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成,陈小宇(通信作者)
(1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2018年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位列首位,有210万新发案例,约176万人死亡[1]。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比超过80.0%,外科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为首选疗法,淋巴结转移是选择与制定手术方案的关键参考指标。NSCLC患者主要转移途径为纵隔淋巴结转移,资料称NSCLC肿瘤直径不超过3 cm且未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则有25%~75%的5年生存率,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后降低至5%~25%[2]。因此患者预后直接受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NSCLC患者无对侧纵隔或远处转移时首选外科手术,术前明确是否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术中清扫纵隔淋巴结,达到根治的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术后开展精准的TNM分期,将肿瘤细胞最大限度清除,但清扫过度会增加并发症如声音嘶哑、乳糜胸等发生风险[3]。64排CT的图像处理能力与成像技术日益发展进步,在诊断肺癌与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优势突出。近年来临床逐渐关注肺癌标志物血清学检查诊断NSCLC及对其预后的诊断与评估价值,但鲜有关于CT联合血清学评估NSCLC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64排CT结合血清学检查在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NSCLC患者70例。纳入标准:①与《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4]中NSCLC诊断标准相符,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期;②单发病变;③病理类型为鳞癌与腺癌;④CT检查14 d内开展亚肺叶切除术或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及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⑤均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研究证实。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入组前有外伤手术史或激素类药物应用史及抗肿瘤治疗如新辅助放化疗等;③淋巴结清扫不足即总数在10枚以下者;④存在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⑤姑息性手术或局限性切除术者;⑥合并肺纤维化、肺部感染、肺结核及肺炎等疾病者;⑦确诊为小细胞肺癌者。70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41岁,诊断75岁,平均年龄为(58.62±6.47)岁;40例腺癌,30例鳞癌;45例中央型,25例周围型;TNM分期标准:N0期26例,N1期为25例,N2期19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①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CT检查:CT检查仪器为美国GE64排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型号为Optima CT660。从肺尖扫描至膈肌,1.25 mm为层厚,1.375为螺距,120 kV为管电压,135 mA为管电流,扫描前先注射造影剂100 mL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5~4.0 mL/s,扫描后收集原始数据并开展1.25 mm图像重建并向GE ADW4.3工作站传送,并结合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证实最终结论。将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作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定标准。CT灌注扫描的主要参数为病灶区域血流量(blood flow,BF)、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血容量(blood volume,BV)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②给予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静脉血,静止30 min后开展离心处理,3 000 r/min,时间为15 min,保留血清后待检。③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且与国家质控标准相符。其中0~5.2 ng/mL为CEA正常参考范围,0~16.3 ng/ml为NSE范围,0~3.3 ng/mL为Cyfra21-1参考范围;TIMP-1、MMP-9有浅黄至棕褐色颗粒,细胞质有阳性表达且少量表达于细胞核则判定为阳性表达。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NSCLC分期逐渐提升,CT灌注参数BF、BV、PS逐渐提升而MT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SCLC不同分期的CT灌注参数比较( ± s)
表1 NSCLC不同分期的CT灌注参数比较( ± s)
注:NSCLC,非小细胞性肺癌;BF,CT灌注参数病灶区域血流量;PS,表面通透性;BV,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
随着NSCLC分期提升,CEA、Cyfra21-1及NSE水平均逐渐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NSCLC不同分期与对照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 ± s)
表2 NSCLC不同分期与对照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 ± s)
注:NSCLC,非小细胞性肺癌;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片段19;NSE,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
