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2022-08-09 08:43姜品徐凯芳邴建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躯干患侧

姜品,徐凯芳,邴建华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康复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偏瘫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运动模式异常和不同程度关节僵硬畸形,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 长期以来,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一直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目标,而如何帮助患者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更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既往临床对于该类患者常采用物理疗法和运动训练治疗,虽然有助于恢复患者肌力,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但在纠正患者步态异常和平衡功能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患者仍有较高的跌倒风险[2]。 悬吊运动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主动治疗和运动训练的方式,可以通过强化人体躯干肌肉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机制来提高身体的核心稳定性[3]。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11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探讨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2)经头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 和MRI 检查证实;(3)患者单侧肢体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4)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骨关节疾病;(2)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异常;(3)合并恶性肿瘤;(4)存在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障碍;(5)依从性较低;(6)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本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排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首先按摩患者的四肢肌肉,由健侧向患侧、由大关节至小关节逐步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然后指导患者进行Bobath 技术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转移活动训练、 卧位至床边坐位转移训练、坐位至站立位转移训练等;训练1~2 周后继续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包括进食、 穿衣、洗漱、如厕、行走和上下楼梯等。 共训练1 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借助阿基米德运动康复及悬吊系统(意大利CHINESPORT,型号:AR11009)进行训练,具体训练内容包括:(1)躯干控制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足底与床面紧贴,维持自然的屈膝和屈髋体位;弹力绳与双肩带环绕在患者的双侧肩部,实心绳和宽悬带系于腰背部;在指令下,先双手拉住与患者健侧方向实心绳相连接的窄悬带,同时用力向健侧膝部方向屈曲躯干并进行旋转,促使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可以离开床面;然后再拉住与患者患侧方向实心绳相连接的窄悬带,以相同的方式向患侧膝部方向运动。 (2)骨盆倾斜控制训练:患者取膝手位,将两手掌、双侧膝盖均放置在软垫上,维持双肩与躯干始终与骨盆处于同一水平线,双侧肩部缠绕弹力绳和双肩带,腰部采用宽悬吊带和弹力绳支持;先让患者的患侧上肢向后上方摆动并离开床面,头部向患侧方向旋转,指引患者进行骨盆运动;随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向健侧方向运动。(3)下肢分离强化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腰部绑上弹力绳与宽悬带,在患侧的股骨和胫骨远端绑上实心绳和弹力绳,腰部保持中立, 在进行屈膝的同时对髋关节进行内收和外展练习;随后调整患者体位为健侧卧位,在采用相同悬吊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患者患侧伸膝角度,然后再指导患者进行髋屈曲和后伸练习。(4)下肢交替运动训练:患者先取患侧卧位,在患者的健侧下肢远端依次采用实心绳和窄悬带支持, 腰部则采用宽悬带和弹力绳支持,保持中立位,引导患者的患侧下肢逐渐向健侧并拢,而其躯干始终与双侧下肢处于同一水平线;然后调整患者体位为健侧卧位,采用相同悬吊方式进行健侧运动;二者之间交替练习。上述四项训练中,前两项训练每个动作维持5 s,休息5 s,每天重复10 次,交替进行两项训练,中间间隔60 s;后两项训练每5 次为1 组,每天训练4 组,每两组之间间隔30~60 s。 持续训练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IS)、Berg 平衡量表(BB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 其中,TIS 共包括17 项内容,分为静态坐位平衡、动态坐位平衡和协调3 个分量表,总评分范围为0~23 分,分值越高代表躯干控制能力越好[5];BBS 共包括14 项内容,均采用0~4 分的5 级评分法,总评分范围为0~56 分,分值越高代表平衡功能越好[6];SS-QOL 共包括 12 项内容,49 个条目,均采用 1~5 分的5 级评分法,总评分范围为49~245 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训练前TIS、BBS 和SS-QOL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TIS、BBS 和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56)研究组(n=56)t 值P 值TIS 评分训练前 训练后BBS 评分训练前 训练后9.54±1.67 9.57±1.68 0.095 0.925 15.43±2.05 18.99±2.01 9.279 0.001 35.89±9.41 35.93±9.55 0.022 0.982 41.05±8.22 47.35±7.50 4.237 0.001 SS-QOL 评分训练前 训练后129.54±25.67 127.57±26.68 0.398 0.691 165.43±21.05 208.99±21.01 10.960 0.001

3 讨 论

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可以恢复基本的步行能力,但其步态异常的问题却难以得到有效纠正,而导致此类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肌力不足、肌张力高和躯干稳定性差等因素有关, 致使患者步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均受到影响,因此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尤为重要[6]。

本研究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训练后TI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分析其原因为,悬吊运动康复训练是以激活机体核心稳定性、提高躯干控制能力为目标的训练方式,可以通过绳索的悬挂和提高不稳定支点产生的重力影响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运动上路的神经元进行反复刺激,促使其成为机体新的兴奋点,在激发患者患侧肢体运动的同时,还可以保障两侧肢体的同源性肌肉能够进行对称性运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大脑两侧相似神经元网络功能的重组,从而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强化骨盆至脊柱周围肌群整体控制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训练后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荣积峰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为,悬吊运动康复训练通过悬吊不稳定的支撑面展开活动,从而确保更深层次的肌肉和非随意性的肌肉参与在运动中,更便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提高核心区肌肉的稳定性和力量;在训练期间还可以限制不合理的运动,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指导患者多开展偏侧运动训练,可以刺激偏侧脑部皮层,扩大皮质支配区,建立新的神经回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不断向大脑传递正确的运动模式,降低异常肌张力的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继而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研究组训练后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有关。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悬吊运动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躯干患侧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树与人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康复训练对精神患者控制冲动行为能力的对照分析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