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编排特点与教学策略

2022-08-19 02:18谢冬红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人文课文

谢冬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教科书是国家意义的文本表达。[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这些主题大多融于阅读课文中。阅读课文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阅读课文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

一、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编排特点

2019年9月开始,统编本新教材大范围投入使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分单元组织编排,每一册约八个单元,并且具有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笔者通过对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四册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从教材中梳理出阅读课文具有以下编排特点:

1.“双线”组织

统编本教材每册八个单元,采用的是根据主题进行单元组织编写的形式,一般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成构建一个单元的基本要求。[3]以人文主题为第一条线索进行统筹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先进优秀文化的熏染;将语文要素作为第二条线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双线”组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人文主题鲜明突出是“双线”结构的第一线。统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强调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4]人文主题能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着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必须贯穿到阅读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围绕一个比较宽泛的人文主题进行阅读课文的选取,注重学生阶段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小学高年级一共30个单元,人文主题鲜明突出,有“革命文化”“多元文化”“真情流露”“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童年往事”等方面的人文主题。譬如“革命文化”主题中,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专门介绍鲁迅先生,精读课文《少年闰土》与《好的故事》,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都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选。“单元导语”更是强调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事迹,以此怀念鲁迅先生。

语文要素具体细致是“双线”结构的第二线。统编教材试图建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维发展的目标序列,以语文训练基本要素作为组织单元内容的主线、明线,[5]强化教学要素的彼此衔接,凝聚育人合力,[6]让教材变得精要、好教、宜学。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语文要素包含“阅读训练”要素,还涵盖了“习作表达”等,包括读法与写法,从而共同促进阅读课文教学,见表1。

表1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内容及分布

统编本教科书各个模块与栏目都涉及阅读课文教学的内容。教材的编写理念其中之一是“守正创新”,从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四册教材中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每一学年教科书中都有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五上是“提高阅读速度”,六上是“有目的地阅读”。围绕策略组织单元,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纂史上是一个创举。[7]

2.融合性文本占比较高

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加重了记叙文、诗歌、散文、小说的选文比例,并且增加了说明文体裁、非连续文本以及融合性文本等体裁。融合性文体是“兼有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特质”的体裁,属于不同文体跨界联通所形成的一种中间文体,也被称为“交叉文体”,[8]包括新闻、报告文学、游记、科普作品等。它基于“实用”、真实客观的人和事,辅以文学手法,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具有“两栖特性”。[9]

融合性文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体现。“实用文体”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内容,像如何写申请书、如何进行演讲等;“文学特质”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好语言文字,培养仿写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会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不可替代的语文教学价值,见表2。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凡涉及数量关系和形式方面的问题,都要用到数学。培根说过:“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高斯说:“数学是科学之王”。因此在教学中,介绍数学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表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各体裁篇目选文例举与占比

从表2中可知,统编本语文小学高年级“融合性文体”课文有15篇,占总篇目(95篇)的16.1%,占比排第二。在融合性体裁课文中,回忆录和人物传记是弘扬革命精神、了解国家历史的需要;游记、访谈、新闻是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培养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需要;科普作品是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的需要。譬如,五年级上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人物传记,可以算作融合性文体。虽然记述的只是人物的一个片段,但是写出了毛泽东主席心里装着天下百姓、爱民如子,随时准备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阅读课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赓续红色血脉。要想让下一代传承好红色基因,就必须从了解历史人物开始。[8]

3.课外阅读的引导力度大

通览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发现课外阅读有两大特点:第一,专设阅读栏目,课外阅读课程化。统编教材通过专设“快乐读书吧”栏目,对学生如何读书、读什么书给予指导,克服课外阅读边缘化的弊端,开拓学生视野。“快乐读书吧”由“你读过这本书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两个栏目组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培养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以及文章分析和概括能力,从而做到书面表达有条理。

第二,依托“阅读链接”延展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见表3)。例如,《为人民服务》的“阅读链接”为《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后练习题为:“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见,课后练习题中的阅读片段体现了课外阅读依托课文延展这一大特点,引导力度很大。

表3 “阅读链接”的内容和适用举例

二、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内容梳理

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主要有两大核心教学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应用文章表达手法。

1.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仍是高年级阅读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缺失与文本主动交流的态度,离开了与文本的相互作用,读者是不能从读本中构建出意义的,[10]同时也不可能了解到每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科书共四册,各单元阅读课文主要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每一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程泡泡语”“课前提示语”“课后练习题”“阅读链接”等部分。每个单元的“提示语”都在唯美的插图中用两部分进行表述:第一部分用一两句话点明单元人文主题,通常为名言警句或部分改编、自编的句子;第二部分从阅读与表达的训练角度,说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学习任务。

