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技术针对早期中耳胆脂瘤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2-08-06 05:14曾琼芳赖文敏张小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胆脂瘤中耳鼓膜

熊 斌 曾琼芳 赖文敏 张小安

(1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2 赣州市龙南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中耳胆脂瘤是指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属于角化的鳞状上皮形成的非真性肿瘤,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2种。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耳流脓、听力下降及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1]。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先天性胆脂瘤出生即存在,多数患者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确诊[2]。后天性胆脂瘤可发生在任一群体中,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可破坏周围骨质,引起颅内外急性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正常生活[3-4]。显微镜手术是中耳胆脂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借助手术能切除病灶组织,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5]。但该手术视野不清晰、隐蔽区显露不佳、手术切除范围大及手术损伤明显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6]。近年来,随着内耳技术的进步与耳外科器械的发展,耳内镜因具有视野清晰、直径细小、照明良好等优点被应用于临床中。耳内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显示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的中耳结构中隐匿部分,有助于术者观察到精细的中耳结构,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7-8]。本研究以中耳胆脂瘤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耳内镜技术在早期中耳胆脂瘤手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早期中耳胆脂瘤患者53例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0~71岁,平均(43.96±6.8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4±0.61)年;体质量指数(BMI)18~29 kg/m2,平均(23.16±3.51)kg/m2;病灶部位:左耳10例,右耳18例;临床表现:耳漏11例,耳鸣6例,耳胀痛15例,听力下降20例。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6~77岁,平均(44.15±6.87)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19±0.66)年;BMI 19~30 kg/m2,平均(23.21±3.55)kg/m2;病灶部位:左耳11例,右耳14例;临床表现:耳漏12例,耳鸣8例,耳胀痛14例,听力下降18例。本研究中涉及内容均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中耳胆脂瘤的诊断标准[9],且均经临床检查确诊。②病情稳定,临床多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闷、耳鸣,均未见面瘫及眩晕。③均无耳内镜技术、显微镜手术禁忌证,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③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④器质性疾病。⑤有中耳手术史,包括鼓膜切开或置管。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500、1000及2000 Hz平均纯音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完善中耳高分辨率CT扫描,进一步确定病灶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待上述操作完毕后,于患侧耳后沟作一弧形切口,钝性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取切口上方颞肌筋膜备用。常规行蒂在前的耳后肌骨膜瓣,保证外耳道与软骨交界部位皮肤呈270°,并从后方切开。对于术前与术后病灶部位未累及鼓窦与乳突者,常规将外耳道皮瓣、鼓膜翻起,根据听骨链具体情况常规完成Ⅰ、Ⅱ、Ⅲ型鼓室成形手术。对于术前与术后病灶部位累及鼓窦与乳突者,常规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保留外耳道后壁。待上述操作完毕后,常规采用明胶海绵、碘仿与抗生素完成术腔填塞,缝合手术切口,并于填塞12 d后将填塞物取出[10]。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耳内镜技术治疗。①仪器与设备。硬性耳内镜,长度12 cm,直径为2.7 mm、4.0 mm,视角0°、30°、70°,购自于沈大内镜有限公司;Storz内镜监视、影像及冷光源设备。②术前检查。术前常规行内镜检查、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并完成耳声发射。高分辨率颞骨CT下提示中耳腔内有低密度软组织影,进一步确定病灶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见图1。③手术操作步骤。采用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借助德国storz公司耳内镜在术中植入听骨赝复物[购自于德国Kurz(宾格)公司],术前常规清理外耳道耵聍与分泌物,并完成耳道口毛发的修剪,在距离鼓环5 mm部位作一交界切口。右侧外耳沿8点到1点(左侧11点到6点)弧形切开后壁皮肤,并到达骨面(该切口根据显微镜手术“耳内切口”第一切略改良而来)。待上述操作完毕后,将外耳道皮瓣分离到鼓环,挑起鼓膜,充分显露鼓室,并根据病灶的部位与大小,常规切除部分上鼓室盾板,借助耳内镜进一步清理容易残留的病变部位;彻底清除病灶后,取耳屏软骨完成鼓膜的修复,并重建上鼓室盾板,根据听骨链具体情况常规完成Ⅰ、Ⅱ、Ⅲ型鼓室成形手术。术后采用明胶海绵、碘仿与抗生素完成术腔的填塞,缝合手术切口,并于填塞12 d后将填塞物取出,手术完毕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门诊随访。

图1 早期中耳胆脂瘤耳内镜及CT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愈合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②生化指标。两组手术前、手术12 d后采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对氧磷脂酶-1(PON1)水平[11];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12];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13];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14]。③于术后1、3、6、12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得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15]。④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脑脊液漏、鼓膜穿孔及味觉改变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统计患者随访4、8、12个月的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鼓膜愈合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12 d后PON1、hs-CRP、MDA、SOD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手术12 d后PON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s-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手术前比较,bP<0.05。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后1、3、6、12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围手术期脑脊液漏、鼓膜穿孔及味觉改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4、8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 论

中耳胆脂瘤是由于鼓室或乳突腔内的角化鳞状上皮细胞、上皮下结缔组织及不断堆集的角化碎片形成的囊性结构,部分患者伴有周围炎性反应[16]。目前,临床上对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公认的学说包括内陷袋学说、上皮移行学说、化生理论等。相关研究表明,中耳通气功能失调引起的囊袋内陷是中耳胆脂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且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2种[17]。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来看,中耳解剖结构复杂,常规方法以显微镜下手术为主,虽然能切除病灶组织,但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创伤性,需去除更多的骨质组织,才能观察到隐匿结构,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耳内镜技术在早期中耳胆脂瘤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鼓膜愈合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12 d后PON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s-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内镜技术用于早期中耳胆脂瘤患者手术创伤较小,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利于促进患者恢复。耳内镜技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能观察到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的中耳结构中的隐匿部分。与显微镜技术相比,耳内镜技术允许通过外耳道直接观察精细的中耳结构,并在耳内镜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操作,无须为了进入目的部位移除健康骨组织。同时,耳内镜技术能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为难以观察区域胆脂瘤切除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后1、3、6、12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耳内镜技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耳内镜技术可分为全耳内镜手术与耳内镜联合显微手术2种,前者是指独立使用耳内镜经外耳道进入手术操作,是目前最直接、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全耳内镜手术多用于病变局限于鼓室内、不超过鼓窦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胆脂瘤。耳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多用于胆脂瘤,不只局限于鼓室内,而是继续向后延伸,超过鼓窦,侵犯乳突者。相关研究表明,耳内镜技术用于早期中耳胆脂瘤患者中,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可保持或提高术前听力,保持术后干耳,最大限度保留健康骨组织[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手术期脑脊液漏、鼓膜穿孔及味觉改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耳内镜技术用于早期中耳胆脂瘤患者中安全性较高,能降低远期复发率。

综上所述,耳内镜技术用于早期中耳胆脂瘤患者中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远期复发率。

猜你喜欢
胆脂瘤中耳鼓膜
中耳流脓、头痛眩晕……警惕胆脂瘤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鼓膜穿孔严重吗
耳道成形术在鼓膜前部穿孔及大穿孔中耳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