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2-07-16 11:54林晓平
高考·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在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场景实例化,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使学习氛围和环境得以有效改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模式,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感悟地理学习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使得高中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并在PBL教学模式下提升自身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帮助教师树立新式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的过程中,开展问题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PBL教学模式内涵出发,对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应用

一、引言

现代社会高度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人才培养战略中的关键点。2020年,我国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整理,尤其在核心素养教学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更加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科的教学水平与核心素养具有关联性,是素养的提升过程,同时也是国家所提倡科学育人的过程。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教育中,需重点针对青少年学习能力及德行品格加以培养,创新培养方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探索内容。现阶段信息技术2.0被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度融合,更使得课堂教学与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拥有直观、实时、生动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此种教学情境中学习地理、感悟地理,实现综合素养的进阶。

二、PBL模式的应用价值

合作是自身与个体或是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进行的一种相互配合的联合行动,是学习者归属感的必然需求,更是多元学习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发展而言,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适应社会中人与人的交互,使其达成自身需要的利益,抑或是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互合作能力的培养,树立其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其在优势互补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1]。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问题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进行任务分工,开展小组讨论,针对问题通过积极的分工和讨论,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小组协同合作过程中,把集体的个性凝聚起来,不仅有助于问题解决,更重要的是在相处、沟通和协作中,让学生形成团队荣誉感和任务使命感,有效提升学生乃至小组的整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长江水能”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的问题,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与协调能力作为导向,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布置调查任务,利用学校电子图书室和图书馆开展调查研究,下节课再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驱动学习环境下,教师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是必要的。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有必要将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决议的形成和质疑进行说明,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和制度约束下开展调查研究,探析问题,查找资源,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并在相互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协作能力。

三、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式

(一)问题设计要新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课堂中设置新颖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投入问题解决过程中[2]。新颖的问题设计,关键在于结合社会进步、融合生活提升、关注科技发展,营造直观、生动的地理教学情境,形成问题共鸣。同时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自脑海中强化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流程,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其與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观察,并从中学习感悟,体验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地理实践力。

在“气候”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问题设置时融入当前社会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升等,学生能够从当前社会现象中了解问题,以此为立足点搜索资料,并对这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独立或是合作探析。学习问题可设计为:气象专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人类的发展,地球大气中的气温正在逐年上升,尤其近5年来,气温上升速度不再具有之前的缓慢姿态,而是以肉眼可辨的速度进行快速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什么?该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指出气温升高对海平面的影响,但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研究、思考的空间,实现了“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探究,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地理综合学习能力。

(二)教师要实现多元角色转换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促使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调整和适应已经转变的角色[3]。在PBL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需要担任引导者、组织者和解决者多重身份,还要兼问题研究的参与者。身份的多元化,不仅能促进教师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还能不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多元化的身份,研究活动的参与者,让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必要的引导,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学生沿着教师引领的方向对问题展开探究和分析,最终通过自身努力寻找正确答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促使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4]。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必须做好课堂上多元角色的转换,且对于自身教学标准也不可轻视,方能将以往的主体地位从教师自身归还于学生群体,借此更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知识指引。此外,还需要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经验和准备好的设计组织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钻研地理素材,拓宽自身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学生研究和探讨问题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时,进行有效引导和指引,既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因此承受过重负担,实现“减负不减质”,提升学习效果。

(三)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基于问题导引的PBL教學模式应用,其根本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于学生要根据问题开展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提升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现实教学中却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新问题。学习需要动力,但这种动力除了教师布置任务的“物质驱动”,更需要“精神动力”去激发去驱动[5]。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属性,学习中会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想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味讲知识、析现象,难以实现高效课堂。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了学习上“引”和“悟”的强化思考,加强了信息技术2.0的教学应用,在视频、图片等视觉冲击和心理诱惑强的素材的配合下,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素材支持下展开探索进行学习。根据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设置结合风景名胜、风俗人情的学习问题,活化枯燥的地理知识。加强合作学习,设计团队协作学习主题,提升协同交流的品质,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四)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PBL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式学习模式为基础,促进学生提升学习自主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PBL学习的起点是劣构问题,此问题在PBL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应直接对劣构问题的解决进行设计,以此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6]。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PBL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根据其实际特点进行有效教学,以此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高中地理PBL模式的教学特点需要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高效快速的劣构问题解决方式。

高中地理在实际学习中与初中地理具有明显的不同,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具有层次感,区域地理在地理与研究中属于开端和终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师对其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PBL式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开展实际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PBL式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运用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此提升学生发现劣构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区域地理差异概念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运用南方人和北方人进行对比,也可以运用非洲人和亚洲人进行对比,根据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性的比较,学生可以在典型对比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二者生活地区的经济、生存环境等进行了解,以此提升学生区域地理的掌握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抛出例子、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例子中的两地进行简要分析,找出区域的位置、特征、其中存在的差异和联系等,通过理解提升自身对知识的记忆。

(五)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主要是对自然中存在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属性以至于地理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解析,能够提升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洋流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素材,运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播放一段经过语音剪辑处理后的介绍欧洲鳗的视频后,在地图上标示出“欧洲西部”和“马尾藻海”两个地理位置,并与学生一道重温欧洲鳗的生命历程: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跨越大西洋来到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会再次穿越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接着利用地图自带的测距工具测量出欧洲西部沿海到马尾藻海间的距离,上网检索欧洲鳗幼体质量(或鳗鱼苗质量)。当教师将“距离约7000千米”“幼体质量约0.1克”板书在黑板上时,强烈的对比信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巨大的疑问:两地距离数千公里,欧洲鳗,尤其是它们小小的幼体,为什么可以如此长距离地迁移呢?借着这种疑问,教师可以顺势提出思路:现代人可以乘飞机坐轮船,那么,欧洲鳗有没有这种“飞机轮船”可以搭乘呢?鲜明的地理信息和劣构问题的呈现,激发出学生浓浓的探究欲。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寻找答案,去发现、认识洋流,并结合地理位置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去探寻欧洲鳗是如何巧妙地搭乘洋流这种海洋中的“飞机轮船”。高中地理学习中,将地理信息与劣构问题巧妙结合,诱发学生提升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更加顺畅的理性思维,最终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锻炼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知识的记忆深度,达成“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导入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从而深化对地理问题的认知,使学生主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学习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PBL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循循善诱,充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多方法、多途径的学习和研究中,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实现思维进阶,学会辩证地看待地理学习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和地理知识点,进而提升自身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霞忠.基于项目学习(PBL)的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沪科版“科学探究:摩擦力”的设计与实践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8):3.

[3]成小英,耿梦蝶,魏超,等.案例教学:PBL模式在环境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20,v.48(8):188-190.

[4]陈亚丽,谭琳,杨芳.PBL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204(36):204-205.

[5]孙煜颖,黄健,徐斌艳.核心素养指向下中学数学项目学习活动探究:以“共享单车中的数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9,87(3):83-88.

[6]徐霞忠.基于项目学习(PBL)的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沪科版“科学探究:摩擦力”的设计与实践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8):3.

作者简介:林晓平(1973— ),女,汉族,福州闽侯人,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本科,中级。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PBL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