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玲,孟凡波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心病一科,山东烟台 26560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冠心病是造成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1]。心力衰竭的进展是一个自发、隐匿而持续的过程,前临床心力衰竭即心力衰竭的B 期,此阶段为心力衰竭的始动环节,是指无心衰症状和体征,但已经发展为结构性心脏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心肌重构仍继续发展,可进展为心力衰竭C、D 期,因此,冠心病前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十分重要[2]。目前对于前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和中国的心衰指南都确立了对尚无临床症状的早期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治疗原则。但要在心肌重构从激活、进展至心力衰竭这个时期内逆转或重塑患者的内在生物学过程较为困难。中医学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辨证分型是以病因病机为基础的,该病早期多为气虚血瘀证,与人体正气不足相关,气虚则血行无力,致血液瘀阻,不通则痛,故对于冠心病并前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原则[3]。近年来本院以芪参益气滴丸为基础自制芪参益气活血胶囊,该药物由黄芪、丹参、红参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脉之效,推测其对冠心病并前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有益。为此,本研究从改善心室重构入手,以本院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并前临床心力衰竭患者84 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芪参益气活血胶囊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84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并前临床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冠心病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4]中的相关标准;心力衰竭分期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为心力衰竭B期;中医辨证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标准;自愿受试,并签订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存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存在脑血管意外;存在精神障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6 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47±3.92)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87±1.24)年;合并糖尿病11 例,高血压16 例,高血脂症8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5 例;年龄50~81 岁,平均年龄(65.32±3.54)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63±1.01)年;合并糖尿病10 例,高血压13 例,高血脂症12 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按指南规范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及心衰B阶段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等。研究期间避免使用益气活血类中药。4 周为1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活血胶囊治疗:给予患者芪参益气活血胶囊[烟台天正药业有限公司(委托配制),执行标准:鲁ZBZ0062013,规格:0.4 g/粒)]口服,2 g/次,3 次/d,餐后30 min 服用。4 周为1 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禁烟酒,禁食生冷、荤腥,指导其科学饮食;嘱患者适当运动及休息;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感染等。持续观察6 个月。
(1)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2)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实验室检测血浆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水平。(3)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心室重构指标、神经内分泌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DS、IVST、LVEF、LVMI 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个月,两组的LVEDD、LVEDS、LVMI 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LVEDD、LVEDS、LVMI 均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V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治疗前,两组的NT-proBNP、AngⅡ、ALD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个月,两组的NT-pro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ngⅡ、ALD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治疗期间,两组肝肾功能正常,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分为前期(A 期)、前临床期(B期)、临床期(C 期)和难治性终末期(D 期),B 期是心力衰竭的始动环节,这一阶段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患者心脏的生物学特征,抑制病情恶化[7]。中医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并无对应阶段的划分,相关研究分析表明,中医临床早期治疗心力衰竭多为早期或初始阶段、无心衰症状者,心功能(NYHA)划分为Ⅰ~Ⅱ期[8]。心力衰竭早期的治疗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总体为扶正祛邪,突出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思想。
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患者交感兴奋性增强,同时伴随着β 受体的敏感性下降,导致体内神经激素过度激活。BNP 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调节因子,主要由心肌细胞合成、分泌。NT-proBNP 是BNP 激素分裂后无活性的N 片段,其半衰期较BNP 更长,体外稳定性较高,利于实验室检测。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NT-pro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芪参益气活血胶囊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 水平,调节冠心病并前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激素,对心肌病理性重塑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芪参益气活血胶囊是由黄芪、丹参、红参、川芎、红花、瓜蒌、艹歹韭白、苏紫梗、葛根、桔梗等中药制成,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尿等作用;丹参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红参能够补气益血、安神除邪;川芎有镇静安神、祛风止痛之效;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瓜蒌具有利气通便、清热散结、利尿祛痰等功效;艹歹韭白能够行气导滞、通阳散结;苏紫梗能够理气宽中、舒肝和血;葛根有解热、抗凝、解痉、降压等作用;桔梗能够开宣肺气、利咽止咳。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冠脉供血等作用,能够缓解心肌缺氧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川芎可促进血液流通,提高心肌收缩能力,起到心脏保护作用;红花对心肌缺氧有良好的调节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LVEDD、LVEDS、LVMI 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LVEF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合既往研究结果,丹参、红花、川芎均为无正性肌力作用的活血药物,丹参、黄芪为益气药物,对左室病理性重构有一定抑制作用[10]。可见西药与芪参益气活血胶囊联合使用,能标本兼顾、互相补充、协同增效。此外,中医药配伍注重平衡,毒副作用极轻,与西药联用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芪参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并前临床心力衰竭可获得确切疗效,有助于缓解心室重构,改善神经内分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