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翠
【关键词】盆腔灌注: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
PID是妇产科门诊中女性较为常见疾病,在妇产科门诊中,患有PID的女性,可能出现生殖器和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出现腹痛,白带增多、异位等症状,导致宫外孕、不孕等。慢性盆腔炎主要原因是长期炎症诱导而得不到有效彻底的治疗,导致患者骨盆与周围组织发生严重粘连,最终导致慢性疾病。PID病程长,反复性强,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恢复缓慢。药物治疗是PID的常用方法,常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迅速有效地进入病原体,临床效果不理想。本次研究选取110例PID患者分组实施盆腔灌注治疗,分析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到院PID患者110例,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观察组中,年龄26~52岁,平均(39.10±4.62)岁。在对照组中,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53岁,平均(39.50±4.97)岁。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盆腔灌注治疗,具体如下:膀胱结石位,将会阴部位进行消毒,消毒后暴露阴道后穹窿,选取7号穿刺针穿刺,直至有落空感后未见回血注入阿米卡星0.4g+克林霉素0.6g与氯化钠注射液500mL。如果患者输卵管有积液或者有液体形包块则将液体抽干再使用氯化钠冲洗后,进行灌注。
1.3效果判定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疗效: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反复;有效,使用妇科检查反应附件压痛有缓解,临床症状显著减轻,B超检查盆腔内包块、积液有消失迹象;显效,使用妇科检查反应附件压痛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盆腔内包块、积液消失。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为37例,占总例数67.27%、有效为17例,占总例数30.91%、1例患者为无效,占总例数1.82%,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4例,占总例数98.18%。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7例,占总例数30.91%、有效为29例,占总例数52.73%、9例患者为无效,占总例数16.36%,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6例,占总例数83.6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x2=7.040,P=0.008)(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为1例患者为无效,占总例数1.82%,腹泻为1例患者为,占总例数1.82%,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为2例,占总例数3.64%。对照组患者恶心为3例,占总例数5.45%,腹泻为6例,占总例数10.9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为9例,占总例数16.3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偏小(x2=4.950,P=0.026)(P<0.05)。
3讨论
PID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盆腔腹膜炎和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病症,其是由于患者急性炎症或个体差异病程迁移引起。此外病毒感染可能引起PID,如沙眼衣原体。大部分PID病患者均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出现病情反复,症状通常表现为下腹疼痛、白带异味、增多、坠胀疼痛,在月经前后、性交后症状加重。疼痛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更严重可能导致不孕症、宫外孕等疾病。PID主要是细菌侵入阴道,如绿脓杆菌、淋球菌等细菌感染。主要原因包括流产、产后感染;经期卫生清洁不佳;放置节育环,特别是带尾丝的宫内节育器;小手术未严格使用无菌操作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为37例、有效为17例、1例患者为无效、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4例;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7例、有效为29例、9例患者为无效、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6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说明:盆腔灌注局部给药,能够直接将药物灌入盆腔,是血管外给药的方法之一。可对直接应用于PID症,以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浓度和生物利用率,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炎症的目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为1例患者为无效,腹泻为1例患者,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为2例;对照组患者恶心为3例,腹泻为6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为9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偏小。说明盆腔置人证实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盆腔灌注是治疗和控制盆腔炎的理想手段,能够减少全身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PID盆腔灌注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