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效率有了新的认识,愈发认识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是要求,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已发展成为教师的主要探索内容。数学课堂效率是否高效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为此,本文以数学课堂效率作为切入点,研究其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索内容;课堂效率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师的教学更加讲究速度,遵循快学完、快练习模式,重视的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绩的多与少,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考虑学生是否适应、喜欢这样的授课模式,加大了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效率较差。针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看齐,运用新型授课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充满乐趣,主动快乐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一、引入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抄写、教学的模式,教师可通过提前准备的ppt或者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减少粉笔抄写的时间,有利于增强课堂时间利用率,加大知识讲解的数量,学生可以了解更多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基于此,教师应该引入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师便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包含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四边形,根据图片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这时候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否符合四边形特点并将图呈现给学生,由学生仔细观察和总结,最后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特点同四边形特点进行区别对比,加深学生印象。信息技术的运用节省了课上时间,自行总结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组织教育游戏,引发计算兴趣
无法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是此阶段学生重要的性格特点,并且数学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计算错误,比如说计算不认真、未掌握计算原理等,使得学生对计算有抵触和惧怕心理。针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数学计算融入游戏之中,借助教育游戏的组织引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在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讲解透彻、学生掌握的前提下,可组织相关教育游戏--游戏大闯关,整个游戏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为小数加法十道算式,第二层次为小数减法十道算式,第三层次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学生只有在正确率百分百的前提下才可进入下一层次闯关。教师记录学生闯关所用时间长短,借助游戏与比赛形式激发学生计算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开展实践活动,领会知识本质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便意味着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再只重视学生最终知识掌握结果,而是重视学生对知识本质的领会。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想象、操作等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木块,改变直接强行灌输数学知识的方式,而是由学生通过看、摸、想的环节自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比如说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的形状是否相同?有多少棱长等?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运用积极的评價肯定学生正确部分、纠正错误部分。在这样的方式学习下学生会领会到知识本质,提高课堂效率。
四、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大多依赖于教材和各种练习册,很少将所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是一种禁锢,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得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偏弱。所以教师要对此现象进行深思并加以改正,将数学课本知识同学生生活多加联系,培养并锻炼学生应用意识,达到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师便可将该知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比如说学校开展运动会需要购买桌子,一张桌子56元,那么买7张需要花费多少钱?又比如说因夏季炎热超市加大冰棍的订货量,一箱冰棍48元,订9箱冰棍需要准备多少钱?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锻炼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数学课堂效率是重要的,需要教师以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为指导方向,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以创新型的授课模式改变现状,借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入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组织教育游戏引发学生计算兴趣,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领会知识本质,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其应用意识,做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是将学生作为主体,一切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斌.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2(05):91-94.
[2]张伟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