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成张 涵
(1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广东广州,510521;2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中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将在2035年前后耗尽,2050年则会出现11.28亿元的巨大缺口[1]。延迟退休是中国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国自2004年开始讨论延迟退休问题。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201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3];2016年第32届世界社会保障峰会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指出“适时出台渐进性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4];202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5]。但当前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仍未出台。同时,国内学术界在该不该延迟退休年龄、为什么延迟退休年龄、何时延迟退休年龄、如何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有何影响等方面展开热烈的探讨,并形成不同的见解[6]。
从国际比较来看,在政策实践方面,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分别最早于1983年、1986年、1992年、1995年和2011年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改革,中国至今基本执行1978年的退休政策[7];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外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内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8]。目前对延迟退休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的研究非常稀少,基于科学计量分析的研究成果匮乏。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工具,全面梳理和对比分析200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成果,探寻其研究动态、演进路径和热点前沿,以期为我国延迟退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选取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两个中英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选定文献检索、更新日期为2021年7月13日,具体搜索操作策略如下。
1.CNKI检索
通过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剔除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和特色期刊等非研究型文献后,取CNKI高级检索条件为“主题=‘延迟退休’或‘推迟退休’”的学术期刊,设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2021年,期刊来源包括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 和CSCD等来源期刊,共检索出629篇文献。再人工手动剔除导读、资讯和记者评论等非学术研究文献,最终获得606篇研究延迟退休的国内样本文献。
2.WOS检索
2021年7月7日起Web of Science更新了新界面,本文仍选择旧界面“Web of Science(Classic)” 进行WOS检索。设定基本检索条件:选择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主题=(“delayed retirement” or “postponing retirement ”),时间跨度=(“自定义范围:2000—2021”)。共检索出758篇文献。接着设定“文献类型”=(“ARTICLE OR REVIEW OR MEETING ABSTRACT OR PROCEEDINGS PAPER”),最终获得748篇研究延迟退休的国际样本文献。
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和文献计量法展开分析。目前,信息可视化技术作为文献计量学领域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教育学、经济学、图书情报等领域,其中,CiteSpace和VOSviewer是可视化分析比较常用的两种绘制知识图谱的软件,都可以实现分析关键词、作者、科研机构、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发文地区等功能,但是两者的使用前提和操作难度存在差异。VOSviewer软件主要以密度、距离等解析各个节点之间的强弱、聚类关系,使用该软件一般需要输入共词矩阵格式的数据,操作复杂,且数据格式要求比Citespace软件高;CiteSpace软件主要以连线、树形图等解析各个节点间的强弱、聚类关系,使用时操作简单,对格式要求不高[9-10]。因此,本文选择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1年的606篇CNKI文献和748篇WOS文献绘制科学图谱和进行计量分析。近年来该软件在保险研究领域应用较多[11-14]。本文选择投稿时最新的软件版本Citespace5.7.R5进行分析,以期直观地展现延迟退休研究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揭示其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问题。
1.文献产量年度变化趋势
2000—2021年,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的文献数量均总体呈现“缓慢增加——爆发式增长——快速下滑”的变化轨迹(图1)。本文将这期间延迟退休研究趋势分为摸索、起步、发展、下滑等四个阶段。
