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管理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7-21 07:09俞续增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4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差错

俞续增

(临沂市中心血站质控科,山东 临沂,276000)

现阶段采集、存储血液的场所为血站,其为临床提供血液起到重要作用,采血核心是为各医疗机构安全用血提供可靠保障,提高血液质量。随着现代输血事业发展,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血液仍是目前无可替代的特殊资源,其中唯一来源为献血者,因此最大程度保障供血质量为采供血工作的核心,若采集、运输、检测、制备、贮存及发放等某环节发生差错,则对供血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血站如何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成为临床所关注的热点。毛启超证实,根据规章制度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是常规管理内容,可切实开展管理流程,保证用血的标准性及规范性。差错管理包括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岗位管理、建立稳定的重复献血人员队伍及优化供血环节等,为血液管理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本研究选择2019 年1 月~2021 年9 月临沂市中心血站的64 名在职采供血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血站中心行差错管理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9 月~2021 年9 月临沂市中心血站的64名在职采供血人员,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参照组32 名、观察组32 名,研究期间相关人员无变动情况。观察组中,男20 名,女12 名;年龄25~36 岁,平均年龄(30.41±5.28)岁;工龄1~10 年,平均工龄(5.54±1.57)年;教育背景:中专12名,大专16 名,本科4 名;未婚19 名,已婚13 名。参照组中,男18 名,女14 名;年龄26~38 岁,平均年龄(30.52±5.35)岁;工龄1~9 年,平均工龄(5.41±1.35)年;教育背景:中专11 名,大专17 名,本科4 名;未婚17 名,已婚15 名。两组人员研究期间分别选取1 000 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 000 名献血者中,男540 名,女460 名;年龄18~49 岁,平均年龄(31.25±4.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0 名,高中370 名,大专及以上300 名;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平均BMI(23.58±1.45)kg/m。参照组1 000 名献血者中,男520 名,女480 名;年龄19~50 岁,平均年龄(31.58±4.36)岁;BMI18~25 kg/m,平 均BMI(23.51±1.39)kg/m;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0 名,高中360 名,大专及以上300名。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临沂市中心血站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在职采供血人员纳入标准:①均为临沂市中心血站在职采供血人员;②学历中专及以上;③工龄≥1 年、年龄25~40岁;④有完整资料。

在职采供血人员排除标准:①教育背景中专以下;②患有传染性疾病;③处在怀孕或哺乳期;④患有精神障碍;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献血者纳入标准:①自愿献血;②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③年龄18~50 岁;④有完整资料。

献血者排除标准:①处在怀孕或哺乳期;②器质性病变者;③患有精神异常、传染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根据血站中心规章制度,统一化管理所采集的血液,按照相关要求,严格管理血液运输、制备及储存等环节。

观察组实施差错管理:(1)完善管理体系。血站相关质量管理部门,需定期搜集并记录差错信息,由质量分析小组综合分析差错信息,明确产生差错的主要诱因、高危因素等,结合实际,制订针对性整改方案,且将跟踪督导措施落实到实处,保证有效落实整改措施;提供专业支持;加速建设无偿献血文化,并坚持长期开展;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通过不同方式、途径加强整改,通过长期、系统化宣传教育、强化概念等,提高管理质量。(2)加强岗位管理、建立稳定的重复献血人员队伍。根据既往经验得出,引起血站发生差错或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因此建议平时加强各岗位人员的管理,具体流程为:①以我国相关规定及标准为基点,严格划分工作人员的岗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②定期对采供血人员实行专科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每位工作者对各工作环节的关键点熟知并掌握,且定期加强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借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传统思想观念及时纠正,保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工作潜力;③定期考核采供血的各个环节,在工作人员薪资、奖罚措施中纳入考核发现的差错,促进其平时自我纠正,减少差错事件发生,并在日常生活中,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为技术平台,将血液资源调配中心落到实处,保证其及时获取各地区血液供需情况的资料,并加强调配,避免临床发生用血短缺或者过期浪费等情况;其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细化献血员资料库,建立先进的献血员服务系统,提供多样化渠道方式,完成献血管理,即客户服务人工热线、短信、自动语音及网站等,在献血员献血前全程跟踪服务;切实提供优质的献血服务,可为计划性管理献血过程提供可靠的保障,并根据血站实际情况,建立分布合理的采血点,对献血时间、献血流程进行合理划分,促进献血过程顺利进行;定期与献血者交流沟通,提供优质的医疗咨询服务,对其重复献血行为积极鼓励;加强献血宣传及动员工作,如大型企事业单位、部队及高等院校等,并与相关医院、部门加强联系,将相关用血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简化相关手续,对优秀的重复献血者进行不同形式的表彰鼓励。(3)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利用血液资源。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为参照,结合实际,合理制定差错管理模式,管理者需定期整理归纳血液采集工作记录、差错报告、差错资料统计表等,避免再次发生同类型差错。(4)合理构建管理文化,完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切实纳入差错管理文化,在实际工作期间,尽量营造差错隐患开放讨论的氛围,及时将采供血工作者的顾虑消除。平时实行供血服务时,需根据血站实际情况,对具体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合理应用血液资源,落实血站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将具体管理模式落到实处,对血液采集时的差错准确记录,可避免再次发生同类型差错;且落实相关管理文化到实处,不断完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可及时发现发生差错的隐患、消除供血者顾虑,这样有利于提高供血质量;同时告知工作者主动承担并上报已发生的差错情况,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①管理水平:采用临沂市中心血站自制的考核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各维度总分50 分,问卷总分100 分,得分与采供血人员管理水平呈正相关。

