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266400)王璐宜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4 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规模达12.9 亿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年龄在39 岁及以下的网民占比为54.9%。当前,不少未满十岁的小孩已经开始用手机上网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步迈入“互联网+”时代,而手机则逐渐发展成最具时代特色的现代高科技通信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技术的更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催生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手机不再只是用来打电话、发信息的通信工具,更是用来快捷、便利地处理生活中大小事务的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全面化以及使用人群的年轻化,其普及率将会越来越高。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现代社会的网络化使手机成了不受场合、时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工具,由此便引发了一些儿童及青少年(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难以自控的问题。手机在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也进入校园,引发了不少令教师头痛的问题。
在一些初中学生眼中,手机成了他们个性和身份的象征。部分初中学生把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看作很正常的行为。手机的不合理使用给身心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的初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手机、规范使用手机,已成为当下社会关注、家长关切的焦点问题。
造成部分初中学生使用手机时难以自控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少部分初中学生因此产生畏难心理,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苦差事”,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些学生就将手机当作抚慰他们空虚心灵的工具。此时,如果学校不作出相应的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就很可能加快这些学生步入歧途的速度。还有部分初中学生无视学校提出的“禁止手机进课堂”要求,我行我素。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学校中,一些初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容易感到孤独。他们认为使用手机玩游戏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对手机产生依赖。
当今社会,各年龄段的人都在使用手机,手机不离身已成为常态。若某一初中学生周围的很多同学都经常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等,那么这位学生也很有可能会使用手机做同样的事,以融入大集体,不被边缘化,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学与社会的信息化接轨。当前,学生运用智慧课堂、钉钉等软件签到、交作业、预习新课等已成常态。运用这些软件意味着必须打开手机或电脑等。而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初中学生一旦接触手机便会用它玩游戏等,很难专心投入学习。2020 年上半年“停课不停学”上网课期间,就出现了部分初中学生以学习为借口,用手机、电脑玩游戏等现象。上网课期间一些初中学生手机成瘾,这给之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1.网络监管机制尚未健全。这导致一些违规操作未能被及时发现。一些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注册等不作要求。这便给是非辨别能力及自控力不强的初中学生提供了放肆的机会。目前,我国的网络监管机制正在逐步健全中。
2.手机使用管理机制有待健全。之前,在学生手机使用管理方面,学校和教师缺乏可供参考的规章制度。好消息是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要求,这获得了不少教师、家长的赞同。
当前一些家庭中共有六位成年人照顾小孩,因而部分孩子便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很多东西都不用孩子开口要,他们便会自己送到孩子手中。这类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根本不加约束,让孩子随性而为。
初中学生若能合理使用手机,便能提高自身驾驭新工具、新事物的能力,还能便利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初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及时与家长、教师联系,与同学交流问题,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利用手机的拍照和录像等功能记录有用的信息等等。
就拿英语学科的学习来说,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可以第一时间用手机查找其释义,遇到不熟悉的语法知识时,也可以自行用手机寻找相关讲解。初中学生还可以用手机保存并不时阅读各种英语小故事等,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若不能合理看待并使用手机,便难以健康成长。
1.对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部分初中学生自认为不受教师和同学的欢迎,形成了不自信、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玩手机游戏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于是便会沉溺其中难以自拔。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筋疲力尽的时候,是人成长最快的时候。”而当这些学生日夜不眠地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闯关时,他们人是筋疲力尽了,但成长的恐怕只有“等级”“装备”和“技能”。频繁使用手机的学生,会在无手机可用的情况下产生焦虑、愤怒等情绪。学生频繁使用手机容易成瘾,这是造成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因素之一,将直接导致他们学业表现不佳。
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玩游戏的“低头族”。有初中学生回家抱着手机不放手,他的父母让他放下手机,他便对父母发脾气;有初中学生晚上熬夜玩手机,白天无精打采,顶着大大的黑眼圈。这些学生无法摆脱手机的诱惑,从而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好在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部分初中学生喜欢用手机聊天,且聊的内容大部分与学习无关。一些手机软件推送的信息娱乐性强,与学习关联不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初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初中学生在用手机玩游戏时,容易长时间地盯着屏幕,以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机作为电子产品,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皮肤有一定的危害。有学生说给他一部能上网的手机,他可以宅在家里一个月不出门,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在周末、假期的休闲时间,有些初中学生宁可全天宅在家里玩手机,也不愿意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以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2.对初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他们应该多与人交流,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但是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这一交流方式。有的初中学生在手机上与他人聊得热火朝天,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与人面对面交流时说一句话都很费劲,甚至说不出话来。有些初中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很少与人进行语言交流,这会使他们与真实的社会脱节,变得冷漠、孤僻,无法与同学、教师等和谐相处。
3.引发攀比心理,加重家庭负担。一些初中学生认为手机不单单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些学生的虚荣心强,喜欢攀比,他们会要求父母给他们买价格昂贵的手机,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其父母的经济负担。一些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需要花钱买流量、装备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有限带入校园、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强化督导检查等建议要求,给管理学生使用手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要想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社会、学校、家庭需要积极合作。
家庭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一些学生手机成瘾跟父母的纵容或跟父母只顾忙工作有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里应该发挥榜样作用,不要只顾着做一个“低头族”,而要多与孩子交流、互动,在学习上多鼓励孩子,在交友上多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多关心孩子。父母要认识到孩子过度地使用手机会对其造成危害,引导孩子对手机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着急,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主体,应制定完善的手机管理制度,切实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避免因强制管理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2.学校要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建立相应的校园手机使用监控机制。学校可从新生入校开始,定期开展合理使用手机的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
3.学校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如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兴趣等。
4.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手机的搜索功能查找相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与网络有关的管理制度,严格监控相关网站等的运营,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准入制度。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合理使用手机的宣传力度,普及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除了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本人也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学生应提高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使用手机的习惯;应多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交往,提高社交能力;应多读好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应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体育活动。
手机本身仅是一个“工具”,而这一“工具”的“好坏”主要由使用的人是怎么使用的来决定。我们应客观地定义“手机”,为其正名。手机对初中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使用手机可以使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开阔眼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导致学生厌学、谎话连篇等。
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多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8 年发布《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于2021 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2018 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父母在合理使用手机上要做到以身作则;学校要做到严格管理与有效引导相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促使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