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2-08-13 13:05刘登杰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审题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刘登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开始。小学生正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有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良好的习惯,以此为其日后数学学习创造积极条件。然而在现阶段实际教学环境下,知识本位等教育论调依然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思路,导致其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削弱了良好习惯对学生高效学习的支持,降低了其探究知识的有效性。此问题亟待解决,下文便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思考浮于表面、解答习题时马虎大意、学习被动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有关,也与教师或者家长的教导和监督有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等思维束缚,教师更习惯直接采取灌输手段讲解知识,更重视学生测验与考试成绩,缺少对其知识探究习惯的关注;加之家长并未充分发挥监督与教育作用,导致学生机械记忆、粗心大意等消极态度与习惯没有被及时发现,久而久之造成了其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既制约了学生成长和进步,也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强调学生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学方法、模式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改革授课模式,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主动探究知识和积极思考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教师必须改革过往灌输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利用信息技术前置教学。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前置课程活动,将教与学放在师生进入课堂讨论之前,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自主学习任务,使其自主下载学习任务单,根据任务单提示和要求完成课前学习,将收获与问题填写在任务单中。同时,为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课前自主学习思路,教师可以设计微课等远程教学素材,并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围绕微课内容展开讨论,促使学生通过微课与线上交互合作准确捕捉自学抓手、展开自学,长此以往在前置教学中感悟自学优势,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初见雏形。

2.借助导学情境引领自学。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思考浮于表面的部分原因是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课程活动缺少吸引力。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对落后的课程活动设计方法做出调整,如建构情境、引导学习等。情境可以营造出更加活泼、生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此氛围包裹下减少了厌烦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助于他们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此同时,情境内形象呈现的知识不仅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可以更轻松地激活其形象思维,使其在直观思考下更迅速地理解新知,形成积极学习体验,助力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教材数学知识为起点,在生活或网络中搜索与之相对应的情境构建材料,如生活中应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件、网络中能够体现教材知识应用特点的动画或故事等,进而将对应材料在课堂多媒体中进行展示,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建设直观具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带着对动画的好奇进行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落实生活化教学,培养生活学习习惯

生活化不仅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教师若能在教育过程中落实生活化教学并激发学生观察并探索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欲望,定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其正确数学知识探究态度的建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落实生活化教学,先示范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的正确方式,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对生活展开观察并强化面向学生的观察示范。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将观察生活渗透在备课中,在生活中选择辅助教学材料,如生活现象、数学实物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知识、展示生活实物、介绍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猜想自己选择此生活现象为教学材料的原因,再向其解释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的实际关联,说明自身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的方法,使其进行生活化学习。学生在生活化课堂学习中感受在生活中观察数学对于学数学的促进作用,掌握观察生活并从中挖掘数学知识的具体方法,形成生活化学习意识,对生活展开自主观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展开独立探索,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化学习习惯。

(三)设计课堂任务,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与过往人才培养标准不同的是,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优秀团队意识与突出合作能力的人才。这便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应加强对其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存在主导教学的想法,并未在组织课堂活动时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团队合作机会,导致学生合作习惯迟迟难以形成。要想突破这一学生课堂合作难的困境,首先应打破教师主导教学的思维定式。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定期参与教研活动,对课堂创新方法展开探索,了解学生课堂合作的优势。其次,应准确选择合作驱动方式,如任务驱动、问题驱动、项目驱动等,通过组织任务、提出问题、设置项目活动等方式推进学生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回答问题、参与项目活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设计奖励机制,按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回答问题的先后顺序颁发奖品,学生好胜心被奖励机制触发而自主组队,在为求知而合作、为团队荣誉而合作、为收到奖励而合作中养成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实现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探究。