图1 2000—2021年国内外延迟退休研究文献产量变化趋势
纵观国际样本文献可知:在摸索阶段(2000—2006年),每年发表的延迟退休方面的文章在5~11篇,数量很少;在起步阶段(2007—2008年),这类文章数量上升到每年17~18篇;在发展阶段(2007—2019年),发文量快速递增,至2019年已高达95篇,是摸索阶段的9倍之多;下滑阶段(2020至今),发文量开始快下滑。
纵观国内样本文献可知:在摸索阶段(2000—2009年),研究延迟退休的文章年均发表3篇左右;在起步阶段(2010—2012年),此类文章年均发表约15篇;在发展阶段(2013—2017年),延迟退休关注热度逐步攀升,2016和2017两年发文量分别高达93篇、92篇,是起步阶段的6倍左右;下滑阶段(2018—至今)呈现一定波动,2018年发文量剧减37篇,2019年有所回升,之后又迅速减少。
2.文献期刊来源分布
606篇CNKI文献出自66种EI、CSSCI、CSCD、北大核心等来源刊物,748篇WOS文献分布在473种来源期刊。按延迟退休研究的期刊发文数量分别对CNKI和WOS期刊由多到少进行排序,排前10位和前12位的期刊如表1所示。
表1 延迟退休发文量前10位CNKI来源期刊和前12位的WOS来源期刊
可以看出,研究延迟退休的国内期刊覆盖学科较广,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CNKI来源期刊发文总量为53篇,占全部606篇样本文献的8.75%。其中,《人口研究》《财经研究》《经济研究》和《金融研究》刊文量较多,发文量分别占全部中文文献样本的1.49%、1.49%、1.16%和1.16%。发文量前10的期刊的平均复合影响因子为7.193,《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的复合影响因子分别高达15.063和10.043,说明国内部分延迟退休研究具有较高学术和影响力水平的成果。
此外,研究延迟退休的国际期刊覆盖学科也较广,发文量在前12位的WOS来源期刊总计有100篇,占全部748篇样本文献的13.37%。其中,“Journal of Pension Economics & Financ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pplied Economics”发文量位列前三,分别占WOS样本期刊的2.14%、1.87%和1.20%。发文量前12位WOS来源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2.581,说明国际延迟退休研究领域具有一些学术和影响力水平较高的成果。
3.发文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
WOS来源期刊上收录的延迟退休研究文献来自51个国家(地区)和1010个研究机构,期刊发文量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前11个研究机构分布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知,美国的发文量为286篇居首位,占总文献量的38.24%,远高于其他国家(地区)。由图3可知,排名前11位的研究机构中,除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15篇)、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13篇)和中国的北京大学(9篇)外,其余8所大学(105篇)均来自美国。这说明,美国在延迟退休领域的科研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强。中国发文量为105篇(1)在WOS来源期刊上将“CHINA(中国)”的99篇文献和“TAIWAN(台湾)”的6篇文献分列在两个区域,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显然不合理。本文将台湾的6篇文献纳入中国的发文量,由此,中国有105篇关于延迟退休的WOS来源文献。,占总文献量的14.04%,排在第2位,说明中国在延迟退休领域具备一定的科研地位和国际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各国发文占比之和(129.96%)远大于100%,是因为延迟退休研究存在着跨国界的合作。
图2 延迟退休领域发文量前10位的国家(数量及占比)
图3 在延迟退休领域国际发文量前11位的研究机构(数量)
CNKI来源期刊收录的关于延迟退休的文献来自363个国内研究机构。如图4所示,按期刊发文量由多到少排序,前11位研究机构覆盖华东(2所)、华南(1所)、华北(3所)、华中(2所)、东北(1所)、西南(1所)和西北(1所)等地区,且分布较均匀,说明延迟退休问题已经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同时,这11所机构全部是双一流大学,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篇)、中国人民大学(41篇)、武汉大学(32篇)和北京大学(26篇)发文量位列前4位,也反映出国内延迟退休领域的科研水平较高。
图4 在延迟退休领域国内发文量前11位的机构(数量)
运行CiteSpace软件,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和“机构(Institution)”两个选项,绘制科学网络图谱,以呈现发文作者间和发文机构间的相关性、合作关系。图谱中节点数、节点大小分别表示延迟退休领域发文作者、机构出现的频数、频次高低,线条数、线条粗细分别表示发文作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强度(2)图谱左上角“N”值指代节点数,“E”值指代有合作关系的线条数。图谱中节点大小表明出现频次高低,节点越大说明出现频次越高;线条粗细代表关系合作强度,越粗代表合作越密切。。
1.国内核心研究团队及其合作情况
2000—2021年国内研究延迟退休的学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中有839个节点、675个连接线条,网络密度(实际关系数与最大理论关系数之比)为0.0019。从共被引频次来看,在606篇国内样本文献中,有839个国内学者发表了关于延迟退休的文章,其中,曾益发表最多(19次),其次是薛惠元(15次)和杨华磊(13次),席恒、阳义南、封进和石晨曦等学者人均发表在7次以上。从合作网络与合作强度来看,最大子网络成员达31个节点,占总节点的3%,延迟退休领域已经形成了分别以曾益为核心,以薛惠元为核心,以张熠为核心的三个较大的研究团队,此外,还有分别以穆怀中为核心,以柳清瑞为核心,以张志远、张铭洪为核心等小团队。但这些大大小小的团队之间鲜有合作关系,即呈“小集中、大分散”的合作网络分布特征。
