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华 李 丹 陈云珊 徐根超 姚雪榕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528000)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抢救治疗的重要医疗救护场所,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的利用率、周转率以及手术室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医护专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存在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升高,医院的手术量也随之增长,手术室接台手术量持续增加。接台手术时间是指上台手术结束时间至第二台手术开始时间,期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将患者送至复苏室或病房、手术室消毒清洁、下台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等。合理安排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能够降低接台手术延迟率,促使手术台利用率提升。如何提高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效果是手术室管理人员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是临床常见的质量管理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护理品管圈在接台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择取160 例进行接台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0 例未实施护理品管圈,观察组80 例实施护理品管圈。对照组:男30 例,女50 例;年龄18~71 岁,平均年龄(45.85±4.06)岁;手术类型:产科手术18 例,妇科手术14 例,泌尿外科手术17 例,普外科手术31 例;疾病发生至择期手术时间3~7 d,平均时间(5.05±0.40)d。观察组:男32 例,女48 例;年龄19~72 岁,平均年龄(45.91±4.10)岁;手术类型:产科手术20 例,妇科手术13 例,泌尿外科手术15 例,普外科手术32 例;疾病发生至择期手术时间4~8 d,平均时间(5.10±0.4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具备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证者;择期手术者。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者;癌症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沟通交流障碍者。
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
观察组实施护理品管圈活动。(1)建立品管圈。小组成员共10 人,辅导员为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指导和监督品管圈所有工作;选出圈长,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圈员分工合作,参与每一项步骤并负责某一阶段的计划安排。以民主的方式确定圈名。(2)选定活动主题和制订活动计划。组织圈员进行圈会,根据上级政策、圈活动的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圈员自身能力等方面,通过头脑风暴确定本次活动主题:缩短接台手术间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工作步骤制订活动计划,并安排主题活动。(3)现状把握。整理2019年1 月~2019 年6 月的接台手术相关数据,统计发现80 例患者的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平均值为59 min,对接台手术间隔时间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送患者至复苏室或病房时间长、完成输液工作时间长、洗手护士上台迟、清洁工作完成迟、手术医生迟到、病房送患者迟、麻醉完成时间长等,其中前三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将其作为改善重点。(4)目标设定。结合对现况的把握情况,明确改善重点,评估圈能力。目标值=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9-59×57%×65%=37.14 min。(5)对策制订与实施:小组成员根据医院接台手术的现状、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及目标,制订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术前准备内容、时间进行规范,联合多部门对术前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实施绩效分配制度,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①针对送患者至复苏室或病房时间长:建立术前准备间,用于提前建立静脉或动脉通路;由手术医生负责将全麻患者、非全麻患者分别送至复苏室、病房,由两名护士专门负责接待接台手术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另外重新设计麻醉复苏室或在手术室上下楼层增加复苏室,增加床位,便于判断拔管复苏时机;同时增加车床数量,强化专用车床可视化流程管理,安排专梯和专门的人员运送患者,并在电梯设置手术患者优先接送原则。加强对流程关键节点的掌控,巡回护士在术前通知病房护士手术开始时间以及结束时间,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再次通知病房护士提前做好迎接患者回病房的相关准备,在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后,立即进行下一台手术的术前准备。②完成输液工作时间长:合理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由病房护士在病房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为接台手术患者进行输液。复苏室内每张床位均配备呼吸机,麻醉医护比为5:1,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患者术后复苏工作;合理配置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③清洁工作完成迟:安排专人负责每一个手术间,主要包括手术间消毒、设备维护、术前准备等,在上台手术完成后立即按照相关流程对手术间进行消毒清洁,同时准备下一台手术所需器械设备。④手术安排顺序的优化:手术科室主任根据《手术室手术安排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每日的手术台数,并实施考核制度,同绩效工资关联;规范统一手术顺序安排,如当日由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则将其安排在当日手术间的最后一台手术。规范统一各手术科室提交手术申请通知单的时间,以提前1~2 d 为宜,手术每日统筹安排全院手术,杜绝临床加台、停台情况的出现。⑤强化培训:定期组织低年资护士参与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临床经验丰富且管理能力强的护师带教,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加强对护士穿刺技能、手术器械维护和管理、手术流程及准备工作等方面的培训。(6)检讨。每周在晨会时总结分析对策实施期间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各圈员对解决方案的改善情况进行反馈,并对改善后情况进行收集。(7)效果确认及标准化。评估每一个对策的单独效果和管理方案的整体效果,针对存在不足之处的措施进行改进,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将品管圈有效对策纳入到医院手术室管理中。
记录两组患者送接台手术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计算两组患者连台手术延迟率。由手术医师(30 名)和手术室护士(21 名)对手术周转效率进行评估,其中≥85 分表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满意度= 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患者采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从等待手术时间、信息核查、手术室工作效率等方面评估接台手术满意度,其中0~79分表示不满意,80~89 分表示基本满意,9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患者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送接台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观察组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对照组连台手术延迟率为25.00%(20/80),高于观察组的6.25%(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67,P<0.001)。
观察组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手术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周转效率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存在相关性。手术室每天需要连续性进行多台手术,每台手术间隔时间的长短可影响手术室周转效率。若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较长,不仅导致患者等待手术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耽误患者病情,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品管圈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管理形式,圈员参与各个步骤,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个人潜能,获得参与感、满足感,且通过团队协作能够充分整合个人智慧和团队能力,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有助于接台手术效率的提升。护理品管圈能够促使圈员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影响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及效率的原因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明确目标,按照目标值优化各项措施,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本研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送患者至复苏室或病房时间长的原因在于家属中途离开、电梯等待时间长、车床数量不够、路程较远、手术医生迟到;完成输液工作时间长的原因在于未提前准备输液物品、患者静脉穿刺困难、部分护士技能不熟练;洗手护士上台迟的原因则为洗手护士未提前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清洗打包器械时间长,巡回护士未能及时帮忙打开无菌台、手术所需物品准备不足、手术间清洁不及时、临时加手术导致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本研究中针对改善重点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送患者至复苏室或病房时间长导致巡回护士不能及时将下一台手术患者送入手术间,由手术医师负责将患者送至复苏室或病房,有利于巡回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接患者入室,且重新改建或增加复苏室、增加车床数量以及申请专梯等措施能够缩短送患者的时间;由病房护士提前开放静脉通道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输液,能够缩短输液时间;安排专人在上台手术结束后尽快完成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工作能够促使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缩短;同时通过优化手术安排顺序能够使每一台手术有序衔接,强化培训可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送接台手术时间、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接台手术间隔时间显著缩短,且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于设定的目标值,连台手术延迟率更低,说明护理品管圈能够促进手术间利用率及工作效率的提升。观察组医师、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充分表明护理品管圈的效果理想。黄婉芸等研究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手术室接台时间从原来的55 min 减至29 min,说明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本研究所得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护理品管圈对于促进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缩短、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