NSE(ng·mL-1)N0期 26 34.25±5.27 13.32±3.21 22.54±3.14 N1期 25 62.84±6.38 21.67±4.25 30.57±4.27 N2期 19 93.85±7.65 34.67±5.04 42.59±5.32 t/P(N0期与N1期比较) 17.477/<0.0017.938/<0.0017.672/<0.001 t/P(N0期与N2期比较) 14.654/<0.00117.350/<0.00115.844/<0.001 t/P(N1期与N2期比较) 30.974/<0.0019.275/<0.0018.317/<0.001组别 例数 CEA(μg·L-1)Cyfra21-1(μg·L-1)
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加后,CEA、Cyfra21-1及NSE水平均逐渐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s)
表3 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s)
注:NSCLC,非小细胞性肺癌;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片段19;NSE,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
NSE(ng·mL-1)1~2个 17 31.58±4.21 12.79±3.05 20.05±3.41 3~6个 32 60.99±6.42 20.62±3.67 28.24±3.65≥7个 21 85.21±8.02 36.02±4.25 43.85±5.04 t/P(1~2个与3~6个比较)17.002/<0.0017.516/<0.0017.644/<0.001 t/P(3~6个与≥7个比较)12.163/<0.00114.033/<0.00113.080/<0.001 t/P(1~2个与≥7个比较)24.892/<0.00118.916/<0.00116.614/<0.001淋巴结转移数量/个 例数 CEA(μg·L-1)Cyfra21-1(μg·L-1)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不良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的暴露、空气污染的逐渐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肺癌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目前临床已经证实肺癌患者的预后与癌细胞的转移与肺癌分型密切相关,转移与复发为正规积极治疗患者的主要死因。尽早对患者进行肺癌诊断,有利于及早给予患者干预,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提[5]。同侧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是NSCLC预后的关键评估指标,也是临床开展分期与选择手术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影像学岁术前诊断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式,包括核素扫描、X线、MRI及CT等。其中,胸部CT应用最多且具有无创性。研究证实,术前增强CT检查的肿瘤直径、位置、有无肿大及其位置、淋巴结边界、短径及胸膜凹陷与老年NSCL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6]。NSCLC中央型与周围型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差异较大,中央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更易发生,而周围型则更易出现单纯肺内转移。分析原因与不同分型肺癌患者肺内淋巴引流差异相关,比如中央型NSCLC患者肺内淋巴管与纵隔的距离更近,其引流为肿瘤主要代谢途径,而肺内淋巴结为周围型NSCLC代谢依赖。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型肺癌数量明显多于周围型,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治疗方面中央型应该重点清扫纵隔淋巴结,而周围型则重点清扫肺内与肺门淋巴结。
BF能够反应组织毛细血管流量,肿瘤灌注提升且血流阻力降低表现为BV、BF值提升及MMP高表达。既往研究证实胸部CT扫描预测评估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灵敏度仅68.66%[7],且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影响临床预测准确度[8]。基于此我院近年来开始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以提高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血清CEA、Cyfra21-1及NSE为主要蛋白类标志物,肺癌诊断效能高。其中CEA属于多糖蛋白复合物,机体无异常时其水平极低,一旦出现恶性肿瘤则水平明显提升。NSE为糖酵解酶,水平提升则代表肿瘤出现神经内分泌分化征象,也意味着肿瘤的转移与侵袭能力增强,因此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正相关于血清NSE阳性率。Cyfra21-1同样被证实密切关联于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原因在于NSCLC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高者与摄取低者相比更易发生侵袭转移,而FDG摄取值正相关于CEA与Cyfra21-1水平,且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也正相关于Cyfra21-1浓度,肿瘤负荷依赖性明显[9]。基于CT与血清标志物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较高,评分不低于7分则预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7.14%[10],提示术前纵隔淋巴结摄取值增加或胸部纵隔淋巴结变大时与血清学指标相结合预测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更高,进而为术中开展淋巴结清扫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NSCLC分期逐渐提升,CT灌注参数病灶区域BF、PS、BV逐渐提升,MTT逐渐下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SCLC分期提升与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加,CEA、Cyfra21-1、NSE水平均逐渐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64排CT联合血清学检查评估NSCLC患者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较高,有利于指导术中开展淋巴结清扫工作。
综上所述,64排CT扫描结合CEA、NSE、Cyfra21-1等血清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