图5 2000—2021年国内研究延迟退休的学者的合作网络图谱
图6 2000—2021年国内研究延迟退休的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
图6中有452个节点,相关线条和网络密度均为0,最大子网络成员只有1个节点。这说明,从共被引频次来看,共有452个国内研究机构发表了延迟退休方面的文章,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表最多(14次),其次是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12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平均发表在7次以上。从合作网络与合作强度来看,相关线条和网络密度均为0,最大子网络成员只有1个节点,说明该领域的国内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微乎其微。
2.国际核心研究团队及其合作情况
2000—2021年,国际上研究延迟退休的学者、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中有1870个节点、3856个连接线条,网络密度为0.0022。从共被引频次来看,在1870个进行延迟退休研究的国际学者中,哥伦比亚大学的Glymour发表最多(7次),其次是荷兰跨学科人口研究所的Henkens(5次)。从合作网络与合作强度来看,已经形成了以Glymour为核心的规模较大的研究团队,还有多个较小规模的研究团队,如以Henkens为核心的团队。各团队内部学者之间总计有3856个连接线条(远大于节点数1870),且线条较粗,说明团队成员合作非常频繁。但最大子网络成员只有31个节点,仅占总节点的1%,说明团队外部之间合作关联极少,国际研究团队间整体上也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合作网络分布特征。
图7 2000—2021年国际研究延迟退休的学者的合作网络图谱
图8 2000—2021年国际研究延迟退休的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
由图8可知,延迟退休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远比国内机构之间合作更密切,最大子网络成员有481个节点,占总节点比49%。从共被引频次来看,980个节点代表有980个研究机构发表延迟退休方面的文章,其中密歇根大学(25次)和哈佛大学(20次)的文章被引频次最多,其后依次是伦敦大学学院(14次)、哥伦比亚大学(13次)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13次)的文章,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北京大学、杜克大学的文章被引频次也较多,均在9次以上。从合作网络与合作强度来看,1779根连接线条远大于节点数(980个),网络密度为0.0037,说明在国际延迟退休研究领域,研究机构之间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形成了分别以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为核心的11个科研团队,它们不仅内部合作紧密,而且彼此之间的合作也很密切。值得注意的是,这11个团队中有8个隶属美国,其余3个分别来自中国、英国和芬兰,这说明这些国家在延迟退休研究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影响力很强。
延迟退休问题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本节将运行软件CiteSpace,选择节点类型为“学科领域(Category)”,绘制学科主题的科学网络图谱如图9所示。分别对WOS文献按共被引频次排序,对CNKI文献按发文量由高到低排序(3)文献共被引频次、发文量都是反映某研究领域所覆盖学科主题的重要指标,且前者比后者更准确、有效;但由于CNKI、WOS中英文数据存在差异性,CiteSpace的文献共被引功能无法适用于CNKI中文数据。为了避免单一扁平化的分析方式,此处将WOS、CNKI文献分别按共被引频次、发文量排序处理。,统计出前13位的学科名称,进而分析国内外延迟退休研究的学科分布,具体如表2所示。
图9 2000—2021年国际延迟退休研究所涉学科主题的共现网络图谱
结合图9和表2可以看出,2000—2021年国际上延迟退休研究涉及商业与经济学(Business & Economics),经济学(Economics),老年医学(Geriatrics & Gerontology)和老年学(Gerontology)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最大子网络来自商业与经济学(Business & Economics),共有124个节点,占总节点的比例高达86%,其共被引频次为257次,占总文献被引频次的34.36%。这说明,商业与经济学(Business & Economics)是国际延迟退休研究领域覆盖的核心学科,并且与其他多个学科之间高度渗透、交叉与融合。图9中共有143个节点、349根连接线条,网络密度为0.0344,说明WOS文献共涉及143个学科门类,且它们之间紧密交叉;表2中仅前13位学科主题的累积共被引频次就达1022次,占WOS文献总数的累积比例为136.62%,说明存在一篇文章跨多个学科的情形,也说明国际上延迟退休是一个跨学科,高度综合且深度交叉的研究领域。
表2按发文量由高到低排列出研究延迟退休的CNKI文献中前13位的学科名称。国内延迟退休研究主要覆盖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75篇)、人才学与劳动科学(266篇)和保险学(251篇)3个学科的发文量共计792篇(大于样本容量606篇),占比累计高达130.69%。这说明,存在一篇文献覆盖多个学科领域的情形,也反映出在国内延迟退休是一个多学科紧密交叉、深度融合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表2 延迟退休研究前13位学科主题分布
关键词是对文献的研究主题、创新论点进行集中描述、高度概括的词或词组。包含高频共被引的关键词成员越多,规模越大的聚类,越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15]。因此,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可以洞悉延迟退休领域的研究热点。
1.关键词共现分析
