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范年
【摘要】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中的效度探索,有助于贯彻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提升思品课育人目标。笔者认为,当前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中提升教学效度的主要策略是:不断充电,向“一专多能”发展;用好企业导师进课堂的契机,向企业导师多取经;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不断推进知行统一;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设计。
【关键词】校企融合;思政教师;职业规划;效度
作为教师,教学效度即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中的效度越高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契合度越高、内化越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是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让中职学生对专业、自己、职业要求、就业形势了解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因而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力,影响校企双育人的实际成效。
反观我们的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更多地考虑如何教导学生了解如何认知自我,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高质量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统考中取得了多少分、特别是均分排名、合格率是否靠前,较少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感受、课堂实效、社会需求等更深层面去考虑教学设计。长此以往,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教师成了三线“演员”;书本成了知识的“指挥棒”,学生的情感性与发展性日益丧失。教案成了网站上复制粘贴的统一模式,学生的认知过程被教师的思维活动所取代,学生丧失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上述种种现实问题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受到了抑制,致使职业生涯规划课效度缺失和学科地位的失落。
信息化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正日益受到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势的冲击,由此需要思政教师在育人中推进两大任务:一是成为学生道德教化的先行者和向导;二是成为积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1]这段可以说是为职业教育注入一剂强心针。有基于此,笔者认为必须从强化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一、思政教师要不断充电,向“一专多能”发展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依托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依托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因此,思政教师只停留于输送书本知识,不结合企业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就业需要、企业用人素质需求、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产业调整变更等很难提升教学的实效。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对经济学或管理学有一定认知,给学生输送企业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发挥思政教师的立德树人专长,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常怀敬畏之心、建立独立人格、不断超越自我。此外,思政教师还应要关注中职学生心理。我们的中职学生往往是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在成长中的习得性无助使得这一群体的自卑、畏惧、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因而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适应性、创新性、合作性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中职思政教师在中学和大学阶段接受的职业生涯培训、讲座等其实并不多,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多挖掘诸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平台资源,积极接收和学习职业生涯相关领域的知识。思政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感受其他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任务的开展,教学效果反馈等开阔眼界。同时,坚持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用好“情境-活动-体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具体如下图:
二、思政教师要用好企业导师进课堂的契机,向企业导师多取经
与专业教师不同的是思政教师没有下企业孵化的经历,对企业文化、岗位能力等知之甚少。校企融合背景下,学校积极调动校外社会资源,聘请企业导师进课堂,与学生分享企业发展、行业动态、专业需求。以我校为例,我校二年级下学期每周五下午会开设两节企业定制课程,三年级企业订单班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后每周会开设10节企业定制课程,这些定制课程中的企业导师有的是技术骨干、有的是人事经理、还有企业老总等,对企业的创业故事、设施设备、企业文化建设、用人需求会比一线思政教师了解得更具体,也更全面。思政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走进企业定制课堂,听听企业导师怎么说,加强同企业导师的联系交流势必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思政教师的授课与企业需求断层,那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给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出了协同要求。将思政元素和企业需求元素有机融合,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等现实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分析原因、寻找策略,最后内化于行。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职场连线、对口招聘简章入课堂等形式,让企业导师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评价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点评和引导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度和效果。
三、思政教师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不断推进知行统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开展应是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统一,不管在何种学习层次,知行统一都是不能缺席的重要因素,劳动教育也是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我们重点去传播和渗透的。中职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旨在引导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与践行职业理想,掌握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但在理论课堂之外,思政教师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体验活动,如:组织户外游戏活动、组织中职生参观本地大型企业和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模拟招聘会等。在体验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了解企业工作环境、部门分类、工种分类、工作内容、生产工艺和销售流程、实地模拟操作体验等。思政教师还可以开展“面试直播间”活动模拟招聘会,进行职业面试,亲身体验职业选择。笔者在21级环境工程技术班开设公开课《求职应聘》一课中,设置了参加实习招聘会的情境,组织学生填写《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在填表的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对就业岗位、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方向是比较模糊的,半学期下来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为环境工程技术,有写化学工艺的、有写工业分析的、更有胜者联想到系部名称写了化工信息。试想,连自己的专业认知都不清晰,又何谈制定出完善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担任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指导教师期间,笔者曾带学生进行过几次校外活动,其中一次是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在学生策划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组织力、参与度,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性格,这就给了教师趁热打铁的机会,将能力的多元性和性格的可塑性传递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思政教师如果能依托和用好校企合作平台,下企业锻炼,通过下企业锻炼十天半个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及管理模式,知悉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在教學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竞争力。这也是在知行统一理念的践行。当然这在操作中就需要学校领导对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思政课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视,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给思政教师提供提升机会,避免空对空的说教。
四、思政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设计
以常熟市滨江职校为例,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职业生涯设计作品,而这项活动中参与度较高的往往是班级里的尖子生,绝大多数同学只是了解有这项活动,并不会真正参与进去。在今年我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笔者指导了四名学生,在指导中发现即便是二年级、三年级已经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学习的每个班级佼佼者,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如何做仍感觉到模糊,因为学生在接收的知识是碎片化或者被动接收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中的内容没有被串成脉络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从而形成有效输出。所以,思政教师要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和引导的效度不妨尝试提前在任教班级为学生开展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给学生思路、方法,甚至是优秀学长、学姐的职业生涯设计优秀作品作为参照,毕竟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可以见贤思齐,看得更高更远。
笔者看来,思政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跟学生理顺职业生涯规划是规划什么方面的内容,给学生设好框架结构,而框架结构中的内容由学生结合自身发展填充,等期末一一点评修改,并做一个长期的跟踪。如果在初期就给学生设置这样的任务驱动学习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自己在这门课的学习中。当前,我校的学生多以企业冠名班和订单班为主,学生在一年级会参加企业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开班仪式,通过企业的介绍和参观对职业有一个初步了解。思政教师可提示学生将自己对于开班仪式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设计进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中。同时在上课中应用好信息化手段,将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能力量表测评、职业价值观清单等通过小程序测试等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让学生完成测试科学了解自我,而不是对这些量表做简单介绍。此外,在措施制定阶段,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将校企育人双要求放在措施当中。这样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全员化、全过程地跟踪了解和诊断改进。如果学生在中职一年级就能做出一个相对像样点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他接下来的一至三年目标会甚至是五年内的目标都会比较明确,也会更有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会做几套复习卷,应付期中期末的全市统一考试,而应真正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走正中职阶段学习路。
综上所述,要提高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中的效度,就要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合作者、交流者,活跃课堂主体的思维;通过情境化教学,实现教学与产业和行业有效对接;開展校内外实践活动,通过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实现教学生成的润物无声。总而言之,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了解职业生涯、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思维、奋发有为更有效果。这也必将极大增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魅力,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焕发出新气象,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王瑞云.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与研究[J].职业,2020-12.
[2]李强,杨晓哲,郭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路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