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回暖,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外出游玩,发生意外骨折的风险加大,骨科急诊接诊患者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多。
预防儿童意外骨折,各位家长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孩子有无缺钙,因为儿童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孩子容易发生骨折。
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参与人体多项重要的功能,尤其对骨骼产生重要作用,一旦出现缺钙将会对儿童骨骼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推荐钙摄入0~6月200毫克/日,7~12月250毫克/日,1~4岁400毫克/日,4~7岁600毫克/日,7~11岁800毫克/日,11~18岁1000毫克/日。
1.奶类无疑是最好的钙来源,包括母乳、配方奶、酸奶、奶酪等,具有含钙量高,吸收率高的优点。
2.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
3.绿叶蔬菜也有一定的含钙量,但吸收相对较差。
4.坚果、虾皮虽然有较高的含钙量,但因每日摄入量少,不能作为主要的钙的来源。
5.虽然动物骨骼含钙量高,但难溶于水,即使长时间炖煮,汤中含钙量也微乎其微。此外汤内存在大量的脂肪,长期食用还容易造成儿童肥胖,所以骨头汤补钙是不推荐的。
对于小于1岁的儿童来说,奶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孩子对钙的需求。如果您的孩子是以母乳为主,由于母乳相对于配方奶来说,含钙量低一些,所以建议给妈妈适宜的钙剂补充。而配方奶当中加入了足量的钙,一般情况下不必额外补充钙剂。
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食物不再以奶类为主,每日需求的钙量也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仅靠日常膳食很难满足对钙营养的需求,就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目前市面上的钙制剂品种繁多,给儿童补钙时应首选钙含量多、胃肠易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的钙制剂。
维生素D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就会造成钙吸收减少。大家经常提到的“佝偻病”,其全称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AD滴剂是补充维生素D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剂型。
近些年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D还具有其他更为广泛的骨骼外生物学效应,如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防控代谢综合征等作用;维生素D的水平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小儿呼吸道感染、哮喘、骨质疏松、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子痫前期、过敏性哮喘、风湿性关节炎、Ⅰ型及Ⅱ型糖尿病、痴呆、感染性疾病以及十余种肿瘤等。
可见维生素D缺乏不仅仅对骨骼造成影响,对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也有很大的影响。
全球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当普遍,约占总人口的50%~80%。中国不同纬度城市的调查显示,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及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联合推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建议》)。其中指出应该于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维生素D的补充要持续到青春期。
该《建议》指出: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400~800单位/天,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对于北方地区,冬季光照少,适当增加剂量,南方地区,光照充足,可适当减少剂量。
儿童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小时/天,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近年来研究显示,过度的日光照射也会影响儿童健康,甚至诱发皮肤肿瘤。
钙和维生素D对于儿童骨骼发育意义重大。每位家长应遵循科学补钙、补充维生素D的原则,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