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嫔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海门 226100)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髋部骨折,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该病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关系,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对股骨颈骨折,临床可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髋关节置换术等治疗,术式成熟且疗效可靠[2]。但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储备差,合并基础疾病多,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与负性情绪,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差,手术风险很高[3-4]。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整体性不强,多以术中配合与巡查为主,术前访视与术后护理的随意性强,不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5]。整体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将患者看作整体,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而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围术期状态[6-7]。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20 年9 月—2021年9 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 例为对象,通过随机对照,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满足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经CT、X 线等确诊;(2)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3)损伤至手术时间1 周内;(4)年龄60 岁以上;(5)临床资料完整;(6)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陈旧性骨折者;(2)严重脏器疾病者;(3)凝血功能异常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4)合并其他骨折需同时进行治疗者;(5)病理性骨折者;(6)临床资料缺失者;(7)既往精神疾病史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41例,男19 例,女22 例;年龄60~87(73.28±6.20)岁;损伤原因:跌倒18 例,交通意外13 例,打击伤5 例,坠落伤5 例;损伤位置:左侧18 例,右侧23 例;手术方法: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8 例,髋关节置换术13例。观察组41 例,男18 例,女23 例;年龄60~89(74.05±6.34)岁;损伤原因:跌倒19 例,交通意外12 例,打击伤4 例,坠落伤6 例;损伤位置:左侧17 例,右侧24例;手术方法: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9 例,髋关节置换术12 例。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申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具体如下:术前1 d到病房复查病例资料,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常规进行巡查并与术者、麻醉师密切配合;术后在患者体征平稳后将其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整体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术前访视,对患者的病情及拟行手术的方式进行讲解,可配合动画帮助其理解,为其介绍医院医师的专业性。了解患者的诉求及顾虑,评估其心理状态及全身状态,及时向医师汇报,尽可能将患者术前生理、心理维持在稳定状态。②手术准备,对手术器械、假体等进行严格检查,核对包装、有效期等,减少感染风险。设置手术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55%~60%,并进行手术床、C 型臂机及手术器械的检查,测试功能良好。提前观看术者手术视频,并通过沟通了解其手术习惯,熟悉手术步骤,便于术中配合。③缩短禁食水时间,嘱患者术前禁食6 h,禁水2 h,并嘱其在术前2 h 口服清质碳水化合物饮品400 mL,不进行常规机械灌肠。④术前对骨折位置进行冰敷,每日2 次,每次30 min,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2)术中护理。①术中考虑扩髓操作可能导致出血量增加,故应建立至少2 路静脉通路,便于补液与输血等。②麻醉前,巡回护士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对出现焦虑情绪者,通过握手、拍肩等方式进行心理支持,并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辅助麻醉师放置监护仪及注射药物,辅助医师摆放患者体位,对受压位置予海绵保护。麻醉完成后无痛导尿。③器械护士提前20 min 刷手上台摆放器械,并与术者、巡回护士清点器械及手术用物。④术中限制液体输入量,控制在2 000 mL 内,及时向术者汇报液体输入量以便于灵活应对。输入液体均应加温至37℃。⑤术中密切进行患者体征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给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积极协调处理。(3)术后护理。①术毕将患者送入复苏室进行密切观察,待其体征稳定、意识及肌力等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后,与麻醉医师一同将患者送入病房。患者苏醒后,及时告知手术情况,并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告知患者术中状态及所采取的特殊措施,叮嘱术后24 h 拔除尿管。②次日到病房再次进行访视,向患者、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术中情况与病房护士一同鼓励其早期进行床上康复训练、早期下床活动等。
(1)于术前(入院时)、术后(术后第2 天)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者负性情绪,SAS与SDS 量表均有20 个条目,每个条目0~4 分,总分均为0~80 分,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2)统计两组术中感染、器械故障、传递失误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3)统计两组泌尿感染、胃肠道反应、谵妄、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SAS 及SDS 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s),分]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s),分]
观察组的术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不良事件比较[n(%)]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老年人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肌群退变等,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很高[8]。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术或髋关节置换术等治疗,但受疾病、免疫能力、麻醉、手术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9-10]。常规手术室护理中,术前、术后访视内容随意性强,且术中护理细节把控不强,故需要探讨更为合理的护理方案。整体性护理是目前的新型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整体干预,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改善患者预后[11-12]。具体来看,在术前阶段优化访视内容,能建立良好关系,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合理进行手术准备,积极落实各项检查,则能降低感染风险。提前熟悉手术操作流程及术者操作习惯,则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提高手术配合的效率。缩短禁食水时间,则能提高患者的术前舒适度,提高其对手术耐受能力[13-14]。术前冰敷及合理镇痛,一方面可改善肢体肿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术中阶段,合理建立静脉通路、积极做好麻醉师与术者的配合工作,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麻醉对患者的影响,也能控制术中出血量。术中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隐私保护及受压位置保护等,则能进一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机体损伤[15]。而通过限制液体输入,将输入液体维持在37℃,能减少机体刺激,可降低低体温风险,维持循环状态[16]。术后密切观察,与麻醉师一同监护,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早期拔除尿管,则能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可减轻其不适。次日再次进行访视,并与病房护士一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则能提高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显著意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这与整体护理方案实施时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支持,并提高了其舒适度相关。而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则提示本次研究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另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则说明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案的实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减轻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