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俏琼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广东 佛山,528500)
目前,预防接种是我国疾病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在消除、控制传染病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保障儿童健康、控制传染性,降低幼儿发病率、病死率的重要举措。对儿童预防接种,可有效减少或避免疾病的流行、爆发,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医疗科学进步,人们对预防接种的需求量增大。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加强护理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安全性至关重要。既往有研究表明: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可减少接种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选择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8 例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选择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8 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 例。研究组女性24 例,男性30 例;年龄8 个月~6 岁,平均年龄(3.06±1.24)岁;体质量8.6~37.9 kg,平均体质量(22.56±3.94)kg;家属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 例,高中30 例,初中(及以下)8例。对照组女性22 例,男性32 例;年龄11 个月~6 岁,平均年龄(3.08±1.21)岁;体质量8.9~36.2 kg,平均体质量(22.49±3.89)kg;家属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 例,高中28 例,初中(及以下)11 例。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儿童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计划免疫指征;②发育正常。
排除标准:①家属为文盲者;②家属存在听语、交流、沟通障碍者;③合并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⑤中途退出此项研究者。
对照组采用预防接种常规护理。护士在接种之前仔细查验各种接种证,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做好全面消毒工作,严格掌握疫苗的搭配禁忌、接种间隔时间,加强对接种冷链管理。向患儿家属讲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①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告知家长按照预约的时间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接种之前必须洗澡、更衣,保持局部卫生清洁,不可以吃太饱,也不宜饥饿或空腹时接种,避免发生低血糖。主动告知家属预防接种门诊的联系电话,赢得家长信任。告知家属妥善保管接种证,日后凭证接种。②改善接种环境:接种室的环境必须温湿度适宜、明亮通风,温度控制在22~28 ℃,湿度控制在55%~60%,免费为儿童及家属提供饮用水、一次性水杯等,满足接种儿童及父母的饮水需求。另外,腾出一间房间作为母婴室,内置婴儿床、沙发、桌子等,以便在哺乳期内的儿童在接种疫苗时及时哺乳。③接种前中后健康教育:在接种之前详细登记儿童接种的疫苗、预防的类型、有无过敏史、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姓名、接种禁忌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接种之前告知家长《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实施方案》相关知识,可通过电话、宣传册、微信公众号、书面、口头等方式进行,如麻风腮、脊灰、甲型肝炎、流脑、乙脑、百白破、乙肝疫苗、卡介苗等一类疫苗已被纳入规划免疫中,可以免费接种。13 价肺炎、流感、水痘等属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自愿自费接种。让家属了解到疫苗的注意事项、禁忌证、适应证、物理学特性等,提高家属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度,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水温要在30 ℃以下,服用前以及服用后的30 min 内,不能吃任何食物,包括母乳。接种完成之后接种医生或护士多与儿童进行肢体、语言沟通,予以一定的安慰、鼓励、引导等。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大龄儿童在下次接种疫苗时的恐惧心理,使其主动积极地配合接种疫苗。告知家属接种之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倦怠、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以上不良反应,不必过于担心,让孩子避免剧烈运动、多休息、多喝水,保持清淡饮食,24 h 局部发生红肿可以冷敷2~3 次,10~15 min/次,一般1~2 d 即可恢复。一旦体温高于38.5 ℃,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接种当日患儿身体欠佳或者感冒,可以另行约定接种时间。接种后需在候诊室观察30 min 后方可离开,候诊室必须准备好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急救药品,1:1 000 的盐酸肾上腺素,以便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确认患儿无任何不良反应,方可离开接种中心。④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的健康讲座,建立预防接种家长微信群,定期开展线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讲座,让家长可以通过线上讲座、电视屏、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到不接种疫苗孩子容易感染疾病,影响身体生长。护士应耐心、主动地解答家长的疑问,积极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如疫苗介绍等。
两组均在接种疫苗后的30 min 比较以下指标:①家属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自制的预防接种知识问卷调查,总分是100 分,≥60 分,即可判定为知晓,内容包括接种目的、注意事项、接种时间、疫苗类型。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例数/总例数×100%。②儿童疫苗接种率:儿童疫苗接种率= 儿童疫苗接种例数/总例数×100%。③接种配合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无抵触行为、情绪是完全配合。基本可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抵触行为、情绪较轻是基本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完全无法进行,抵触行为与情绪较重是不配合。总配合度=(完全配合+基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④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皮疹、局部红肿硬化、发热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疹+局部红肿硬化+发热)例数/总例数×100%。⑤家属满意度:接种之后护士向家属发放预防接种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 分,很满意(分值≥80分)、满意(分值≤79 分且≥60 分)、不满意(分值≤59 分)。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⑥护患纠纷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 护患纠纷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家属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疫苗接种率、接种配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采用[n(%)]表示,行检验,以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家属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疫苗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接种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预防、消灭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既往有研究表明,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儿童是主要受益者和接种对象,但接种的决定权却在家属手中。当前,由于人们文化层次不齐、卫生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重要性知晓度较低,大部分认为“无病不防、有病再治”的观念,对预防接种工作不支持、不理解,导致其接种率较低。预防接种安全教育是目前实现预防接种工作的关键,通过多种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可弥补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的不足,让家属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以便顺利完成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因此,加强对儿童家属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传统预防接种护理宣教内容琐碎、复杂,不利于家长、儿童接受、理解、记忆,综合干预效果一般。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家属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预防接种率、接种配合度、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预防接种中心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度及满意度。分析如下: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评价、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多次地传播预防接种的知识、技术等,影响群体或个体的行为,提高家属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度,提高预防接种率,保证疫苗接种预防效果。当前,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发展,已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已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通过反复告知家属预防接种的禁忌证、重要性,使健康教育将教育模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通过为儿童营造温馨、舒适的接种环境,配合语言沟通、肢体接触,有助于减轻儿童应激反应,愉快地完成预防接种。系统、持续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对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防范能力,疫苗接种之后仔细观察是否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便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规避医患纠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健康教育可以让儿童、家属与医护人员构建良好的关系,增进彼此信任感,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更愿意到医院完成预防接种工作。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病例数较少、病例均来源于同一家医院、研究时限较短,对结果的代表性、一般性、有效性有所影响。因此,仍旧需临床扩大样本病例数、增加不同儿童保健科预防接种儿童、延长研究时限,为评估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中心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赢得家属认可、赞同,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