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丽丽 易红娟
(1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农业农村局,南通 226300;2南通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南通 226300)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影响结球甘蓝生长的重要病害。近年来,菌核病在结球甘蓝上的发生日趋严重,一旦发生若不能及时防治,会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索不同药剂对结球甘蓝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结球甘蓝生长的安全性,笔者于2021年3月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结球甘蓝菌核病的药效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一些防治结球甘蓝菌核病的高效药剂,为今后结球甘蓝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结球甘蓝为“牛心1号”,试验时结球甘蓝处于成株期,尚未包心。
供试药剂为43%腐霉利SC(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5%异菌脲SC(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0%啶酰菌胺WG(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0%菌核净WP(市售)。
试验在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新三园蔬菜基地的一块结球甘蓝田进行,共设5个处理(每667 m2药剂用量):(1)43%腐霉利SC 80 mL、(2)45%异菌脲SC 120 mL、(3)50%啶酰菌胺WG 45 g、(4)40%菌核净WP 150 g、(5)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2 m2,随机区组排列。于3月24日,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1次,每667 m2用水量为40 kg。施药时,田间结球甘蓝菌核病尚未显症。
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作物是否有药害症状发生,若有,记录药害的发生症状和发生程度;同时观察各药剂对其他病虫害及试验区内野生生物、有益昆虫等的影响情况。
各小区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5株结球甘蓝。由于施药后7 d,各处理菌核病显症不明显,因此分别于施药后14、21、28 d进行调查,调查除已包心无法拨开的心叶之外的全部叶片,根据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的比例进行病情分级,记录调查总叶片数、各级病叶数,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参考油菜菌核病分级办法进行结球甘蓝菌核病病情分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的2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的25%~50%;3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的51%~75%;4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的75%以上。
计算公式:病叶率=(发病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病级数)÷(调查总数×4)]×100,病叶率防效=[(1-处理区病叶率)÷对照区病叶率]×100%,病指防效=[(1-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施药当日(3月24日),晴天,平均气温为14.6℃,相对湿度为62.12%;施药后第3天有小雨,雨量为3.4 mm;整个试验期间(共计28 d),降雨日11天,总降雨量为50.7 mm,平均气温为14.06℃,平均相对湿度为74.57%。
由表1可知,施药后14 d,由于菌核病还未完全显症,各药剂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各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通过目测观察可知,药剂处理区比清水对照区显症时间要晚一些。施药后21 d,各药剂处理间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以每667 m2施用50%啶酰菌胺WG 45 g处理的防效最好,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每667 m2施用43%腐霉利SC 80 mL处理的防效次之,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8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药剂处理。施药后28 d,每667 m2施用50%啶酰菌胺WG 45 g处理的防效仍为最好,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2.01%和94.66%,虽高于每667 m2施用43%腐霉利SC 80 mL处理,但处理间病叶率防效差异不显著,两个处理的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药剂处理。
表1 各药剂对结球甘蓝菌核病的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比较
经试验期间不定期目测观察可知,各药剂处理区内结球甘蓝生长正常,均未有药害现象发生,可见各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结球甘蓝生长安全。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0%啶酰菌胺WG和43%腐霉利SC防治结球甘蓝菌核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施药后14、21、28 d的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85%以上。因此,于结球甘蓝菌核病发病前,施用50%啶酰菌胺WG或43%腐霉利SC 1次,即可很好地控制结球甘蓝菌核病的发生,今后在结球甘蓝菌核病防治上,50%啶酰菌胺WG和43%腐霉利SC可作为40%菌核净WP的替代药剂进行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