(四)鼓励课堂质疑,培养提问学习习惯

提问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必须具备的能力,越是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小学生思维水平与学习效果就越容易提高,而学生提问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提问学习习惯。由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打开视野,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围绕不理解、不认同的知识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围绕与自身认知与理解相反的知识内容提出质疑。而从学生角度来说,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质疑、形成提问习惯,需要具备提出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这意味着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学习习惯,应先培养其数学自信。对此,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知识型问题,如“这道题应该怎样进行解答”等,再提出思考型问题,如“关于这道题,你还有哪些问题”等,将学生的问题巧妙地融合进来。此时,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提问的过程,并且在教师所设计的知识型问题的启发下,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意义。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愈发敢于提问、愈发能够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进而获得在课堂学习中提出质疑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基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建构认知冲突,有意设计矛盾点。立足于此,学生能够围绕认知冲突提问、质疑教师有意设计的问题,掌握提问秘诀,养成提问学习习惯。

(五)立足数学应用,培养实践学习习惯

数学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形成“理论结合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学习习惯。但是,实践的耐心是否充足、计算的过程是否更加简便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学习习惯的形成,审题过程是否细心、验算过程是否主动也决定着学生实践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这便意味着,小学教师应立足数学应用积极培养学生实践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实践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细心审题与主动验算。在小学生群体中,审题细致度不足、缺乏验算意识是最普遍的消极实践学习习惯。因此,立足培养其良好的实践习惯视角,小学数学教师应先为其细心审题、主动验算提供指导。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口头强调细心审题、验算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审题中勾画关键数学要素,传授点读、批注、圈点等审题方法,监督他们运用以上方法进行审题,促使学生在运用此类审题方法中明确细致审题对于准确解题、高效实践的促进作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实践学习习惯。至于验算,在设计实践题目时,教师可以直接设计验算提示信息,如设计方程习题,提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要求,并在题后标记“根据题干信息验算你的解方程结果”等信息,提醒学生在解方程后验算自己的答案。由此,通过指导学生能够自觉验算,在验算中形成更加积极的实践学习习惯。

2.耐心实践与简便计算。纵观学生的综合表现,缺乏耐心、计算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清晰可见。在面对难度较高的实践任务时,由于无法在一时之间理清解题思路,部分学生暴露出了缺乏耐心、轻言放弃的消极态度,而在计算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并未主动运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导致其解题速度较慢,影响综合实践、习惯培养效果。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形成更突出的实践学习习惯为目标,在实践指导环节注入更多耐心,同时启发学生简便计算思维,提醒、帮助他们探索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甚至为了深化对学生简便计算习惯的培养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设计简便计算专题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实践,学生对简便计算妙处的感知更加深刻,进而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简便计算方法,形成对应良好的习惯。

(六)重视反思教学,培养自改学习习惯

反思是让小学生正视自身弱势的关键手段,也是培养其良好习惯、促进其个人进步的必经之路。所以,基于学生学习习惯法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反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效果、心态一一展开反思,使其自主发现弱势、及时查缺补漏并改正错误。比如,利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我认为,我在XXX 方面还有待提高”等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话题讨论中展开反思、进行自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后,教师可以列举学生在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并组织他们在讨论中商议解决办法、阐述自改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反思与改正由此达成,积极自改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由此实现。

(七)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习惯

家长没有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主动监督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导致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应付数学活动,造成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断层的出现,严重削弱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因此,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及时联合学生家长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机制,提高学生习惯培养持续性。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在线家访等家校交流机会深化与家长的沟通,告知其家庭教育、课后监督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使其意识到学习习惯在学生数学素养深度发展、其他学科有效学习方面的影响。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等交流媒介,要求家长拍照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并发送到微信群中,适当对家长监督学生学习提出强制性要求。同时,教师可以线下约谈家庭教育参与度不足的家长,向其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改变其对学生在家学习情况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其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巨大影响。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家校联合教育与监督持续,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目标一致的课内外监督下调整自身消极的知识探究态度和行为,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培养以及学生的自我约束。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视为重要责任,及时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此模式下进行积极、自主、持续、耐心、细致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审题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三招”学会审题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