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单元提示语”多关于文章思想感情,单元中的阅读课文也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譬如,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关爱生命”,提示语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该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落花生》的第二个课后思考练习题为:“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很明显其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且习得“‘花生’不图虚名与默默无闻的品格”。文章从种花生到收获果实,从讲花生的用处到花生的外表,从而引出父亲的一句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后引出文章的中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内容环环相扣,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文章表达手法成为高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应用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个人脑海中固有的知识、经验与读本的碰撞。统编本高年级语文教材每个年级各个单元的内容目标更加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明确,要让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11]修辞、描写手法等文章表达方式就是“干货”,这些“干货”尤为重要,已成为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的新课内容并要求应用。

文章表达的基本方式主要有描写、记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顶针、排比等;文章表现手法有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好的文章表达手法不仅可以为文章添砖加瓦,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中,阅读课文课后练习题的训练点多关于文章表达手法。譬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课文《白鹭》的课后练习题之一为:“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美的诗’。”第一题即为“在朗读中还原画面,体会作者借助白鹭的优美外形、水田钓鱼、清晨望哨、黄昏低飞几个方面抒发情感”,[12]让学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手法,并且学会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再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文章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课文《开国大典》的课后练习第二题就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学习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并且在“学法大视野”以及“课后练习题”中都会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学习并应用点面结合写场面。再如,《白鹭》《青山处处埋忠骨》《北京的春节》等课文,都会训练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详略得当、动静相宜等描写手法。

三、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相比中低年级认知能力不断发展,想象力更加丰富,情绪也更加稳定,学习迁移能力变强。基于对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的编排特点以及高年级阶段学生特点的分析,针对阅读课文的教学内容,笔者从四个角度提出教学策略:

1.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营造阅读情境

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双线”组织编排,立足于核心素养,注重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提升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13]

在阅读课文教学之前,立足核心素养,充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如音乐、视频、动画等创设舒适的阅读情境,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渗透人文主题,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热爱阅读的情感,在教学实施层面充分彰显教材的育人功能。[14]运用新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六上第七单元《京剧趣谈》教学中,可以直接以京剧视频作为导入,营造一个文化情境,吸引学生去读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传播了“多元文化(民族文化)”这一人文主题,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需要学会使用大数据、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虚拟空间技术等来构建更加良好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具身临场感,快速获得多重感官刺激。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小艇》时,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新课导入,在设备上展示威尼斯水城的照片和相关资料简介,使得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真实全貌,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有利于构建趣味横生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并且增强阅读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与方法的自觉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也是这样的,教师教学时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最好的就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与方法。统编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融合性文体课文非常多,文字表达非常文学化。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课文也需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课文适宜精读,有的课文适宜略读。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该教会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用“默读”和“浏览”这两种读法,并且通过“阅读策略”单元,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与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当的读法,培养运用阅读策略与方法的自觉性,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对一本书进行摘抄或者进行名人名句抄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书笔记还需要让学生写明出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文献习惯。如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的教学,就不仅要停留在阅读上,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去做他们想象中的“竹节人”,并写下自己的动手实践心得,这样会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阅读课文。

第二个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进行阅读课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可以提高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课后“小练笔”为:“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这一题先建立在读第1自然段基础上,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练笔”,读写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策略。

3.模块协同教学,相辅相成

统编本教材中每个单元教学都分为很多部分,从单元导语开始,到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各个模块协同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节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做到心中有数。[15]突破一篇阅读课文精讲精练、细细分析的固定模式,将各个模块相互协同教学,这对于阅读课文教学是添砖加彩的一笔。

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16]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分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语文园地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与人文主题遥相呼应,在落实语文要素上具有明显的关系,所以需要把握好模块之间的关系,理解模块内容,从而协同教学。譬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真情流露”,主要表达的是父爱与母爱,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习作内容为“我想对您说——写一封信向爸爸妈妈诉说真心话”,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以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很明显,这个单元的内容就是有关父爱与母爱的话题,单元四模块相互协同教学,规划协同组织单元学习,既能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精神,使得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拥有坚实的情感基础。

4.广泛阅读,提高教师阅读量

“统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17]统编本小学语文选材也更加广泛,有亲情、友情、校园、成长、文化等多方面,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广泛阅读,扩大自身的阅读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研究表明,教师需要额外的培训、支持和资源来最大化教学实践效果。学生是否喜欢阅读与教师是否热爱阅读关系很大,很多学生都以教师为榜样,教师需要身正为范。读书多,能丰富一个人的文化内涵,身上无形中有一股文化气息。譬如,授课《牛郎织女(一)》时为学生讲授有趣的神话故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是教师授课前专门准备的吗?专门准备是一部分原因,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确切地说,是因为教师涉猎较广,在多年阅读中学会了某种“阅读语言”,[18]从而保证了阅读课文教学质量,也会使学生爱上阅读文章,对学生阅读具有引导性,极大地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给学生安排的自主阅读时间还是不够充足,统编本教材作了改进,除了区分课型,把略读课归还给学生外,还想各种办法加大阅读量。[4]但课外阅读在统编本教材中还是很有限,教师可以结合“快乐图书吧”栏目,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使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如果教师的阅读量足够大,授课就能如虎添翼,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导学生去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人文课文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绍兴
背课文
人文社科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