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青少年是受到重视的群体,该年龄段多为学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日益凸显,令人担忧。2016年6月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提到,要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2017 年1 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 次以上,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将在25%以上。2021年4月,教育部一份针对115万余名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青少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一定的知识修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有鉴于此,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王宗平教授提出了动商理论,强调青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培养智商和情商,也要重视动商的积累。智商、情商和动商在造就人才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动商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等,主旨是培养主动锻炼意识、终生锻炼习惯、挖掘运动兴趣、发挥运动潜能等,可以用来表示个体综合运动能力的高低。
体育意识来自体育实践活动,是人们在运动实践中学习获得的知识、感受和经验等的集合,也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地位、作用、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等的主观认识。对于个体而言,意识决定行为,只有个体自觉形成了体育运动的意识,才会更积极主动地依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时间安排、经济条件等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参与相应的体育运动。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意识的强弱,更是能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因此,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懂得参与体育运动对健康、生长发育、人际交往和相互协作等的影响。要教导学生通过对周边的观察、媒体信息、人际交流等多渠道知晓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相关体育运动方法和技巧。要让青少年学会结合体育测试成绩发现自身体质的不足,学会自主锻炼,促进体质健康。
2016 年,广州市教育系统抽测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只有2.6%,良好率为17%,不及格率达16.2%;总体肺活量不及格率为20.5%,重度近视率为49.8%。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和重要接触者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会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要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然而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等现象,与之相应的教育理念也普遍被狭隘地局限在应试教育上,更多地重视智力开发和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体育锻炼过程上,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可以考虑每学期多增加体质测试考核的次数,让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有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也可以考虑让家长参与到部分体质测试的考核中,按照要求对孩子进行定期考核,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个人需求制定个人的锻炼计划,由教师和家长监督进度及效果。通过这些互动,让有限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达到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更多以基本身体素质锻炼为主,很难对各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这就需要让青少年有更多接触各项体育活动的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可以结合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以及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根据学生的需求多开设一些体育类的兴趣班。对家长来说,社会上种类繁多的体育类兴趣班相对会更加系统和专业,可以多让孩子尝试各项运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对青少年来说,兴趣班的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更容易得到专业的指导,也能交到更多有相同爱好的朋友。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近年来,随着营养过剩、运动不足、久坐等问题的出现,我国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6—2017年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11.1%和7.9%。在青少年超重与肥胖问题不断加重的同时,不能忽视对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的关注。由于挑食偏食导致的营养不均衡,为了追求身材而故意节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都会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如何合理安排青少年的日常膳食,确保营养全面均衡,督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在体育运动时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缓解疲劳,恢复身体机能,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些应当成为青少年体质提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主要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等方面,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及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明显下降,肺功能相关指标也持续降低,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应该更加平衡,做到全面发展。
2019 年7 月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指出,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鼓励支持孩子参加校外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运动项目的各项技能,需要通过学习和不断地练习,逐步掌握直至熟练,这本身也是身体素质提升的过程。很多青少年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运动技能,不懂运动项目,所以不愿参与。但随着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青少年对运动本身也会更易产生更多的兴趣。兴趣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动机,能提升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可能性。
团队合作意识是青少年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集体项目因其特有的群体性和合作性,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成员之间不仅需要配合默契,也应荣辱与共。因此,集体项目更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更需要竞争与合作,让青少年意识到团队合作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意志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但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只能在后天成长过程中通过锻炼才能养成。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普遍备受呵护,甚至是溺爱,习惯于依靠教师或者父母,缺乏锻炼意志力的机会,面对困难时软弱易退缩,意志力不高。而很多需要耐力的运动,如跑步,需要持之以恒,不畏劳累,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提升有着明显的帮助,同样也会对德智的发展提供助力。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最普遍的手段是考试,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也达不到考试的目的。以青少年阶段体育考核中最重要的中考体育为例,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的体育中考分值大幅增加,这也意味着体育的地位提升,但体育中考中的评分标准普遍偏低,导致满分率奇高,变成了送分考试,无法调动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考核中,和其他文化课的考试类似,应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保证一定的成绩区分度,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中,德智体每个方面都要全面发展,早已成为共识。而德智体每个方面也都有许多更细化的方面,需要全面发展。以智商的培养为例,智商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每个方面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故智商的考核是细化成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许多学科来分别进行考核,这些不同的学科相对应地涉及智商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动商的培养和考核也应该有所兼顾,不同运动项目所涉及的动商能力会有所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以2018年江苏省各地区的体育中考为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确定的5 个必考项目并没有列为必考;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能衡量学生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项目,除了扬州列为选考外,其余地区均未纳入体育中考考核范围;青少年身体素质里相对最薄弱的1000m 跑(男)(800m 跑(女))和引体向上(男)(1min 仰卧起坐(女))这两个项目基本被列为选考,甚至不考。动商的考核工作不能只是看各个单项测试成绩加权后得出的总分,要能够对动商所包含的各方面能力均进行单独的评价工作,让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自身能意识到自己动商的长处和不足,后续能在体育锻炼中扬长补短,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中,不再设置选择测试内容,而是直接明确用5 个必考项目来测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包括引体向上(男)(1min 仰卧起坐(女))、1000m 跑(男)(800m 跑(女))、50m 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身高、体重和肺活量也都被列为必测项目。但以2018年江苏省体育中考为例,现场测试的项目选择方式上仍普遍以老版本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版)》为主,体重指数(BMI)和肺活量的测试均没有纳入体育中考。从表1 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各地区体育中考涉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里所含项目时,评分标准普遍偏低。测试项目和考核标准的统一,有助于更全面、更直观地反映青少年动商的真实情况。
表1 2018年江苏省各地区体育中考现场测试项目情况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系统地科学训练。体育锻炼要重在平时,循序渐进,切不可仅仅为了应付体育测试而突击训练,这样即便身体素质有了暂时的提升,也很容易快速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有很大风险因短时间内过度运动而造成损伤,违背了强身健体的初衷。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应该结合对某一项或者几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培养来进行,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鼓励青少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重视,最终让青少年获得足够的动商,在未来的人生中能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