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琼
(赤峰市医院心内一科,内蒙古 赤峰,024000)
心内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及病情复杂等特点,在护理工作期间患者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若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尤为重要。研究指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患者的满意度。鉴于此,本研究以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4 月~2021 年4 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 例。其中,参照组患者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49.57±7.59)岁;病程1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00±0.80)年;疾病类型:原发性高血压11 例,冠心病14 例,心力衰竭15 例,心律失常20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36~77 岁,平均年龄(48.54±7.89)岁;病程1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00±0.92)年;疾病类型:原发性高血压10 例,冠心病15 例,心力衰竭16 例,心律失常1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诊疗手册》中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检查资料及护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②合并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中途退出此研究者。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内科疾病知识的宣教、心理疏导等基础性护理内容,做好患者血压、心率等基本资料的记录,同时做好病房基础护理工作,严格遵循医院规章制度实施日常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1)组建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专科护士及骨干护士等5 位成员组成,有效落实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全面分析梳理患者的护理相关的风险因素,如护士方面:强化护士关于心内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储备、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患者方面:对患者的高危评分、病情变化、心理及家庭社会支持综合分析;环境方面:地面的干燥、平整情况,夜间灯光的明亮度;设备方面:病房扶手、氧气、心电监护仪等。(2)实施风险管理。①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护理人员要结合心内科患者疾病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护理管理风险预案。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将日常突发事件、意外事件处理制度等纳入到体系中,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据可依,保障护理人员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与操作严格执行,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②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针对危重疾病的心内科患者,护理人员要将其安排在接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病房旁边,对老年患者嘱咐家属要“一对一”陪护,除了将暖瓶等危险品远离患者外,还需要预防患者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翻身等,对患者使用的物品要安置在床边较近的位置。③加强护患沟通:由于该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增加了其内心的不安、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护理礼仪、沟通技巧等穿插到护理风险预案中,向患者说明可能存在的风险,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普及疾病相关知识,说明规避风险的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将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④加强护理人员应急教育培训:制订严格的岗前培训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护理技能实践训练,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及防范意识,能够准确识别风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合理安排挂号、分诊及预诊。同时采取晨会提问、业务讲解及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及考核手段,促进其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针对护理过程中难以解决及屡次发生的护理风险问题,及时通过小组会议或将问题发布到小组微信群中,讨论分析,总结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观察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①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 分,90 分以上表示为十分满意,80~90 分之间表示满意,70~79 分表示一般,69 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用药错误、坠床、跌倒及护患纠纷,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错误+坠床+跌倒+护患纠纷)例数/总例数×100%。③心理状态:在患者入院时与出院前1 d 采用SAS 与SDS 进行评分,焦虑情绪评估采用SAS,共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法,分值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抑郁情绪评估采用SDS,包括20 个条目,评分采用1~4 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④以赤峰市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护理服务质量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问卷进行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应急处理、沟通能力、护理操作4 个方面,每项分值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护理管理质量越好。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SDS、SA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研究组风险评估、应急处理、沟通能力、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相关调查显示,心内科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承受力与抵抗力较差,加上心内科疾病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病情复杂等特点,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较多,所以对护理人员工作要求更高。因此,在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提示患者对风险管理模式满意度、认可度更高,这是因为风险管理集中体现了预见性护理理念,在未发生风险事件之前便采取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在风险事件发生方面,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参照组,提示风险管理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同,护理风险管理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积极评估,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应急预案与具体性的处理措施,将危险管理提高到安全管理的角度,控制潜在的风险,发挥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最终大大提升护理质量。在患者心理指标改善方面,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SD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说明实施风险管理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好。风险管理体现了细节化原则,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尊重患者隐私,向患者说明心内科疾病治疗的措施、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等,缓解患者过分担忧、紧张等心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研究组风险评估、应急处理、沟通能力、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风险管理小组的成立能够形成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风险管理团队,小组成员均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心内科疾病工作特点及护理要点,有利于各项护理管理措施的精准落实,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由此,为了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升基本护理技能,规避医院环境、制度因素等产生的影响,以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方案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