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璋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中心小学,福建龙岩 364105)
科学总体上说是一门实践课程,互动的引入和强化可以有效改进传统科学教学中教师的僵化保守思维,让课堂呈现出一种多元的、丰富的、充满探索欲望和激情的景象。事实上科学科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引导和促使小学生从依赖学习心理和行为中走出来,养成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相关科学知识进而自觉生成学习方法的好习惯。作为科学科目的主要负责人,教师要深入钻研和实践互动课堂模式,在经验积累和反思中摸索出一套契合小学生接受程度和科学基础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结合起来,把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把科学和其他科目结合起来,让互动课堂得到真正落实和发展。
互动课堂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要素,其主要囊括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和教学工具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互动课堂模式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其构建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生看作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生命而非被灌输、被强制的对象。从分类上讲,互动模式主要以探讨性互动、问题性互动、思辨性互动以及案例性互动为表现形式,而无论哪一种互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达成一种课堂的默契,一方面学生要有互动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找准互动的时机、掌握互动的时间,做好互动氛围的营造和互动评价的激励,才能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的立体化互动课堂。
当前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互动课堂的构建确实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能够有意识地和学生产生一些互动,但是和学生的互动频次并不很高,并非每一堂课上都能见到师生互动。互动课堂依附于传统课堂,不能成为独立的一种模式。其次,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之类的评价语言,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氛围的营造。再次,在互动方式、互动场所、互动手段上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内容:局限于语言交流、局限于课本教材、局限于师生之间,教师不太习惯把课堂交给学生,导致互动的水平和效果不能有效彰显。最后,互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也往往对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和考查的实际效果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评价,致使互动模式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小学科学教师是科学教学的引导者,也是互动课堂的主要构建者,只有具备较强的互动意识,才能切实保证互动课堂的高效推进。这就需要小学科学科目教师摒弃灌输思维,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具有探究思维和能力的个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备课、教学、课后测试等环节留出和学生互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留出一些知识空白地带,让学生结合自己已经拥有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去对空白地带进行描写、填补、创造,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本领去构建课堂。此外为了增强互动意识,教师还需要对科学学科的内涵和使命有清晰的认识,要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上审视当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及时发现新的教学观,形成新的课堂观,创设新的学生观,进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
学生处于科学课堂的中心,也是互动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很多小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较重,在和教师的互动中往往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更喜欢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取科学知识。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教师的互动意识再强,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说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总是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对教师的互动引导心存抵触,也是不能完成互动课堂的构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摆在了教师面前,那就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在认识电的课程设计中实验翻转课堂模式,让一些对科学有探索兴趣的学生代替教师走上讲台,给台下的同学讲解电的知识,其他学生可以对台上的“老师”进行电学知识的补充,围绕分歧彼此展开探讨和交流;教师在旁边一边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一边维系课堂纪律,一边解答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这种方式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同时又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乃至学生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出互动课堂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教师要制订长远的教学规划,一方面要提高互动的频次,另一方面要提升互动的深度,通过在科学课程中融入和体现互动内容使学生的互动能力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科学课堂上的互动具有很强的实践空间,也有着十分丰富和多元的互动办法。这些空间和方法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互动、家校互动、在生活和社会上进行科学知识和成果的互动等。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思维,勇于对传统的互动课堂进行改进和拓展,使之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喜欢的短视频开展新颖的科学互动教学,把制作好的科学普及知识短视频发送到学校的教育网站上,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家里的电脑登录和观看并在下面的留言区表达观看感悟。在看到学生的留言后,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和学生展开深入细致的交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一回答。同时,对踊跃参与的学生,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点赞、献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赞扬。而在社会性互动方面,教师也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参观城市的科技馆,观看科技方面的展览,通过亲身感受、触摸、操作等使学生置身于科学知识营造的学习情境之中,这就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拉近了学生和科学之间的距离。