2000—2021年国内延迟退休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间线视图如图10所示。时间线图中模块度值Q=0.6772(大于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加权平均轮廓系数S=0.8940(大于0.7),表明聚类分布均匀,且聚类结果具有高度可信性。将392个关键词按共现频次高低排序,可知热点关键词依次是延迟退休(222次)、人口老龄化(67次)、养老保险(63次)、退休年龄(59次)、延迟退休年龄(41次)、老龄化(36次)、养老金(26次)、弹性退休(19次)等,“十”字符号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共被引频次越高。延迟退休研究的共现网络被划分成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全国统筹等14个聚类,聚类规模从#0至#13依次递减,规模越大表明该聚类领域越重要。各个聚类被引时间从左到右表示由远及近,起止不一的线(粗线)反映该聚类起止的时间跨度,纵横复杂交错的连接线(细线)表明各个关键词与其他聚类中的关键词彼此有关联,产生了共被引记录。例如,最大聚类(#0延迟退休)主要包含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养老金收入、老年人力资源、老年人福利等多个关键词,该聚类中最大的“十”字对应共被引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延迟退休”(222次),几乎与本聚类及其他聚类中的关键词都产生连接的共被引细线。
图10 2000—2021年国内延迟退休研究关键词共现时间线视图
2000—2021年国际延迟退休问题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间线视图如图11所示。时间线图中模块度值Q=0.5667(大于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加权平均轮廓系数S=0.8285(大于0.7),表明聚类分布均匀,且聚类结果具有高度可信性。将323个关键词按共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得出热点关键词依次是退休(retirement,179次)、健康(health,125次)、年龄(age,86次)、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80次)等,“十”字符号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共被引频次越高。该研究的国际共现网络被划分成#0老年工人(older workers)、#1认知(cognition)、#2失业(unemployment)、#3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等12个聚类。聚类规模由上到下表示依次递减,其中最大的聚类(#0老年工人)主要包含老年劳动力(aging workforce)、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延迟退休(delayed retirement,)等多个关键词。该聚类中较粗的两个“十”字对应关键词“就业(employment)”和“老年工人(older workers)”的共被引频次较高,分别有51次和44次,它们都与本聚类及其他聚类中的关键词产生连接的共被引细线。
图11 2000—2021年国际延迟退休研究关键词共现时间线视图
2.研究热点分析
结合图10、图11,笔者查阅2000年来国内外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文献,将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退休”与“延迟退休”的内涵
相关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延迟退休、退休年龄、推迟退休年龄、退休、延迟退休年龄、弹性退休、法定退休年龄等。对于退休与延迟退休的内涵,既有来自法律上的规定,又有来自学术研究的界定。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多样性和具体研究问题的特殊性等,学者们会选择不同的定义[16]。比如,Denton和Spencer从劳动力、自我认知、收入减少、停止工作等多个角度提出了8种退休的定义[17];和俊民基于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和行为事实状态等三个范畴梳理了退休的概念[18]。
(2)个人退休行为与决策
相关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养老保险、就业、退休、OLG模型、退而不休、生育政策、性别平等、退休意愿、退休决策、收入再分配、企业职工等。个人退休行为与决策的研究主要涉及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其一,个人的退休行为与决策受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养老保险制度、人口死亡率、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Shimizutani和Oshio发现日本老人领取退休金的最佳退休年龄受贴现率、风险偏好、死亡率和财富积累的影响[19];阳义南基于广东省2011年21个地级市的调查发现,工龄、工资对职工退休年龄选择有正向影响,养老金对男性职工退休年龄有负向影响,而教育年限对女性职工退休年龄有正向影响,事业单位、社会职务高的职工相对较晚选择退休[20]。其二,国内外关于个人退休决策的研究中涌现出丰富的模型方法,主要以世代交叠(OLG)模型及嵌入资产组合、长寿风险、延迟退休等诸多因素的OLG模型居多。比如,曾燕等基于长寿风险暴露下的两期OLG模型展开分析,发现选择延迟退休能实现个人最优和社会效用最大化,由此提倡弹性退休[21]。
(3)国家退休政策与改革
相关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延迟退休政策、全国统筹、老龄化、法定退休年龄、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城镇职工、全面二孩、生育率、待遇公平、养老金替代率、缴费率、代际公平等。退休政策与改革是牵动社会各界利益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现有这方面的研究视角很多,但主要聚焦于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例如Magnani借用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意大利的养老金体制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只能短期或者中期内减少养老金赤字,长期来看其作用不明显[22];封进等研究发现,在生育机会成本较高、婴幼儿缺失社会照料的现状下,实行可选择的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延迟退休和提高生育率这两大政策目标间的冲突,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具有一定可行性[23]。
