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扬
摘 要: 当下职业教育正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教练型教学具备“强调技能的熟练掌握”“通过模仿学习和表现反馈,实现技能的掌握”“基于最新案例的学习”等特点,对于推动课堂中心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实施策略,提出了三个要点:“模仿改进”是改革的路径;“反复训练”是改革的要点;“任务拆解”是改革的方法。并以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课程为例,介绍了教练型教学的应用。关键词: 教练型教学; 物流工程;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3-0051-06
“课堂革命”号角的吹响可以追溯到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的撰文。他在文中指出要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要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3]。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开来,在校生人数不断攀升,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但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比如课堂还是以传统的应试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的识记能力被重点培养,但创新创业能力、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提升与完善的能力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课堂革命”势在必行,由传统讲授型教学向教练型教学转变是“课堂革命”的重要路径之一,所以教练型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为“课堂革命”助力[4]。
一、教练型教学的内涵意蕴
(一)教练型教学的分类
教练型教学主要依赖于教练技术,教练技术可以分为传统体育教练技术与非体育教练技术,后者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网球教练添·高威在体育运动员训练中使用的相关方法,后在商业领域广泛运用[5]。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例如汇才教练技术、高绩效教练技术、NLP教练技术。
非体育的教练技术,集合了管理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精髓,主要利用九型人格、360度回应工具、G(目标)R(现实)O(选择)W(意愿)模式、N(神经)L(语言)P(程式)模式等方法或工具[6-8]。使“人”在认识和实践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并释放自身内在潜能,进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相比于新的教练技术,传统的体育教练技术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练技术使用的模仿改进方法,能够让刚刚走进职业教育课堂的学生快速地掌握各种工具和职业技能,为将来的职场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任务分解训练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技能或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基于最新案例而非基于经典或最新理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不同理论、方法,以及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9]。
体育教练技术与非体育教练技术相互侧重各有不同,体育教练技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非体育教练技术帮助学生释放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课堂革命”的胜利。
(二)教练型教学的目标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教育质量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回归初心,通过教育和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因此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课堂革命”正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在众多实现路径中,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师转变成教练型教师是其中的重要一条。
传统的课堂,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获得更多的是知识,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教练型教学就是要把课堂变为培养学生具备使用先进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创新意识和方法。实现从“知识为主”向“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目标转变,将教学的关注点转移到“立德树人,全人发展”的科学定位上来。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的导向。而社会与企業是否选择一个学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较强的专业能力。职业操守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课程内容始终。教练型教学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教练型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服务职业教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教练型教学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研究、探索或者设计能力的人才,而职业教育的目标则主要是培养既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能够进行技术指导并将设计资料转化为需求产品,能够运用设计理念或管理思想进行现场管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少部分课堂已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但大部分课堂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任课老师以讲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为主,即侧重理论知识的研究与探索,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有一定偏离。
同时,在现有选拔机制和社会共识的大场景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和精益求精的意识上相对较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复习,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职业技能掌握不足。教练型教学既能够利用九型人格、360度回应工具、GROW模式、NLP模式等方法或工具释放学生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我,还能利用体育教练型教学的相关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将理论转化为专业的能力。
除少部分中专升上来的同学外,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大部分学生是经过普通高中教育培养并选拔上来的,其在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方面几乎为零。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也十分稀缺。学生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想要熟练运用先进或经典理论是十分困难的。
教练型教学的相关经验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一,强调技能的熟练掌握。运动员通过熟练掌握技能获得好的成绩。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所以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是衡量教育成果十分重要的指标。
其二,通过模仿学习和表现反馈,实现技能的掌握。教练先做出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示范。运动员进行反复模仿,教练对运动员的模仿动作进行纠正,以达到技术动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模仿是人类快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三,基于最新案例的学习。通过学习案例来学习理论与直接学习理论的最大差异,在于对理论应用场景的掌握程度不同。工作场景千差万别,不同的场景适用的理论或知识点也是不同的,所以要重视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具备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并应用理论或知识点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练型教学的整体设计
(一)“模仿改进”是教练型教学改革的路径
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为讲解理论,讲解经典例题,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识记并理解知识点,再尝试使用这些知识点。职业教育尤其是基础阶段,更加强调快速熟练地掌握方法或者技能。从理解知识点到运用知识点中间需要较长的时间,模仿是快速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借鉴体育教练的训练方法可以改进为由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类似标准答案或标准流程,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或标准流程去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学生完成任务中表现出的不足进行纠正,以此不断反复,实现技能的掌握。在反复的任务训练中学习并理解知识点,可以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实现对规律、技能、方法的掌握,其本质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更易学生理解。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是先学知识点,再在任务中运用知识点的方式,其本质是从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不符合人类的认识一般规律,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接受。
