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523960)欧树芬
“1+X”范式是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范式。随着人们对“1+X”范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问题逐步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陷入困境,制约群文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发挥,影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1”和“X”之间的关系,引领学生开展多文本阅读,使学生生成多元认知,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习得阅读策略,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拓展多维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素养与思维品质。
群文组元是基于“1+X”范式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一步。一些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参照教材的编排选择文章,以致组元僵化,教学缺乏活力。这制约了群文阅读教学进一步走向深入。
基于“1+X”范式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单篇教学的有益补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而,一些教师对“1+X”范式的认识不足,不能处理好“1”和“X”之间的关系,不能较好地发挥“1”的支架作用,难以较好地引领学生从“1”向“X”拓展。还有一些教师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冠群文阅读教学之名,行传统教学之实。
一些教师在处理“1”和“X”之间的关系时,没有突出两者在群文阅读文本体系中的差异性,导致相应的群文阅读教学主次不分。
若想有效开展基于“1+X”范式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应以构建开放的群文阅读文本体系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为导向,还应处理好“1”和“X”之间的关系。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基于“1+X”范式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
基于“1+X”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重视科学组元。针对存在的群文组元僵化现象,教师应将构建富有活力且开放的群文阅读文本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在构建群文阅读文本体系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有目的地进行适度拓展,从而提高群文阅读文本体系的开放性。
1.教材内的文本组合
教师应增强教材使用意识,根据语文教材编制意图,科学地将教材内的文本组合在一起,构建群文阅读文本体系的第一层级。通过教材内文本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给学生的自主阅读搭建支架。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共有《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和《梦回繁华》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可见,编者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增强说明文阅读意识,提高说明文阅读技能,积累说明文阅读经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这四篇文章中有两篇为教读课文,其余两篇为自读课文。基于这一单元教材文本的编制特点,教师围绕“说明文”构建群文阅读文本体系。
2.教材外的文本组合
教师结合教材文本构建了群文阅读文本体系的第一层级。为了促进学生阅读,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推荐阅读文本的机会。如让学生自主推荐自己喜欢的事物说明文。有学生基于《苏州园林》,推荐《故宫博物院》和《春游颐和园》两篇文章;有学生基于《蝉》《梦回繁华》,推荐《绿色蝈蝈》《松鼠》等文章。如此,《故宫博物院》《春游颐和园》《绿色蝈蝈》与《松鼠》等组成了群文阅读文本体系的第二层级。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这些作品。教师这样做便实现了有机拓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用方法,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群文组元时,应以教材为起点,以较好地发挥教材的价值;同时,不应局限于教材,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精选课外阅读文本;而在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又应紧紧围绕教材。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自主推荐课外阅读文本的机会。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群文阅读文本体系。
在构建群文阅读文本体系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向。教师应在洞悉群文阅读文本体系的构建特点,观照相关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确定群文阅读教学基本目标。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以学生为本。
1.观照语文要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制的。这两条主线,其一是人文主题,其二是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具有统摄作用,语文要素是教学关键。教材意在借助载体效应,有机渗透语文要素,最终助力教师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观照相应单元的语文要素,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应围绕构建好的群文阅读文本体系,还应围绕确定好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如何明确?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教师根据自身的阅读教学经验进行明确,第二种是有效借助教材进行明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前都有一段单元导语。教师可深入解读单元导语,以精准把握相关的语文要素。通过解读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教师明确了有效总结说明对象特征,正确认识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语文要素。
观照语文要素能使教师更好地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目标。这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
2.观照学情
在观照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明确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向:引导学生在解构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说明文内容的严密性和说明的条理性;在学生整体把握各篇说明文行文思路和结构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究作者是如何灵活地运用说明方法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清楚的,并体会各说明方法在文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说明方法的优势;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人非凡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除突出教材点明的重点外,教师还围绕事物说明文进行适度拓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说明文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后,让他们对比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以感受不同说明文的不同语言风格以及各自的说明效果。
在观照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将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向。通过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为学生阅读和创作说明文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接触不同文体类型的文章,在多种文体文章的阅读实践中增强文体意识,并学会进行比较。
在科学构建群文阅读文本体系和明确群文阅读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应依据“1+X”群文阅读范式的特点,差异化地发挥群文阅读文本体系中不同文本的作用,做到重点突出、开合有度。“1”指群文阅读文本体系中的中心文本,适宜作为支架文本,需要重点进行解读。教师可结合“1”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在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再借助“X”进行有机拓展。通过比较阅读其他文本,给学生创造自主阅读和自我消化的机会。如此,群文阅读教学的层级性就会非常鲜明。
1.重点阅读“1”,搭建支架
“1+X”范式下,群文阅读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序列。教师应基于“1+X”范式中“1”的支架作用,精心选择相应的中心文本。选择的中心文本应具备以下特征:(1)典型性。中心文本“1”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习得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如教师选择《中国石拱桥》这篇经典的说明文作为中心文本。这是一篇教读课文,涵盖较为丰富的说明文文体知识。(2)适宜性。中心文本要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心文本的阅读难度切忌过高或过低。(3)示范性。中心文本在群文阅读文本体系中发挥着支架作用,这就需要中心文本具有示范性。
教学中心文本的基本流程如下:解读文题,使学生明确文本说明对象;厘清文本结构,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说明的条理性和内容的严密性;解读文本,使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等;总结反思,引导学生结合个人阅读经验,形成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2.有机辐射“X”,自主阅读
在学生精读“1”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抓住说明思维、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几个关键要素,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苏州园林》《蝉》和《梦回繁华》,以使其累积说明文阅读经验。在学生完成第一层级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1+X”范式下,教学“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了解相应的说明方法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在教学“X”时,教师应考虑选择何种教学方式。比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基于群文阅读文本体系,组织相应的比较阅读活动。如针对第一层级,组织学生进行教读文本和自读文本的比较阅读,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又如针对第二层级,组织学生比较阅读《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和《春游颐和园》,聚焦说明顺序学习,引导学生在把握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对文本写作思路形成清晰的认识;比较阅读《蝉》《梦回繁华》《绿色蝈蝈》《松鼠》等等,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说明语言,感受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不同,让学生对不同的语言风格形成初步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求同”“求异”两个维度的比较阅读,通过“求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共性特点,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通过“求异”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说明文的个性特点,了解不同的说明风格、语言风格等。
如此设计,既能处理好“1”和“X”之间的关系,又能将群文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分解,以有效引导学生“从一篇文章走向一类文章,进而掌握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总之,“1+X”范式是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范式。有关“1+X”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深入。在实践应用该范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处理“1”和“X”之间的关系,以使群文阅读真正成为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