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雪
摘要:伴随着当前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阶段的阅读教學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时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内部学生的互相竞争和协同合作,提升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意愿,提高小组内部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在相互帮助的理念下,提高其综合英语知识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科目,对于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以及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教师就需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学习意愿。同时学生在协同合作的学习模式下,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排,便于教师充分详细的掌握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后续的小组分配做好基础工作,保证每个小组内部学生学情的均衡性。首先教师需要让小组内部的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成绩中等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匹配。并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保证小组内部的学生性格特点的差异化,从而避免小组内部学生过于活泼或过于内向的现象。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不仅促进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交流和互动,还提高整体阅读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需要摸排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学习心理等,当教师充分掌握了班级内部学生的真实学情之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分组。然后在小组第一步设定明确的教学任务,激发小组内部学生的充分沟通和讨论欲望。从而在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形成融洽、开放、互助且积极交流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为了有效的锻炼每一位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同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小组内部实行学生轮流担任组长的教学制度,充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同能力,帮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充足的发展。
二、精选合作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协同合作兴趣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英语阅读学习时,教师需要结合课本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以及小组内部的学生英语基础。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英语阅读的主题,紧抓协同合作的教学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主题内容,激发每位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特性。教师设计出合作阅读教学问题,着重提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特性,引导小组内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部的交流和讨论,并尝试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解释阅读问题,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入探究,实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效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Sports and Fitness》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对单元整体的理解与梳理,利用教学问题作为小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梳理为什么乔丹等人是明星,以及明星为他人树立了怎样的榜样作用。教师通过以为作为主题任务,引导小组内部学生积极运用英语讨论各自心目中的体育明星,并讲解明星的传奇故事。通过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阅读并理清正文各个部分的结构与脉络,学习并掌握描写体育传奇明星的方法。
三、适时开展评价指导,促进学习效果最大化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英语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指导工作,不仅促进学生在小组内部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交流当中。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阅读学习活动时,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对活动的流程和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教师还需要提前针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进行提前的预判和预先设定解决方案。
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Natural disasters》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自然灾害防范的新闻与信息,并要求学生将其摘抄记录下来。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评价,抓住学生表现的闪光点,对于学生进行鼓励性教学评价。教师还可以引入小组内部的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稳步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协同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强化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从多角度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英语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利敏.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000(012):106-106.
[2]朱嫄.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9):1.
[3]王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研版,20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