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介入手术治疗宽颈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10 01:33秦保平吴学平侯成林谭皓唐权伟杨廷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栓塞造影动脉

秦保平 吴学平 侯成林 谭皓 唐权伟 杨廷军

脑动脉瘤是指发生在人体颅内动脉管壁的异常突出组织,这些突出组织会对患者脑部结构产生损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呕吐、剧烈疼痛、神志不清等症状,且当脑部动脉瘤出现破裂后,对患者伤害更大,易导致患者出现抽搐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本研究选取60 例宽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意在分析此类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9 日~2021 年3 月27 日本院收治的宽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日期分为早期B 组(双号)与常规M 组(单号),各30 例。早期B 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52.65±7.95)岁;患者Hunt-Hess 分级Ⅰ级11 例、Ⅱ级15 例、Ⅲ级4 例。常规M 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52.59±7.89)岁;患者Hunt-Hess 分级Ⅰ级12 例、Ⅱ级16 例、Ⅲ级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与目的知情,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②所有患者均经过减影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CT 等检查,符合宽颈脑动脉瘤破裂诊断标准[2]。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栓塞介入手术治疗,常规M 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于入院3 d 后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早期B 组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手术治疗,于入院3 d 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具体手术操作如下:①麻醉。对患者使用气管插管方式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成功后行常规铺巾、消毒等操作,术中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药物、补液等支持治疗。②检查。对患颅内宽颈脑动脉瘤破裂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测减影血管造影检测,通过微量静脉留置针将尼莫地平注入患者体内,并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运用减影血管造影检测观察患者椎动脉、颈部双侧动脉等情况,采用侧位、头颅汤氏位、旋转位行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拍片,后经医师全面掌握病情后引导管换新操作,并对患者采取肝素化处理,为下一步栓塞操作提供准备。③栓塞操作。操作人员经导管将微导丝穿插引进动脉瘤内,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微弹簧圈介入操作,待介入后观察载瘤动脉是否通顺,在检查时采用造影检查,待确定患者体内已经无造影剂后,将引导管、微导管拿掉,待术后7 h 左右依据患者情况拔鞘,并于患者穿刺部位上2 cm 位置进行压迫动脉止血,压迫时间控制在17.5 min 左右,待无血后进行包扎。患者栓塞治疗后行抗凝治疗。④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高血容量、等灌注压、血液稀释等治疗,预防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并于患者术后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待术后3 d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再出血情况,患者于术后7 d 左右可选择出院,术后6 个月进行复查,后每年复查1 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15 d 后MBI 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栓塞治疗效果。①MBI 评分:可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转移、活动、上下楼梯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其中修饰、洗澡每方面评分为0~5 分;活动、转移每方面评分为0~15 分;进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上下楼梯每方面评分0~10 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情况:并发症包括脑积水、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术后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脑积水+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术后再出血)/总例数×100%。术中出血率=术中出血/总例数×100%。③栓塞治疗效果:待栓塞后采用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栓塞情况,术后患者动脉栓塞<90%,为不完全;栓塞≥90%,<100%为次全;栓塞100%为全栓塞;栓塞成功率=(全栓塞+次全)/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BI 评分对比 早期B 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转移、活动、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常规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BI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MBI 评分对比(,分)

注:与常规M 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情况对比早期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情况对比[n(%)]

2.3 两组栓塞治疗效果对比 早期B 组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栓塞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患者出现宽颈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呕吐、严重的头疼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临床上当发现患者出现脑动脉瘤破裂后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3-5]。

介入栓塞术属于近年来治疗脑部肿瘤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方法之一,此种治疗方式无需开颅,且具有微创治疗的优势,利于患者在介入术后尽快恢复健康,并此种手段治疗脑部动脉瘤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低,治疗安全[6-8]。介入栓塞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小,患者术后恢复较为迅速,并且其对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介入手术时间的选择,对于患者而言影响很大,早期宽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治疗后更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但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对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需要延期进行介入栓塞术的治疗,考虑到患者动脉瘤破裂后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使得颅内出现动脉痉挛[9-12]。但实际上,当患者出现颈脑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出现的痉挛分为两个反应时期,一个为急性反应期持续时间在出血后的几分钟之内,另一个为慢性反应期,前者持续时间较短,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借助减影血管成像、CT 血管造影、CT 等影像学手段,准确观察患者血管痉挛情况,避开患者血管痉挛较为严重的时期,依旧可以在早期对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13-15]。而若延期对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血管虽然进入了慢反应期,但此时患者血红蛋白释放、血块溶解均可能导致血管出现剧烈痉挛,进而增加栓塞治疗的难度,导致栓塞治疗的效果下降[16-19]。另外,在早期对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以让患者尽早进入恢复期。研究中以宽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60 例,将予以早期介入手术治疗的早期B 组同予以常规治疗的常规M组相比,早期B 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转移、活动、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常规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B 组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介入手术治疗宽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优于常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栓塞造影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