(4)延迟退休政策的福利效应
相关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养老金缺口、收支平衡、可持续性、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劳动力、青年就业、挤出效应、养老金财富、收入再分配、个体效用、福利、OLG模型、CGE模型等。已有研究主要从社会效应和个人效用两个层面分析延迟退休政策的福利影响效应,具体研究视角有五个。一是养老金可持续性视角。能否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弥补日益剧增的养老金缺口,从而维持养老金的平衡与可持续性,是延迟退休问题研究最早出现且最常见的争论焦点[24]。例如,Diaz-Gimenez和Diaz-Saavedra分析了西班牙2010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3年后的数据,发现延迟退休的改革举措足以解决当时的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25];邱牧远等基于75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发现延迟退休长期有提升产出的作用,短期则受政策目标影响,另外与提高养老金税率相比,该举措能更加激励人力资本的投资[26]。二是就业和劳动力供给视角。推行延迟退休会不会对青年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挤压效应”困扰着决策层,也是学术界争议的一大焦点[27]。例如,Belan等运用一个代际重叠模型研究延迟退休对青年和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发现延迟退休会增加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护理转移时间,从而促使年轻人更长时间参与劳动[28];刘阳等指出,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同时存在挤出效应和产出效应,但前者是短期效应,后者却能长期地弥补挤出效应带给年轻人的就业冲击[29]。三是经济增长视角。现有一些研究认为,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影响不明显,甚至阻碍经济增长,但主流研究还是偏向于促进经济增长。例如,Li和Merette采用OLG-CEG模型研究得出延迟退休和科技进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30];严成樑通过一个加入内生出生率和延迟退休两个变量的OLG模型,发现延迟退休在新古典和内生两个经济增长模式下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效应[31]。四是个人工资收入视角。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普遍会引起退休前工资收入大于退休后收入,但依然存在有些人退休前工资收入不高于退休后养老收入的情形,国内外对于延迟退休会造成个人工资收入增加还是减少依然存在争论。例如,Hendricks认为延迟退休会增加工资收入[32];严成樑基于OLG模型证明了延迟退休会减少工资收入[33]。五是个人养老金财富视角。由于不同国家养老金体系及其养老金参数存在差异性,通过精算贴现值、世代交叠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等方法计算得出的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的作用效应也不同。例如,Elsayed等利用荷兰的实验数据,发现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无显著影响[34];韩冰洁和周志凯从职工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认为在考虑基本养老保险或者职业年金的情况下,延迟退休会使个人养老金财富增加[35]。
(5)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关热点关键词主要有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弹性、渐进式、合理退休年龄、方案、女性、精算分析等。实行弹性制、渐进式延迟退休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共识,是立足现在、面对未来的共同发展趋势[36]。但在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上,因国情、研究视角、兼顾利益目标等不同,学者们在实施原则、制度设计、退休时机等方面各执己见。例如,Lacomba和Lagos分析不同年龄和工资的职工对法定退休年龄的投票情况,认为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时需要增加退休制度的再分配性[37];席恒和翟绍果提倡从“95制”到“99制”五个延迟退休方案中优选,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38]。
突现词(Burst Terms)是短期内突然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可以有效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进展趋势和前沿。运行CiteSpace软件的“Burstness(突现)”选项功能,按照突现起始年份排序,得出2000—2021年国内外延迟退休研究领域的前20名突现词图谱,具体如图12所示。
说明:“Strength”指突现强度,“Begin”指突现起始年份,“End”指突现结束年份。
