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丰
(尤溪开放大学 福建 三明 365100)
开放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推动远程教育模式转型升级,切实满足不同场景下学生的知识获取需求,放宽了年龄、职业、学习资历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在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地点等方面赋予更多主动权。基于提升开放教育整体质量的考量,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环节,除了做好教学资源整合外,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持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籍管理角度出发,实现新生入学、学生基础信息管理、毕业管理等系列活动顺利开展,理顺现有的学生管理流程,打通过往管理堵点,为开放教育质量的改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客观分析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内容,厘清学籍管理要点,明确现阶段学籍管理核心诉求,为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方向性引导,切实发挥出学籍管理的价值与作用。
基于现阶段开放教育的定位,教师在整个教育周期内,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细致、全面地做好新生学籍注册以及管理等工作。具体来看,从招生到学籍注册环节,教师应当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提报最高学历证书、有效身份证件、照片等相关信息,经过省招生部门和教务部门审核备案后,由省学籍科统一将学生的信息导入开放教育教务系统之中,完成学生学籍信息的初步创设,教学点教师结合学生选报的专业等信息,逐步完善学籍相关信息,并利用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学号、学生系统登录名、登陆初始密码以及课程目录等内容,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开展学籍信息补充完善以及专业课程学习等相关工作。新生学籍注册作为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学籍信息精准性对于后期数据更新、学历生成等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工作定位,有必要扎实做好新入学学生的注册管理工作。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数为在职人员和待业人员,受到自身家庭、工作等因素影响,学生出现转学或者转专业的概率较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籍将会出现异动。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转学或者转专业等,实现各类学籍信息快速更新,在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与相关学生进行联系,由学生填写学籍异动申请表,说明异动原因,经各教学点、分校以及总校审核备案后,根据学生申请信息,定向进行学籍信息变更,确保学籍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影响学生结业。开放教育异动学籍管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教师在进行信息变更过程中,要严格做好信息核对,依据相关制度规范,有序做好异动学籍的科学管理。
在完善开放式教育体系过程中,为切实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模块化处理,形成课程教学、课后作业、毕业论文、奖惩管理等内容。为准确掌握学生专业学习状况,在每个学期开始,教师需要根据专业制订必要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内容,下发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完成各类课程学习任务以及测试。将学习任务、测试结果作为学分获取的重要依据,录入学籍系统之中,实现学生专业学习时长、测试得分、论文评分等系列信息的实时更新,在毕业阶段,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籍信息,判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并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学籍信息定期更新,实现了开放式教育的量化管理,在实现学生管理效能稳步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开放教育学位公信力与影响力,为学生自身的求职、晋升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开放教育相关规定,学生需要在学籍有效期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经校方审核后,颁发毕业证书。具体来看,对于毕业学生,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其学籍信息,经上级相关机构审核后,统一进行信息反馈,对于审核结果为合格的学生,各教学点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对于审核不合格的学生,各教学点教师要根据审核不合格原因,督促不合格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补学分或进行其他不合格事项的整改,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对于达到专业学位授予要求的学员,教学点根据学员提交的学位申请,根据学籍信息,统一制发学位证书。
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在开展开放教育过程中,学籍管理环节仍旧暴露出诸多短板。为妥善处理学籍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和隐患,教师需要深刻总结工作经验,在问题分析环节,明确新阶段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籍管理的方向与要求。
开放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多数教学点基于自身的教育定位,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课程设置、日常测试、论文评选等环节,仍旧沿用以学校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忽视了学籍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对课程教学、学籍管理系列工作开展定向调整,这种观念认知层面暴露出的问题,影响了教育成效,无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于整个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队伍的配备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理念持续转变,社会各界对于开放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上升,学生入学率持续增加,以2020年为例,国家开放大学全年共计招生近170万人,同比增长6.1%。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要求开放教育相关单位应当切实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学籍管理力度,避免出现学籍数据不全、学籍管理混乱、学籍信息错误率高等情况,影响开放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籍信息管理,实行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改革,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降低学籍信息管理难度,管控学籍信息获取成本,从而实现学籍信息在不同场景下的快速应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做好新生学籍注册以及学籍信息常规管理等系列工作,确保学籍信息精准有效,避免对后续学籍信息使用产生消极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开放教育教学点在招生过程中,受到传统工作思路的制约,对于学生入学信息的填报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进行入学信息反复确认,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学籍信息差错率较高,影响了学生毕业证书、学历证书的获得以及认证,进而影响毕业生求职、晋升,给学生带来极大不便。同时开放教学的办学层次、课程设置等存在多元化特点,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也会出现差异,这种学分核算标准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籍管理难度,不仅增加了学籍信息差错率,还对整个课程目录设定以及学分计算产生了困扰。
在现行开放教育体系下,学籍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基于这种认知,各级教学机构应当调整工作重心,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做好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开放教育机构没有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组建专门的学籍管理部门,配备学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学籍管理。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使得学籍管理成效不高,工作进展较为缓慢,无助于学籍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造成学籍管理工作漏洞。开放教育教师岗位变动较大,学籍管理教师往往出现轮岗的情况,学籍管理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整个学籍管理质量,对于初次参与学籍管理教师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往往难以精准把握学籍管理的政策要求,对于学籍管理系统操作流程、操作规范较为陌生,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籍管理的成效。
开放教育模式中学籍管理创新活动有序推进,要求管理人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学籍管理内容,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引导下,持续创新路径与方法,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为有效克服开放教育过程中学籍管理存在的错误认知,精准把握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加速构建体系化、现代化学籍管理模式,搭建起更为高效的开放教育内部管理机制,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应当转换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证书获得为学籍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定向提升学籍管理成效。基于这种目标定位,一方面开放教育应当吸收借鉴过往有益经验,尤其是欧美国家继续教育学籍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学籍管理思维,从全局高度出发,做好学籍管理计划,将其作为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路径进行规划与建设。
在开展开放式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过程中,为持续提升学籍管理有效性,减少信息错误率,应当在教学点内部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学籍管理机制,以制度规范为引导,确保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籍信息的注册、修改以及审核等相关工作。
为全面增强学籍管理效能,推动学籍信息录入、管理的专业化,开放教育各教学点需要认真做好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学籍管理教师服务水平。例如,各教学点可以采取定向招录的方式,制定学籍管理队伍人才引进方案,对现有学籍管理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构成作出必要优化,使其具备更强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籍信息使用需求。同时扎实做好学籍管理岗位设置工作,实现定人定岗,避免频繁性的人员调动影响学籍管理水平。
在开放式教育学籍管理环节,为持续提升管理成效,降低管理难度,应当积极发掘技术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优化学籍管理流程,增强学籍管理能力。2022年春季开始,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开始着手推进试行“一网一平台”网络一体化建设,招生系统、教务系统、考试系统、教学平台、质量监测等环节都在这个平台进行,逐步解决一线教师办理业务中杂、乱、烦琐的现象。借助互联网设立通信渠道,教师不定期将学籍信息管理要求向学生发布,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相关通信渠道进行信息报送或者完成学籍信息自我更新,相关工作完成后,教师登陆学籍管理平台,对学生学籍进行复核,借助这种方式避免学籍信息录入错误情况的发生,确保学籍信息的精准度与有效度。
学籍管理作为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提升教育水平,增强管理成效有着极大的裨益。为全面发挥学籍管理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现有开放教育模式,文章在梳理学籍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过往学籍管理经验,明确工作漏洞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技术升级等角度出发,采取必要举措,搭建现代化学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籍管理水平,确保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