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盛宁明,杨青,秦世福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在国际经济等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发展道路,在纺织科技与纺织贸易领域方面开展海外业务,以此提高纺织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基于此,我国纺织行业对纺织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这对我国纺织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始终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点,因此在纺织专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与纺织领域相关的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促进学生掌握纺织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文章结合《纺织专业英语》一书,就跨文化视角下纺织专业英语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由盛宁明、杨青和秦世福联合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纺织专业英语》一书,以纺织领域的行业英语表述和实际英语交流为编写脉络,系统讲解与纺织相关英语知识以及纺织行业专业内容的英语表达技巧。该书章节安排以纺织大类全科为出发点,在介绍纺织工业及其历史沿革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英语介绍纺织原料、纺织生产工艺、纺织生产流程、纺织成品产出以及纺织品维护等多个方面的纺织相关知识,内容涵盖纺织科技、纺织贸易等诸多领域。该书每个单元中都设置有科技性文章或情景交流文章,并且文章后还设置了译文部分和习题部分,以方便读者深入了解纺织相关知识点和英语知识。总体上看,该书不仅收录了诸多纺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指导读者如何用英语进行纺织行业交流,兼具学科教学作用和从业指导作用。
结合书中对纺织专业英语内容知识的讲解与介绍可以发现,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主体对纺织行业相关专业知识的记录与表述方式有所差异,因此,在纺织领域国际交流中,文化环境的不同将对交流造成一定阻碍。结合书中观点并总结分析作者给出的纺织专业英语内容发现,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对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以下2个方面的突出影响。
其一,从专业词汇的教学方面来看,纺织专业英语词汇不仅量大,而且具有极强的行业专业性以及语言特殊性,加大了教学难度。通过分析书中纺织专业英语词汇的特征发现,纺织专业英语词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一方面是来自于国家或者国际所实行的硬性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是源自英语国家长期纺织生产加工实践中所逐步形成的行业习惯。在行业特征和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特征的双重影响下,纺织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性较为突出,如关于纺织品成分信息的专业词汇:fibre composition(纤维成分)、filling and foreign matter content(填充料和杂质含量)、absorbance(吸光度)等;有关织物结构信息的专业词汇:counts of yarn(纱线支数)、stitch density(织物密度)等。除上述专业性词汇外,在纺织贸易或者纺织科技论文等场景中还会出现大量缩略词,如CVC为chief value of cotton(涤棉倒比,指涤纶含量低于60%),Tel为Tencel(天丝,莱赛尔纤维的商品名)。上述英语缩略词的应用符合英语国家追求简化沟通、高效表达的英语运用习惯,但无形中加大了我国纺织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
其二,从实务交流的教学方面来看,中西文化环境下的纺织领域实务有所差异,这就对纺织行业相关实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纺织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能在国际纺织行业实务中完成语言交流任务的人才,因此,纺织专业英语教学活动需要深度结合纺织领域国际实务展开。但受到中西文化环境差异的影响,我国纺织领域实务操作、交流需求明显与西方各国存在差异,对此,在国际性的纺织领域实务中,承担语言沟通的主体必须具备足够的纺织领域实务英语知识,满足跨文化交流需求。以纺织国际贸易为例,为了培养出能够在纺织国际贸易中有效发挥贸易沟通作用的人才,教学内容必须包括纺织品外贸的基本要素,包括进出口商号、交易场所、纺织品外贸业务流程,还要从“证、货、船、款”等多个贸易环节出发,辅导学生对应的英语用法以及表达技巧。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流的现实要求下,我国纺织专业英语教学亟待创新发展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分析跨文化视角下纺织专业英语教学所遇到的重难点,笔者认为我国纺织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尽快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调整教学阶段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丰富学生纺织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同时,逐步渗透中西方语言文化,推动学生在充分掌握我国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明确纺织专业英语学习特点与重点,灵活应用纺织专业英语。结合书中内容并联系我国纺织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基于跨文化视角的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应当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目标。
其一,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积极应对纺织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由于纺织行业国际交流的进行基于和平、对等、公正以及相互尊重的态度,作为语言交流桥梁,纺织专业英语人才必须尊重差异、求同存异,正确看待纺织实务中存在的各类文化现象,不能贬低和轻视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文化现象。
其二,引导学生深度了解纺织专业英语交际特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培育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纺织英语人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英语文化环境下的纺织相关知识,包括西方国家的纺织历史、纺织贸易发展、纺织相关机构等,以此推动学生了解更多西方国家纺织领域的文化现象,最终推动纺织英语学习。
其三,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独立思辨能力。在纺织领域的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力以面对各类突发情况,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纺织领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如果遇到对方人员语言表达不清晰的情况,应当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回应,不能直接作出肯定回答。
综合上述纺织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分析,充分联系书中内容,笔者就跨文化视角下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提出以下3项策略。
其一,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学习环境特征的变化趋势,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多元化。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求,纺织专业英语教师应积极开辟新型课堂教学渠道,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促进中西纺织文化的融入以及纺织领域专业知识的渗透。具体比如,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投放与中西纺织文化相关的视频或者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西纺织工业历史发展、中西纺织科技差异、中西纺织贸易现状等方面的知识。多媒体教学法符合时下信息传播趋势,也符号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探索习惯,深受学生青睐,其以可视听化的方式呈现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纺织专业英语知识的效果。
其二,重视纺织专业英语的应用环境,善于开发各类纺织英语实践资源。书中指出,语言实践是接触、认知、接收、感悟以及反思语言内容的现实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实践活动可以推动其了解纺织专业英语的实际使用场景以及应用思路,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纺织专业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此,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利用各类纺织专业英语实践资源,组织以纺织国际交流为主题的英语实践活动,具体比如,组织参观类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纺织博物馆,学习纺织历史知识;组织娱乐类实践活动,开办中外文化交流会,邀请本校留学生参加联欢活动,促进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习更多有关纺织文化的内容;组织竞赛类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西方纺织文化主题演讲活动等。纺织专业英语实践活动的组织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纺织领域交际的能力。
其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执教能力。英语教师是纺织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规划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面对跨文化交际需求,英语教师除了要针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改革外,还应积极促进自身执教能力的提升,增强对中西语言文化的了解。面对教学创新需求,英语教师需要不断自我发展,通过自我提升的方式为纺织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提供内生动力,具体措施比如在教学工作之余,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等渠道拓宽纺织领域的知识面,在规划教案时,将所学习到的纺织领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计划中,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纺织领域实务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视角下,纺织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育人效果,在丰富学生纺织专业英语词汇、语法等书面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真正在中外纺织领域国际事务中发挥语言沟通桥梁的作用,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作者简介:简仕慧,讲师,硕士,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