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湘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课堂文化正在面临破局之势,因此重构课堂文化,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当下高中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以生物、语文、英语、体育等学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基本策略,期望在有效策略的引导下完成课堂文化的构建,让学生在良好文化的推动下形成核心素養。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课堂;文化构建
核心素养是学生主要素养的一个关键部分,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日后的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是学生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其课堂文化(课堂的规范性、创新性、开放性、主体性等构成的结构系统)的构建情况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变革课堂,重塑课堂文化是教师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课堂,从文化构建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困境
课堂文化是聚合化的文化,是一种精神面貌,体现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放松身心,才能自由地成长与发展。文章通过审视和反思当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总结了高中课堂文化在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课堂成了知识教学的场所
自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渗透以来,我国开展了长达几十年的教学改革,但我国高中课堂的整体情况依然变化不大(“理念变,教学行为不变”)。这一现实情况导致课堂成了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场所,没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整体来讲,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高中课堂教学以追求实效性、现成性为目标,认为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教师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感知,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时间。不可否认,这种纯灌输的教学模式确实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它单一的形式、枯燥的内容无法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个性潜能的发挥[1]。可见,传统理念下的课堂被当作了知识传授的场所,过分关注教材、教师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真实情感的体验。
(二)忽视对学生社会文化性的关注,使其成为知识接收器
纵观当前的高中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师依然以教材为主,在课堂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递高考考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知识传递者,学生是知识接收器,教师一板一眼地向学生传递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创造性与生成性,最终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与个人经验、世界是分离的,无法将所学知识作用于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这样的高中课堂,将教学视为知识的浅层积累,没有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即便是有机会也是按照教师思路做出的“探究”。在这样的课堂中,难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难以运用到实践中来,进而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忽视学生文化性社会的课堂中,学生不能体会到文化的交际特点,也难以解决师生文化差异引发的各种教学问题,最终会陷入恶性循环中[2]。
(三)教师课程整合力薄弱,难以将教学文化和核心素养结合起来
课程意识作为课程素养的一个关键部分,教师自身意识决定着课程教学水平。从本质来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即对目标、内容、评价等的观点,最终体现在课堂行为上。教师的课程意识力即教师是否能够意识到课程建设与当下发展的关系,也就是教师对课程变化的适应力和感知力。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单是课程意识的生成者,也是课程开发的引领者,更是学生全面提升与发展的指导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课程意识、超强的课程整合力,才能带领学生不断前进,才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3]。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在教学的落实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对课程的看法、课程整合力是影响核心素养渗透的一个关键因素。敏锐的课程意识力,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责任,并及时发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和课堂文化衔接的点,为学生营造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下自由地汲取和思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课程意识薄弱、整合能力不足,无法将两者结合起来。
(四)师生关系功利化,师生主体被压制
在整个教学中,师生是主体。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决定着课堂质量。从实质来看,师生交往就是情感的交流,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关系却过于功利化[4]。主要表现如下:教师存在“两重两轻”的现象,即重师道轻学道,重结果轻过程。受尊师重道理念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注重教师的讲解,以教师的观点为主,并将其视为真理;轻学道即忽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在教师绝对性主体地位的压制下学生的主体性被磨灭。重结果即课堂追求目标的完成,以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评判标准,轻过程即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只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可见,师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师生主体性都被压制,缺乏对师生作为生命和独立个体存在的关注。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
当前高中课堂文化构建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重视问题、积极探寻可行的解决路径。因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
(一)更新理念,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相发生、互相成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平衡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发生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多样化的活动,以助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作为人的一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灵活整合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体现[5]。所以,重塑课堂文化需要教师革新理念,为学生营造多元、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分析和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是可以客观地传输给学生的,实则人的学习、认知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只要带领学生走向室外,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感知,才能唤醒他们内在的动力,才能在真实情境下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进而为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探究“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按部就班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自变量的操作方法,明确好实验对象、自变量的观察指标,然后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是学生从自己需求出发设计的实验,所以在设计中会有很多创新性的元素,进而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教师必须革新理念,关注课堂“软”文化,平衡好授课和学生自学空间,关注学生的合作与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关注学生社会文化性,建立生本课堂文化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关注人的独创性、社会性。因此,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社会文化性的形成,这就要求加强教师的自我完善,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并树立起培养学生生命的自觉性,带领学生向着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情境为依托,所以教师要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做好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以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进而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氛围,具体来讲即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社会热议话题等资源构建课堂,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6]。例如:在教学《玩偶之家》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社会热议的话题“怎样才算尊重女性”为讨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搜索相关内容开展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而上述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加强教材知识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形成自己理解上的“学材”。在该“学材”的帮助下,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来,最终完成内化。
(三)提升教师课程整合力,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文化
针对高中教师课程整合力不足的现实情况,无法将核心素养培育和课堂文化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革新理念,树立课程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和参与培训提升自身的课程整合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服务。从教学层面来讲,课程资源不单指书本上的知识,还包含师生、生生的交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单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要将学生的经验、认知和学习方法整合起来,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整合,才能保证课程资源为学生所需,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7]。
1.教师要树立课程自觉意识
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方案,可以邀请家长,可以和同事共同研发新的资源,并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课程宗旨。
2.教师要提升自身课程统领力
即教师要在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挖掘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通过有效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高中英语“Healthyeating”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搜集资料、询问他人的方式搜集中西方饮食文化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一份健康的饮食计划,最后以小组报告的形式提交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推动学生合理饮食习惯的养成。
3.课程反思能力
课程反思能力包含范围非常广,有教学理念、内容和评价等。教师只有形成课程反思能力,才能将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完成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文化的构建。
(四)重建師生关系,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在课堂只有发挥两者的主体地位,重构两者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交流和互动,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构建现代课堂文化的内在需要。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多是功利性的存在,缺乏主体性[8]。基于此,必须重构师生关系,突出师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课堂文化。素养和情境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生于学生个体和情境的互动中。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来可以加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二来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实现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现代课堂文化构建中,师生是平等关系的存在,师生只有处于平等地位,平等交流和对话,教师才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了解学生的需求、实际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组织形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把握,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因自身身体、心理等因素对体育课堂持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对体育课堂不同的情感表现肯定会在体育锻炼中有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开展教学中事先了解学生的信息、爱好、家庭情况,并结合教学课程重新编排,让课堂内容尽量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知识讲解、对抗训练中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达到体能训练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教学知识,而在于通过课堂交流和互动逐渐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秉持“师道和学道并重”的原则,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看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性、自觉性的发挥,让课堂教学更具文化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之所以被称为一种文化,是因为课堂并非单一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磨炼学生意志力、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的过程。文化之于课堂,是课堂的养分,离开文化的课堂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审视当下课堂文化构建存在的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非常重要,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核心素养作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讲,核心素养是他们人生成长之路的必备素养之一。核心素养与课堂文化存在有效的联系,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重构课堂文化,有助于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以加快现代课堂文化的发展步伐。因此,文章结合自身的理解对核心素养下课堂文化的构建进行了上述的研究,期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雪红.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9(9):87.
[2]陈文炜.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教师,2019(2):41-43.
[2]辛三龙.浅析如何用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37-138.
[4]李晓斌.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9(11):15.
[5]牟超群.高中生数学文化素养培育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1(3):96.
[6]韩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J].当代体育科技,2018(26):153-154.
[7]谢世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J].文渊(高中版),2019(10):777-778.
[8]李晗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海外英语(上),2017(10):20-21,27.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课堂文化的转型与重塑”的研究成果(课题号:XJK19CJC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