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心理压力,为心灵“松绑”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

2022-07-22 06:05福建安溪县凤城中学362400刘清辉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松绑优秀生心理

福建安溪县凤城中学(362400)刘清辉

当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学困生已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优秀生优点突出、自律自觉且身边常伴鲜花、掌声与赞美声,但他们有时也会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案例背景

小陈,女,16 岁,担任学习委员,成绩名列前茅。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陈没有如愿获奖,更打击她的是平时各方面都不如她的A 同学竟然得奖了。当看到A 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喝彩声中接过奖状,小陈心里真的很难过。她嫉妒A 同学,但更埋怨自己不争气。她偷偷地趴在桌上哭,但是没有一个人过来安慰她。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小陈每每走进班级,还是觉得有同学在她背后指指点点,她自己也不能释怀,总想着为什么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甚至开始怀疑“天道酬勤”是骗人的。

小陈的爸妈常常吵架,她的小姑和小姑丈也常常吵架,有时深更半夜还给小陈爸妈打电话找人评理。这样的家庭氛围使小陈感到很压抑。

二、案例分析

(一)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优异的成绩、教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等使得小陈有强烈的优越感、自豪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并且也时时刻刻想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以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夸奖。这便使得小陈在遇到考试失利这一较强刺激后,心理上很难接受。可以说小陈的抗挫抗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均比较弱,她未能构建有效的压力应对系统。

1.极端看重分数

小陈过于在意考试分数和排名。一直以来,她都是班级里的学习佼佼者,自认为是老师的掌中宝,所以她会理所当然地产生“这个名次本就属于我”的心态。而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很明显她的情绪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最开始的怀疑、嫉妒、愤怒,到担心、忧虑,再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极端看重分数是阻碍小陈理智、科学地去分析问题的原因。

2.过分自傲和追求完美

有些教师和学生盲目吹捧优秀生,这使得一些优秀生产生了“高人一等"的心理。部分教师对一些做出不当行为的优秀生十分宽容,这会使得这些优秀生更加自命不凡。部分优秀生有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征,他们不仅对自己有高要求、高期待,而且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十分挑剔,喜欢用“完美”这一尺度去衡量自己和他人。部分优秀生脾气不好、自私自傲、不懂合作、要求严苛,这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小陈便是这类优秀生中的一员,因此当她偷偷地趴在桌上哭时,没有一个人过来安慰她便不足为奇了。

3.心理支持系统存在诸多不足

家庭方面——父母关系紧张,小姑和小姑丈经常争吵等,增加了小陈的心理负担。家人不能给她很好的心理支持。

同伴交往方面——班里同学的不理解等使小陈情绪低落,不能有效分析与解决问题。

4.不合理信念的存在

情绪ABC 理论(详见图1)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即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即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基于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belief),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后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个体基于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不合理信念(B)直接引发的。

图1

小陈存在诸多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的要求:这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定某事件必定发生或不发生,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①作为优秀生,我一定要在数学竞赛中获奖。

②我趴在桌上哭的时候,应该有人过来安慰我。

③我的家庭应该是和睦的,爸妈的感情必须很好。

(2)过分概括化的评价: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为“总是”“所有”等。

①班里的同学都对我说三道四。

②爸妈天天吵架。

③我没有朋友。

(3)糟糕至极的结果:如果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那这件事的结果将是非常糟糕和可怕的。

①我考不过A同学,会被瞧不起。

②爸妈迟早会离婚。

③连朋友都没有,我太失败了。

这些不合理信念循环反复地出现,影响着小陈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问题诊断

郭念锋认为,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为依据来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他由此提出了以下三条原则,作为评估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依据:(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致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依据这三条原则进行判断,可知小陈的心理状态仍属正常。

小陈的心理问题是由“数学竞赛成绩不理想”“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现实因素引发的。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依据这一定义,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等维度进行判断,可知小陈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三、案例反思

一些教师容易忽视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时发现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减轻负重”——弹性评价,不以成绩论英雄

现今一些学校和家长评判优秀生的标准过于单一。受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学校狠抓优秀生不放。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优秀生期望过高。2016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直指这些问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高的期望实际上增加了优秀生的负担。为了不辜负教师和父母的期望,一些优秀生只好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心扑在学习上。那些既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又要面对家长、教师责问的优秀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评价优秀生时,不应单一地关注成绩,而应全面关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师应更关注优秀生的进步空间和学习态度,且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热情。

教师不管以什么理念管理学生,最关键的是要爱学生,不要一个劲地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更不要以成绩区别对待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综合考虑,以保证评价的公平、有效。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特别是优秀生的唯一标准,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创设更为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加抹亮色”——指导抗挫,使其走出一片天

挫折教育至关重要。优秀生的优秀会让一些教师忽视他们内心深处的脆弱。教师要走进优秀生的心灵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将内心的不安、懊悔等发泄出来。教师应及时发现优秀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及探寻解决策略。教师还可以让优秀生走进大自然,以释放压力,汇聚正能量,并深入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教师在教育优秀生时要做到不掩盖其缺点,严之有度,爱之有度,不搞特殊化。这样能助推优秀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三)“驱散阴霾”——卸下负担,使其轻装上“战场”

简单地说“优秀生=天赋+努力”,教师要引导优秀生正确对待周围的评价,把荣誉当成激励,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保持努力奋斗的动力。来自周围的源源不断的好评造就了一些优秀生对自我的高要求,他们容不得一次失败。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任何一次失意的机会,如考试失利、竞选失败等,对他们进行成败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失利、失败等的原因,引导他们正确分析问题——“没有常胜将军”“同学的排斥是一种批评,要反思自我”“竞选失败说明理念的表述可能不够清晰,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让他们明白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就能驱散阴霾。

(四)“乘风破浪”——智慧育人,无痕教育最有爱

无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在教育优秀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现自我,也可以人为地设置障碍让他们直面挫折,以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要促进家校共育,要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要争取获得家长的理解,从而为优秀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应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优秀生缓解心理压力,以使优秀生不断迈上新台阶,变得更加优秀。

猜你喜欢
松绑优秀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基于数据和统计证据的初中体育优秀生成才路径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关注“优秀生心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