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2022-07-16 02:27
学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家校

黄 伟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由于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初中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对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家校协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就是为了探寻解决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不断提高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此推动寄宿制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发展。以下将对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展开研究。

一、影响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中,初中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造成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自身的因素。初中阶段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控和约束在寄宿制学校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等都未达到成熟状态,所以外界的事物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所以家庭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地区的家长大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最后,学校也是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教学环境、宿舍条件、师资力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二、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家校合作部门,集中心理教育资源

在寄宿制学校中建设家校合作部门不仅能够促进心理教育的常规化,还能够集中教师、家长等多个教育主体,丰富教育资源,这对于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家校合作部门的辅助下,学校心理教育的资源也会愈加丰富和多元。基于上述情况和教育诉求,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桥梁作用,明确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备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家校合作部门的方式将家长、教师代表和学校的相关领导集中起来,共同商议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规划,制定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并从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分别建立独立存在却紧密相连的部门。这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合作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借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基本事件和突发事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够以制度化和常规化的方式应对心理教育问题,以此提升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水平。再者,作为主管和经营家校合作组织的教师,他们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者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家校合作组织中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向家长传授解决不同问题的办法,并在解析真实案例的过程中让家长明确不同场景和事件中展开教育活动的基本技巧。由此,寄宿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会逐渐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联度也会更为密切,进而逐渐优化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教育体系。

(二)组织教师统一培训,提高心理教育能力

在以往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由于经济资源匮乏、重视程度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寄宿制学校教师未能接受专业化培训,对心理学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导致他们无法掌握有效的教育对策,也没有主动与家长构建合作关系。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内部的整体心理教育效果难以达到标准。而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计划的主要人员,也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人,这就说明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是影响心理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鉴于当前教育专业能力不足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在心理教育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在家校协同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成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统一培训,比如在学校内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展开培训活动,邀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通过座谈会、讲座和圆桌会议等多样化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到基本的心理教育方法,帮助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接触到学术前沿的资料和素材,提高他们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互动,为教师创造提升自己的机会,以此构建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制。除此之外,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外派学习的机会,与高校心理教育专业或者社会中的心理健康组织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其视为教师的外派学习基地,让他们在集中培训和管理模式中学习更为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还能极大地提升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性。

(三)开设家长教育课程,培养心理教育意识

家长是家校协同教育体系中的主要人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会对心理教育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情况,为了培养家长心理教育的意识,学校和教师可以开设家长教育课程,制订完善的课程计划和方案,定期举办课程教学活动,由专业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和学校的心理教师授课,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呈现相关理念,削弱教育理念的抽象性,为家长创造学习教育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专业化的课程中深化对心理教育的认识,驱使他们利用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教育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家长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此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出以往家长使用的错误方式,以真实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资源逐一剖析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让家长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教育弱势,帮助他们扭转错误的教育思想,促使他们主动参加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与教师一同商议教育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感逐渐增强,他们也能从自身的现实经历出发为学校心理教育出谋划策,从而在多元思维的碰撞下探寻到更为科学先进的教育计划。同时,向家长传递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将家庭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告诉给家长,使其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积极的家庭环境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让他们在家校协同下更加重视家庭教育,随即在家庭中展开心理教育活动,延续学校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正向的人生和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家长的循序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身心习惯。由此家校协同教育体制就能更全面、系统地建立起来,而寄宿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逐渐增强。

(四)设置心理辅导机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在对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考核和调研时不难发现,由于经济、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也没有通过心理辅导机构展开家校联合培训,而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能为学生提供倾诉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上述论点出发,为了解决寄宿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家校协同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可以设置心理辅导机构,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部门,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基础的心理辅导人员,并将其作为学校心理辅导部门的主管人员,引导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产生学习焦虑感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借助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每日一讲等多样化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纾解压力的正确方法,使学生可以积极勇敢地应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为学生制订定期的心理检查计划,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敞开心扉,让寄宿生能够及时纾解内心的负面情绪。与此同时,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家长提供心理教育援助,让家长能够在学校定期举办的知识讲座中进一步提升教育能力,并在与辅导人员互动和交谈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进一步提升自身对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思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寄宿学校的心理教育水平就能不断攀升,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会更为密切,会在密切配合的过程中将教育的矛头对准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地区寄宿制初中的教育实效。

(五)构建线上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普及,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逐渐走进了广大师生的视野之中,这就为寄宿学校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所以,为了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学校和教师可以构建线上沟通平台,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与家长建立双向互动的线上沟通体制,为家长和教师沟通和交流提供资源,让他们能够共同商议出心理教育的有效对策。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还未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自然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与家长共建合作体制。从这个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教育水平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和教师可以全面学习和深入钻研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专门的培训或者参观活动,学习有效运用媒介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构建线上的互动和沟通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家校通和群组等形式传递教育理念、上传教育资源,让家长能够通过微信、QQ 等新媒体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情况并明确学生身心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驱使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为教师提出可靠的意见和建议。由此教师就能在校内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再者,跟随线上沟通平台的建立,学校还可以定期向寄宿生家长发送心理健康教育推文,鼓励他们打卡阅读、转发分享,让家长时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持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六)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在家校协同教育中,亲子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参与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家长的正向引导和带领下会逐渐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鉴于亲子教育活动起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为了提升寄宿制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和教师可以在准确了解初中生需求和客观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以及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确定亲子教育活动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详细的方案,规定开展活动的具体流程、方式和时间等内容,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并在亲子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说说心里话,完成心理引导和教育的任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主题班会、主题家长会和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建立和谐友爱的亲子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心情、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关爱,由此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如此,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此外,还可以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会议,共听心理健康演讲,共学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并且在共同参会中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会后共同商定解决办法。借此方式,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愈渐密切,家校沟通也更加顺畅,这样也有助于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发展。

(七)开设意见反馈通道,增强心理教育实效

意见反馈是寄宿制初中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校能够针对心理教育开设意见反馈通道,那么其心理教育就能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所以为了促进寄宿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可以开设意见反馈通道,针对心理教育设置线上线下协同一致的意见反馈专栏,及时收集和整理家长、学生对心理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调整和改建教育方案,以此增强心理教育的实效。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开辟私密留言通道,使其可以通过留言表达成长困惑、分享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应及时回复留言并针对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调整建议。由此学生自尊心既得到了保护,也及时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其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协同教育是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它能够集中家长和教师资源,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以此提升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为了促进家校协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和教师就要承担起教育引领者的责任,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能力,培养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从而共同探索寄宿制学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家校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