在CNKI来源文献的突现词图谱(图12左)中,从突现强度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最大,其后依次为“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养老金”“收支平衡”“弹性退休制度” “延长退休年龄”等关键词。这表明,在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收支失衡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或法定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是国内延迟退休研究的核心热点。从突现时间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提前退休”等持续时间最长,自2000年起,连续12~14年成为国内持续型的研究热点;“基本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精算平衡”“基金可持续”和“可持续性”等从2016—2018年起成为热点,一直持续至今。综合来看,近22年来国内延迟退休研究的热度不断上升:2000—2015年,主要侧重于对“退休”“退休年龄”的界定,以及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2016—2019年开始重点关注个体退休意愿、养老金的收支平衡问题;2018年至今,选择何种切实可行的延迟退休方案,维持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成为国内延迟退休研究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
在WOS来源文献的突现词图谱(图12右)中,从突现强度来看,“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最大,其后依次为“养老金(pension)”“行为(behavior)”“保险(insurance)”“团体(association)”“收入(income)”“生活(life)”等关键词。这说明,随着许多国家先后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基于社会保障水平、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个人退休行为、个体(或团体)的生活幸福感等视角评估延迟退休福利效应成为国际延迟退休研究的焦点。从突现时间来看,“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和“养老金(pension)”自2004—2006年起,连续7~11年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团体(association)”“沮丧(depression)”“压力(stress)”等从2018年兴起,一直保持热度至今。综合来看,国际延迟退休研究比国内起步早,主要聚焦于延迟退休的福利效应研究。特别是延迟退休后个体或团体的生活幸福感如何变化,自2018年至今,一直是国际延迟退休研究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0—2021年期延迟退休研究领域CNKI和WOS收录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现状、进展、热点和前沿,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研究概况来看,2000—2021年,虽然国内和国际延迟退休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变化步调不同,但都经历了摸索、起步、发展、下滑等四个阶段。国内和国际发表延迟退休主题的文章数量在前10位和前12位的期刊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表明这一时期延迟退休研究领域具有相当数量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相关发文期刊分布比较分散,表明延迟退休研究涉及学科较广;发文国家和机构的分布数量排名反映出美国、中国、英国和芬兰在延迟退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强的影响力。
第二,从核心研究团队(学者群、研究机构)来看,国内研究团队之间和国际研究团队之间都呈“小集中、大分散”的合作网络分布特征,国际研究机构之间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而国内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
第三,从学科分布来看,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延迟退休都已经成为多学科紧密交叉、高度渗透、深度融合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第四,从热点与前沿来看,国内外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热点大致包括“退休”与“延迟退休”的内涵、个人退休行为与决策、国家退休政策与改革、延迟退休的福利效应和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等五个方面。其中,国内研究的前沿问题是选择何种可行的延迟退休方案,以维持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是延迟退休后个人或团体的生活幸福感如何变化。
综而述之,20多年来,国内外延迟退休研究呈现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的研究应基于准确的实际数据进行更全面、系统、客观、深入的精算分析,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具体可行、有效的延迟退休方案。建议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着手,强化“正向推力”和弱化“负向阻力”,推进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施实践:国家层面,要深化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制度改革,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体系;社会层面,要全国统筹,调整人口与就业结构,健全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科学、辩证、人文地兼顾劳动者、企业、政府的多方利益,分类、渐进、弹性地推进实施;个人层面,要加强退休观念引导,尊重个人退休意愿,使人们可以在合理的退休年龄区间内自主、弹性选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