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楠,詹继兵,朱国金
(登封市人民医院1肾内科/风湿免疫科,2内科,河南 登封 45247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非化脓性关节炎性疾病,常以小关节受累起病,多为对称性[1]。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本病可并发胸膜炎、心瓣膜炎等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2]。RA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术适用于晚期有畸形并失去功能的关节,药物治疗适用于整个病程。本研究观察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51岁,平均(40.09±7.2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43岁,平均(39.17±4.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3]的诊断标准,经血尿酸、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关节X片等检查确诊;②伴有不同程度关节僵硬、关节受累、关节畸形症状,符合治疗适应证,可耐受治疗方案;③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者;②入院资料不全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河北万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54)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462)治疗。具体用法用量如下:来氟米特片(规格:10 mg),初始剂量1次/d,50 mg/次,3天后维持剂量20 mg/次,1次/d。注射用甲氨蝶呤(规格:5 mg),将10~20 mg本品溶于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参考《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3]中的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完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著好转或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三项指标水平越低提示临床治疗效果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ESR、CRP和RF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SR、CRP、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SR、CRP、R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ESR、CRP和RF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ESR、CRP和RF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ESR(mm/h) CRP(mg/L) RF(IU/mL)观察组 治疗前 28.83±1.22 10.85±1.45 67.45±2.12(n=30) 治疗后 14.23±0.03ab 2.86±1.06ab 23.07±1.64ab对照组 治疗前 29.12±1.05 11.05±1.75 68.23±2.31(n=30) 治疗后 23.08±1.93a 8.03±2.16a 53.53±2.39a
2.3 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1例,腹泻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1例,肝功能损伤1例,肾功能损伤1例,腹泻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停药后症状消失。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关节炎中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因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下降,出现以关节炎症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并且预后较差[4]。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等,该病同时会继发皮疹、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腹泻、恶心等不良症状[5]。现阶段,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6]表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自身免疫因素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患者在自身机体功能下降情况下,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T细胞功能减弱,B细胞出现异常,导致类风湿因子形成,从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7]。实验室多采用检测患者ESR、CRP、RF水平来评估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提示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较好;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ESR、CRP、R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维持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有效阻止肺部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聚集,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阻止类风湿因子的复制,减轻患者的病痛;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0.00%vs.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点是手或脚部多关节具有关节炎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关节功能丧失,临床表现为晨僵、多关节受累和关节变形。来氟米特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可缓解患者的肿胀疼痛,而且能从根本上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发展,抑制骨质破坏[8]。甲氨蝶呤属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S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9]。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并且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上具有协同效应,更好地作用于骨质细胞,抑制炎性因子的复制和发展。
综上所述,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