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潘 丽 沈霄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洛阳 471000)
屈光性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屈光性弱视造成患儿视力低下,不能矫正,不可能有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而且会对患儿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1]。目前常用佩戴矫正眼镜加遮盖治疗控制度数发展,有一定效果,但无法锻炼孩子双眼视功能,遮盖时间过久会导致复视的风险,且影响大龄患儿美观,影响其依从性[2]。近年来,压抑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降低优势眼视力,阻止高空间频率神经元的传导,达到刺激弱视眼发育的目的。视觉训练[3]系统是一种眼睛和大脑联动的训练方式,重新训练大脑和眼睛之间的关系,持续性训练大脑视觉神经认知,属于综合的弱视康复疗法。既往研究[4]表明视觉训练系统不仅可以控制近视增长速度,还能够消除眼疲劳,但目前临床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视觉训练系统联合压抑疗法对大龄屈光性弱视患儿视功能、双眼融像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弱视的治疗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108例(181眼)屈光性弱视患儿,其中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35例(35眼),屈光不正性弱视73例(146眼)。训练组58例(96眼);未训练组50例(85眼);男55例,女53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41±1.00)岁。纳入标准:(1)符合屈光性弱视诊断标准[5];(2)选取7~12岁大龄儿童,7岁以上患儿视力参考值下限值为0.8;(3)屈光不正性弱视诊断标准:远视≥3.00D,散光≥2.00D;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标准:两眼球镜相差≥1.50DS,柱镜相差≥1.00DC;(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能力困难且依从性较差患儿;(2)合并眼部患有其他疾病者;(3)过去接受过弱视治疗。根据有无进行视觉系统训练分为训练组(n=58)和未训练组(n=50)。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屈光参差性弱视病程和弱视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病程和弱视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未训练组患儿弱视眼采用专业验光师进行配镜屈光矫正治疗,优势眼采用压抑疗法,优势眼戴眼镜视力低于弱视眼2行以上。滴入阿托品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95,规格5g),前3d,2次/d,3d后,1次/周。
训练组患儿在未训练组的基础上加用视觉功能训练。患儿定期至门诊由同一位医师指导视觉功能系统训练,主要包括,眼部精细训练、眼部按压和快速眨眼训练、光刺激训练和视觉融合锻炼等。并且间隔两周检查视功能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1视功能
于治疗前1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LogMAR记录患儿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等视功能的变化。
1.3.2双眼融合功能指标/立体视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1d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
双眼融像功能:采用Worth4点测试,距离患儿40cm和6m处分别进行测试,若能看见4点,表示双眼具有融像功能;若看到2个点,表示左眼抑制;若看到3个点,表示右眼抑制;若一会看到2点一会看到3点,表示左右眼交替抑制;若看到5个点,2红3绿,表示有复像。当在40cm和6m处结果均是4点,记录为双眼融像正常,其余均表示双眼融像功能异常。
立体视功能:采用Titmus立体视检查图,在自然光下,结果≤60弧秒表示立体视功能正常,>80弧秒表示为立体视功能异常。
1.3.3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健眼遮盖性弱视、皮肤刺激等。
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屈光参差性弱视病程和弱视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病程和弱视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升高,且训练组患儿显著高于未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视功能比较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双眼融像功能正常与立体视功能正常的数目均有所上升,且训练组明显高于未训练组(χ2=5.891,P=0.01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双眼融像功能正常与立体视功能正常的数目持续上升,且训练组高于未训练组(χ2=4.920,P=0.027),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融像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比较[n(%)]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弱视是常见的损害儿童视力的眼部疾病之一。屈光性弱视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7]为单眼性弱视,是由于两眼异常相互作用和形觉剥夺两个因素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视[8]为双眼性弱视,主要由于两眼模糊引起形觉剥夺,常见于远视患者和严重近视、散光患者。屈光性弱视若不及时治疗[9],将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故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组患儿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显著高于未训练组,提示视觉训练系统联合压抑疗法可有效改善大龄屈光性弱视患儿的视功能。既往研究[10-11]显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视觉训练系统可发挥显著的作用;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采用视觉功能训练可促进患儿加速修复视觉功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功能。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视觉功能训练在屈光性弱视患儿中能发挥良好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和3个月后复查两组患儿的双眼融像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训练组均明显优于未训练组。压抑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方便的特点,利用改变镜片的度数和药物散瞳而抑制优眼视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且既往研究显示[12],压抑疗法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视觉训练系统[13]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包括眼部精细训练、眼部按压和快速眨眼训练、光刺激训练和视觉融合锻炼。眼部精细训练可以提高患儿对精细操作的敏感性;眼部按压和快速眨眼训练能够消除患儿的眼部疲劳,改善眼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立体视功能的恢复;光刺激训练可促进患儿对感光系统的恢复;视觉融合锻炼可以修复患儿的视觉融合功能。多项训练互相协调,共同达到改善患儿眼部融像功能和立体视功能的功效。既往研究显示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患儿的双眼融像功能[14]和视力[15]均有积极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临床采用压抑疗法配合视觉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屈光性弱视。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视觉训练系统在合理应用于弱视儿童时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视觉训练系统联合压抑疗法可改善大龄屈光性弱视患儿双眼融像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有效提高患儿视力。该方法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