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1],主要发生于脑膜、脊膜,由结核杆菌引起,有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2]。结核性脑膜炎与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存在密切关系,故应根据脑脊液药代动力学结果选择抗结核药物[3]。但是近年来,因为抗结核药物研究的限制性、结核杆菌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人数明显增多[4]。利奈唑胺为二线抗结核药物,是一种唑烷酮类抗生素,广泛用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疾病[5]。相比于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利奈唑胺的脑膜通透性较高[6]。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8 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予以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利奈唑胺治疗,旨在探究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疾病诊断明确;对研究知情,积极参与,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严重恶性肿瘤。将68 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18 例(52.94%),女16 例(47.06%);年龄最小24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42.56±8.86)岁;分期:Ⅰ期12 例(35.29%),Ⅱ期15 例(44.12%),Ⅲ期7 例(20.59%)。观察组:男20 例(58.82%),女14 例(41.18%);年龄最小23 岁,最大70 岁,平均年龄(42.97±9.05)岁;分期:Ⅰ期13 例(38.24%),Ⅱ期15 例(44.12%),Ⅲ期6 例(17.6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0,规格:100 mg/ 片)450 mg/d、利福平胶囊Ⅱ(内 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5021513,规格:0.225 g×10 粒)10 mg/(kg·d)、吡嗪酰胺片(常规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03,规格:0.25 g×100 片)25 mg/(kg·d)、乙胺丁醇胶囊(吉林敖东集团大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982,规格:0.25 g)15 mg/(kg·d)。同时开展糖皮质激素治疗,予以地塞米松(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469,规格:0.75 mg×100 片)口服,1.5 mg/次,2 次/d,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为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适当食用营养脑细胞药物。连续治疗12 个月。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利奈唑胺治疗: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利奈唑胺(美国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注册证号H20130609,规格:600 mg/片)口服,0.6 g/次,q.d.。连续治疗1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显著改善)、有效(明显改善)、无效(无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7]。②脑脊液生化指标:包括葡萄糖、氯化钠、白细胞计数、蛋白质[8]。③脑脊液CRP、NSE、NGF 水平。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贫血、肝功能损伤,总发生率=(皮疹+贫血+肝功能损伤)/总例数×100%[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葡萄糖、氯化钠、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葡萄糖、氯化钠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脑脊液葡萄糖、氯化钠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脑脊液CRP、NSE、NGF 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CRP、NSE、NG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CRP、NSE、NGF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脑脊液CRP、NSE、NG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脊液CRP、NSE、NGF 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脑脊液CRP、NSE、NGF 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720>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1 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复杂性 结核性脑膜炎属中枢神经系统非化脓性炎症,病情较为严重,以脑膜病变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10]。而且炎症反应亦可侵袭脑实质、脑血管等多个部位,故该病病情较为危重[11]。另外,由于机体内存在血脑屏障,影响抗结核药物的脑膜通透性,故其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效果欠佳[12]。目前,在传统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药物,穿透血脑屏障效果确切[13]。有研究显示,在传统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辅以利奈唑胺治疗,能提高疗效,预防抗结核药耐药性的发生[14]。
3.2 传统抗结核治疗的局限性 传统抗结核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措施,其治疗方案仍借鉴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缺乏针对性,故其治疗效果欠佳[15]。研究显示,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方案制定中需要综合考量抗结核药物的脑膜通透性,选用抗结核药物的重要标准是脑脊液浓度适宜[16]。而在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中,仅有异烟肼、吡嗪酰胺两种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而利福平、乙胺丁醇两种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差,可见传统抗结核治疗的局限性[17]。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抗结核治疗后,其疗效欠佳,考虑与利福平、乙胺丁醇两种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浓度很低有关。因此,仍需进一步改进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
3.3 利奈唑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 现阶段研究显示,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疾病治疗中,利奈唑胺有明确效果,广泛用于各种耐药性结核病治疗中[1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葡萄糖、氯化钠、白细胞计数、蛋白质、CRP、NSE、NGF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传统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奈唑胺具有明确疗效,能有效抗炎并抑制结核菌活性,有效减轻感染程度[19]。利奈唑胺为唑烷酮类抗生素,人工合成,可有效抗革兰阳性菌感染,能抑制结核杆菌蛋白质的DNA 翻译,血药浓度高,且无交叉耐药性,故疗效确切[20]。因此,在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能促进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细胞数量降低和糖及氯化物水平提高,同时还能维持患者颅内压水平稳定。此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药物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利奈唑胺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