②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两组研究期间分别抽取1 000 名献血者,统计发生脂肪血、意外伤害、血液渗漏及服务投诉的例数。差错事件发生率=(脂肪血+意外伤害+血液渗漏+服务投诉)例数/总例数×100%。

③血液报废率:统计两组献血者中血液报废的情况,包括正常报废(冷沉淀、白细胞全血报废等因素引起报废)、异常报废(因脂肪血、采血量不足、过期及颜色异常等引起报废)。血液报废率=(正常报废+异常报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管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人员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人员血液报废率比较

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既往研究发现,血液作为拯救生命的特殊物质,属于宝贵的资源,仅能由人体提供血液,其再生需要一定时间。全血、红细胞类、血浆类等是血液常见品种,分析具体作用机制为:运输、对体内环境恒定加以维持、参与体液调节、机体防御及保护等。临床对血液的储存条件、有效期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经研究表明,为医疗机构提供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是血站的主要工作,经过献血者体检、化验、采集血液,再经过血站制备、检验、储存及发放等流程,可获得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若上述某环节有差错发生,则直接影响血液质量,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增加医疗纠纷发生风险。因此根据血站实际情况,切实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很重要,减少差错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既往研究发现,常规管理是根据血站中心规章制度统一化管理所采集的血液,切实完成采集、运输、检测、制备及存储等环节,虽有一定效果,但并未高度重视差错隐患,增加了差错事件发生风险,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差错管理顺势出现。

有文献报道,差错管理用于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具有可靠性。分析发现,差错管理可弥补常规管理的缺陷,管理目的以减少差错隐患为主,此模式自从应用以来,已受到众多医疗专家和献血者青睐,通过及时了解掌握差错信息,切实提供针对性整改措施并落到实处,可避免发生差错事件;实际采供血过程中,切实提供优化措施可顺利衔接工作流程,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且美国血库联合会明确提出,差错通常可归结于人为因素,原因是差错与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操作规程相偏离,继而发生意外或者非计划事件,因此引起差错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人为因素方面,故为了满足临床多方面用血需求,实行行政干预与措施,保证充分利用血液资源,为临床用血供应提供可靠保障,保证用血合理;血站通过加强岗位管理,可激发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发挥工作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日常生活中,定期开展专科培训措施,可协助采供血人员了解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完成采血、血液质检及临床供血等任务,为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血站通过合理构建管理文化可协助采供血人员正确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差错,需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使血液采集、供应质量明显提高,且定期对采供血人员实行思想教育,可协助其及时纠正传统观念、端正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获得献血者的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受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管理措施会影响血站人员的工作能力,故差错管理可提高工作者专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血液管理,有利于达到预期管理效果。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操作不合理导致血站出现差错事件,影响血液质量,故差错管理可减少差错发生,降低医患纠纷,促进采血流程规范。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保云等结果一致,说明差错管理可减少血液报废情况的发生,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具有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血站采供血人员实行差错管理可提高其专科技能、实践操作能力,降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减少血液报废的情况发生,增强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血站管理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不良事件,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站差错
南通市区献血者的体质量指数与肥胖状况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丁是丁,卯是卯
关于血站文化建设的思考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当前血站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