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治疗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疗效分析

2022-08-22 06:23殷炽龙
吉林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足月儿凝血因子冰冻

殷炽龙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 梧州 543002)

新生儿早期(生后24 h内)特别是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受各种先天和(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出现出血性疾病。目前研究[1-4]证实,通过对凝血指标的判断而早期使用维生素K1(Vit K1)进行干预,可以防治出、凝血性疾病,但这些研究的观察例数偏少或药物干预措施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影响是否一致仍然不清楚。新生儿容易并发出血、凝血性疾病,而凝血指标是判断凝血性疾病原因有效而且实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5]。常用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本研究通过分组临床对照分析,研究Vit K1对凝血功能异常不同胎龄新生儿的疗效对比,为治疗有凝血功能异常的不同胎龄新生儿给予早期、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积极的临床指导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4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早产儿或足月儿诊断标准:早产儿指出生时胎龄<37 周(≤258 d);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 37周和<42周(259 ~393 d);②符合新生儿早期(生后24 h内);③凝血功能异常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新生儿凝血因子测定正常值;④凝血指标检测前未进行Vit K1、凝血酶、肝素、输注全血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等相关干预凝血指标的治疗;⑤出生后的24 h内肌内注射(或缓慢推注)1~2 mg Vit K1,用完Vit K124 h后行第二次凝血指标的检测;⑥住院期间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住院期间死亡的新生儿;②孕母产前或产时使用了对凝血指标有影响药物;③孕母有血液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家族遗传病史;④肝功能异常的新生儿;⑤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新生儿;⑥有休克的新生儿;⑦第二次抽血查凝血功能前使用过除Vit K1外其他对凝血指标有影响的药物。

将入组的新生儿按胎龄分为成4组,分别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2孕周)、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孕周)、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孕周)、足月儿组(胎龄37周~<42孕周),每组100例。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 h内,抽取静脉血1.6 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经恒温离心后取上层血浆,并于60 min内完成检测。测定凝血指标:PT、APTT、TT、FIB、D-D,凝血功能异常者,在出生后的24 h内肌内注射(或缓慢推注)1~2 mg Vit K1,用完Vit K124 h后再次测定FIB、PT、APTT、TT、D-D。本次检测使用SYSMEX CS-5100i血凝仪检测样本。

1.3评价指标:比较用Vit K1前后各组不同胎龄的新生儿的凝血指标结果,并分析用Vit K1后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凝血功能改变情况。

2 结果

2.1用Vit K1前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结果比较:4组新生儿用Vit K1前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TT以及D-D均随着胎龄增加而减小,FIB则以增大趋势变化。见表1。

表1 各组新生儿用Vit K1前、后的凝血指标 PT、APTT、TT、FIB以及D-D结果比较

用Vit K1后各凝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注前相比,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Vit K1后的各组新生儿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早、中期早产儿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月儿的凝血指标与各组不同胎龄的早产儿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用Vit K1后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改变情况比较:4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足月儿组新生儿的凝血指标改善最大(t=6.166、10.950、9.622、3.676、22.870,P<0.05)。而对早、中期的早产儿的改善效果较小,对晚期早产儿组的改善效果次于足月儿组。见表1。

3 讨论

PT是判断外源性凝血功能较为常用的凝血指标,APTT是判断内源性凝血功能较为常用的凝血指标,FIB、TT是检测纤溶活性的筛选试验,D-D由纤维蛋白分解产生,是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化的重要标志。多数文献报道[6-7],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特别是早产新生儿的 VitK基础浓度低、肝酶系统以及肠道菌群未稳定,导致Ⅱ、Ⅶ、Ⅸ、X因子无法参与正常的凝血过程,减弱纤维蛋白原合成过程,出现新生儿FIB水平普遍低下现象。同时新生儿凝血酶及其前体水平较低,最终引起PT、APTT、TT、D-D升高,FIB低下。所以,新生儿的PT和APTT显著延长,且胎龄越小延长越明显,F1B则降低,出血风险提高[8-9],体现了新生儿的血液状态维持在一种低凝于纤溶亢进中。而且,凝血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存在相关性[10]。本研究结果提示胎龄与凝血功能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临床上常单用或联合使用 Vit K1防治出血、凝血性疾病。

Vit K1属于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所必需的物质[11],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12]。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导致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出现凝血功能异常[13],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补充Vit K1。本研究结果说明Vit K1参与体内凝血及纤溶活性间的活动,有助于维持早产及足月新生儿的内环境稳定,降低继发性凝血机制异常情况,进一步改善凝血功能。

但同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不同胎龄新生儿早期对用Vit K1后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早、中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足月儿之间的显著差异,可能与不同胎龄的新生儿中各器官功能发育差异有关,且胎龄越小肝脏合成功能越弱,对用Vit K1激活凝血系统效果越差。另外晚期早产儿经用Vit K1后的凝血指标与早、中期早产儿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晚期早产儿肝脏合成功能趋近完善相关,相较于早、中期早产儿更有利于生产纤维蛋白原,促进内、外源性凝血因子水平提高[14]。

临床上常常单用或联合使用Vit K1、血浆、冷沉淀等补充凝血因子、调节凝血功能的手段治疗或预防新生儿出、凝血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Vit K1对足月儿的PT、APTT、TT、FIB以及D-D 的改善结果最显著,对于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治疗需考虑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其他方案达到凝血功能改善。张涛[15]在运用Vit 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不同胎龄的新生儿进行凝血指标观察,证实联合使用Vit 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不同胎龄的新生儿的凝血指标起到有效干预。Zeng[16]等表示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分别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但结果显示二者效果并无差别。也有相关报道提出使用重组激活因子ⅤⅡ可干预早产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Cosar[17]等对低体重的早产儿的肺出血给予重组激活因子ⅤⅡ治疗,不但能有效阻止出血量改善凝血参数,还能减少血液制品使用带来的相关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Vit K1对凝血功能异常的足月儿改善效果最大,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早、中期早产儿改善效果较小。早期发现并重视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对预防出现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对早产儿可考虑尽早联合其他治疗,如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在改善早产儿预后及提高成活率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足月儿凝血因子冰冻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冰冻太阳光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冰冻的梦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