床诊断急腹症除结合病史外,多数需借助辅助检查方法如影像学技术等,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超声及CT等。其中X线检查影像可出现重叠情况,且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诊断范围稍有局限,而超声检查极易受到胃肠道积气、积液等干扰,容易对诊断结果造成不利影响[9]。CT检查具有三维扫描成像优势,可大范围快速采集图像,具有较高空腹分辨率,经三维后处理成像可直观显示急腹症部位、病因及病变程度等,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10]。CT扫描范围上可到达肺底区域及两侧膈顶,下可直至耻骨联合。随着CT技术不断发展,MSCT扫描速度不断加快,联合胸腹扫描可于10 s内完成,在扫描方法方面,通过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相结合方式,可避免漏诊、误诊发生[11-12]。既往研究证实,64排螺旋CT可实现大范围快速采集,且可获取亚毫米薄层图像,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本研究发现,临床及病理诊断结果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16例,胰腺炎15例,胃肠道穿孔8例,阑尾炎23例,腹腔血管性病变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MS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21例,胰腺炎16例,胃肠道穿孔6例,阑尾炎18例,腹腔血管性病变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MSCT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胰腺炎、胃肠道穿孔、阑尾炎及腹腔血管性病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59%、87.06%、87.06%、92.94%、87.06%、98.82%,灵 敏 度 分 别 为80.00%、61.90%、62.50%、66.67%、83.33%、75.00%,特 异 度分 别 为93.85%、95.31%、92.75%、94.94%、88.06%、100.00%。提示MSCT诊断急腹症的准确度较高,能够指导临床诊治。分析原因与64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球管容量大、图像清晰等多种优势有关,64排螺旋CT仅需1次屏气就可快速完成扫描,可避免因胃肠道蠕动而造成伪影,64排螺旋CT分辨率较高,扫描后将图像进行后处理,可准确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判断[13]。
不同急腹症类型的CT影像学表现不同,而依据不同影像学表现可准确判断疾病类型。不同急腹症的CT影像学表现如下:①炎症性疾病。急腹症中的炎症性病变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等。CT图像中急性胆囊炎多表现出胆囊增厚、增大等,可见内部结石,且胆囊周围出现渗出。相较于彩超,采用CT扫描对胆囊及胆管结石的敏感性更高,特别是处于胆总管末端的结石,由于肠气影响病变显示效果,彩超检查无法清晰显示。单纯阑尾炎于图像中可见阑尾出现增粗情况,且以浆膜毛糙为主要表现。而临床诊断阑尾炎时需快速、准确寻找阑尾炎所处位置,需采用MPR或任意平面于工作站对图像进行观察,先找到盲肠根部再找到阑尾。若阑尾炎患者无典型症状,实施CT检查需给予全腹扫描。本组23例阑尾炎均为疑难病例,病史及体征均不典型,CT影像学表现为阑尾肿胀,周围可见渗出,浆膜层较为毛糙,且阑尾系膜显示不清晰。此外,胰腺炎患者的CT图像中可见胰腺肿大,伴有渗出等情况[14]。②梗阻性疾病。CT用于肠梗阻诊断标准为:结肠扩张>6.0 cm,小肠扩张>2.5 cm,肠腔出现积液及积气情况[15]。增强扫描能区分肠黏膜的层次和系膜血管的走形,利用计算机阅片系统进行肠管走形的追踪及MPR重建技术多平面观察对肠梗阻鉴别诊断有意义。③腹腔血管性病变。CT扫描病变时对腹腔血管性病变多可见局部管腔内呈低密度,出现充盈缺损情况,肠壁可见明显增厚,管腔可见狭窄情况。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可见动脉期真腔和假腔之间弧形内膜瓣影,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间隙模糊,另见肠缺血、坏死等间接征象。④穿孔性疾病。MSCT具有图像重建功能,可借助机体不同组织CT值所存在的差异对体内组织、器官状况等进行判定,便于探查胃肠道肿块、胃肠道壁连续性及腹腔积液等情况,不仅可对胃肠道穿孔进行病因诊断,还可快速定位胃肠道穿孔的穿孔部位,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信息。此外,MSCT技术还可实施快速连续容积扫描,最大限度提高密度分辨率,且对腹腔内气体具有较高敏感性。相较于X线平片检查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CT可克服扫描前后组织器官重叠缺陷,准确检出脏器间隙中所存在的少量气体,提高对腹腔游离气体的检出率。但CT图像中可见盆腔出现游离气体或肠间隙出现游离气体,需对窗宽、窗位等进行调整才可清晰显示,该种情况下需注意与小肠腔内气体进行鉴别诊断。此外,胃肠道穿孔患者行CT检查可发现存在局限性腹膜炎、腹腔内积液、胃壁局部增厚等影像学表现,而应用CT也可查找原发灶[16]。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急腹症的准确度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