互动课堂的构建目的归根结底是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基础、探究能力不同,他们在互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显露出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互动过程中心存胆怯和畏难心理。基于此,教师就要多给予一些鼓励和激励,通过爱心和耐心的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交流和探究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地和同学展开对话。而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在互动中占有有利地位,突出表现为互动积极性高、互动时间比别人多。对于这些学生,小学科学教师一方面要让互动内容更有深度,满足学生的探索诉求,另一方面要在分组中进行优化,保证其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互动课堂变得更加公平。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很强自学能力的学生,他们更喜欢一个人探索和摸索,所以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去参与互动交流,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特质,必要时可以让这些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科学探究成果,提升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而对于只有融入欢乐的探究氛围之中才能和科学产生良性互动的学生,教师就要多给他们一些参与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小学生喜欢被赞美,喜欢被夸奖,而且互动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互动评价作为保证。在这方面,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开拓和实践的空间很大。在每一堂科学互动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建立互动档案,跟踪学生的互动素养,帮助学生加强互动意识和能力。有的学生尽管互动积极性较高,但是互动质量不足,在科学探究中往往不能按照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步骤进行,随意性较大,也缺乏自我反思。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在互动评价上就要指出来,让学生认识到互动不单单是浅层次的交流,必须深入到知识之中,和各种科学器材以及数据产生接触和联系,互动和探究才有切实的意义。在评价语言的使用方面,教师要注重趣味化、人性化、个性化、针对性、丰富性,要在“不错”“还需要努力”等评价语言的基础上多一些互动情感,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学习科学的信心,产生自我纠正的意愿。尤其对于一些互动意识不足的学生,小学科学教师更要在评价中多一些细致的引导和鼓励,必要时可以让互动意识较强的学生带着他们去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去督促他们,使他们意识到互动对于学好科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互动不是越多越好,需要结合课堂内容、学生的听课表现以及参与兴趣进行,否则就达不到良好的互动效果。比如,在学生沉浸于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之中的时候,小学科学教师就不能为了互动而打扰学生,应该给学生留有独立探究的空间,不让无谓的互动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小学生好奇心重,在科学课堂上兴致都很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互动的时机和时间,当学生听课效率下降的时候可以通过互动来引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增加互动的时间,让学生从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相反,当发现学生特别是一些喜欢自己探究的学生正在被神奇的科学现象和知识所吸引而陷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心境之中时,教师就要等学生从探究思考中走出来之后,再通过问题启迪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和知识的理解,从而优化互动模式,使之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天性和个性。
互动是多种互动要素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不局限于师生之间,也不局限于生生之间,凡是可以引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心理和兴趣的外界因素都可以成为互动模式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互动模式的特点,通过积极布置和设计来促成学生和环境之间的互动。以教室的墙壁来说,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导张贴一些科学知识普及类的海报,如“为什么向日葵会对着太阳”“为什么冰糕会冒冷气”“为什么饺子会在锅里沉浮”等等。这些知识海报中的卡通人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达到生命和环境互动共生的目的。而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建立读书角,提供一些有趣的科学类书籍,“诱惑”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进行自主阅读,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科学知识无所不在,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创造更加丰富的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热爱。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制作一些科学实验“在半碗水上盖上保鲜膜,在太阳光下晒,一会儿之后保鲜膜上出现水珠”,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探究竟。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不错的互动模式。
科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基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储备。也就是说仅仅有对科学的兴趣还不能引发高质量的互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行,才能和教师以及同学产生深入的交流。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做铺垫,再神奇的科学现象也无法促使学生产生思索的兴趣。基于这样的认识,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常识才能触类旁通,进而从一般的科学现象中获得感悟,然后做出相应的探究行为。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要注重基本科学概念的解读,如什么是电、什么是光、什么是磁等等,教师要抓住常见科学现象,化解认知难点,理顺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科学知识类的竞赛问答活动,选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在班级中营造学习科学的良好氛围。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基于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知识的巩固促进互动的效果,通过互动的建立反过来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互动课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落实需要教师养成习惯,这主要是源于小学生的互动意识和能力需要不断启迪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为教师开展互动交流的有力保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科学教学中耐心、爱心以及对科学强烈的探索心和执着心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以此为起点使科学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