(二)“反复训练”是教练型教学改革的要点
在讲授型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会认真批改其布置的作业,并十分细心地给学生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很少会反复练习,以便能够充分掌握技能。体育教练非常强调对于基本功或基本动作的训练,简单的动作为了达到高水准,往往要练习成千上万次。在现有的高职课程中,对于知识点会进行例题的训练,而后由教师进行反馈,便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只有一次训练机会,学生在任务或作业完成中的不足,缺少第二、第三次训练机会。练习次数过少,导致学生只是学过什么,而非能做到什么。反复训练,不断追求更高的水准,不但是掌握专业技能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向大国工匠致敬的课程思政要求。故应对课程中的核心技能进行提炼,核心技能至少应训练三次,尤其是针对前一次训练中表现出没有把握的关键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精益求精。
(三)“任务拆解”是教练型教学改革的方法
体育教练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动作的拆分训练。一个完整动作会拆解成3到4个分解动作,甚至更多。对分解动作进行训练,容易掌握完整动作。“任务拆解”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果每次训练都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会非常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并且会存在表现好的部分掩盖存在問题或表现不足部分的情况。将一个大的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小的任务,同时可以减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畏难心理。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中持续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项目教学,通常也会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训练,但只能训练1次,技能掌握效果不佳。而非项目教学,则通常不会采用任务分解的训练方法。故在教练型教学设计中,应将一个完整的大任务合理地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或者步骤,明确每个任务的目的和要点,让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或者步骤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三、高等职业院校教练型教学的改革实践
“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的规划与应用的基本职业技能,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掌握使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
(一)讲授向任务转变,教师向教练转型
以智能装备学习为例,在传统教授模式下,我们的学生重点掌握了设备的参数、类型、特点等知识点,对于如何规划使用这样先进的技术装备则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心态,仅仅以拿到学分为目的来要求自己。在教练型教学设计中,应始终以贴近工作和生活的任务为导向,以学生掌握技能和方法为目标,以不断自我复盘和改善为路径。具体到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课程中,较广泛使用的是设备规划任务类,任务应按照技术可行性分析与经济可行性分析两个维度进行展开。在技术可行性分析中,通过设备选型任务使学生学会分析与运用设备技术特点和适用场景;在经济可行性分析中,通过需求测算与投资回收期测算任务使学生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同时培养资本的时间价值和依法纳税的意识。
在教学流程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相似的经典案例和工作流程,并记录问题。在课上,教师以解答学生课前任务案例的问题、发布并解释正式任务、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为主要内容。在课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任务完成情况反馈与复盘方法。本次课的课后与下次课的课前任务相融合,不断通过案例模仿与任务训练,提升能力。
以校园内使用无人配送小车任务为例。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学校或相对封闭园区内无人配送小车使用情况、规划方案、新闻报道等资料,学生先对无人配送小车在校园中使用的情况有个感性的认识。课上,教师发布在本校校园内某一场景使用无人配送小车的任务,主任务中至少应包括设备选型、需求测算、投资回收期测算等三个小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与规划训练,教师同步给与点评和指导。课后,学生根据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与不足,引导学生挖掘无人配送小车或其他无人配送工具在校园或其他园区内使用场景,再次进行训练,形成闭环,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此项技能。
(二)“任务拆解”与“反复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
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课程最为常见的任务是新设备的规划与导入,该主任务通常可以拆分为4个细分任务:模式与流程设计、设备选型、需求数据测算、投资回收期测算。学生依次对以上4个细分任务进行训练,通过改变关键任务参数或业务需求,增加副本任务。在任务1中,可设计成本领先策略与服务领先策略两个不同任务目标,提升学生在不同目标下模式与流程设计能力。在任务2—4中,可从业务条件和技术条件两个角度进行副本任务的创建。在业务条件方面,智能装备可应用于销售物流领域,也可以是采购物流或是生产物流,不同业务场景对于技术与装备的要求也不相同,通过场景的改变即可实现对学生的反复训练。主线任务帮助学生完成规划整体思路与流程的培养,细分任务提升学生训练的强度,增加任务的丰富性,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依然以校园内引入无人配送小车任务为例。改变策略条件,即可在相同场景下产生不同任务。策略条件可分别设定为:条件一是无人车生产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尝试在校园内使用无人配送设备。条件二是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加便利的生活,提高校园科技含量,决定引入无人配送车。前者主要出于盈利目的,后者主要用于服务学生,两个方案的成本因素在进行决策时所占权重必然不同。虽然都是相同的任务场景,但由于两者目的不同,在进行投资回收期测算任务训练时,相关条件和要求会产生较大差异,这样便可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不改变策略,改变场景,即改变业务条件,都以学校引进无人配送车为前提条件,在不同校区进行引入,其技术条件和业务条件相应地也会改变。通过改变条件,让学生进行任务训练,不但促进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从而对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
(三)由单一知识点考核向任务场景下的技能考核转变
在传统讲授型教学设计里,以单一知识点的考核为主,例如某设备的运行速度、基本架构等。无论是采用单选题,还是填空题或者其他题型,其本质是识记某些参数指标,而非教练型教学中对于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单一知识点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得到答案,所以在任务场景下的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才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变更任务场景的重要参数或条件,让学生进行设备选型的训练。在训练中掌握设备的重要技术指标及其评价方法,实现技能的掌握,而非知识点的识记。
这门课的目标是学生具备智能技术和设备的规划与导入能力。传统考核的方式为某设备的指标为多少,此种考核方式距离学生掌握新技术新装备规划或使用的目标还有分析和规划二个重要步骤。在教练型教学的考核中,给出任务目标、业务参数、技术条件等应用场景信息,考核学生的方法与思路,选定技术与设备的能力。教练型教学考核直接考查设备选型与应用,更加贴近课程目标。
以无人配送小车知识点考核为例,讲授型教学的考核方式以考察无人配送小车行驶速度多少、由哪些部分组成、技术特点是什么,最终产出的是孤立的知识点。教练型教学给定应用场景条件、投资回收期等条件,让学生对设备进行规划分析,最终产出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可以直接产生价值,是社会更为需要的技能。通过知识点的运用,也可以产生规划方案,但两者之间还有诸多能力需要培养,不能更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
四、结语
教练型教学设计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出色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还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运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从过去的工作和教学实践中,笔者得出以下心得与体会:
第一,學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更多地成为教练、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为学生创建任务场景,这种场景应尽可能贴近工作和生活,让学生有代入感,增强学生的兴趣。任务的每个步骤也应是合理划分的,并有副本任务可以支撑学生训练。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课堂,教练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学生更多更有效地参与到任务中去,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课程设计应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识记,在互联网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单个知识点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学习理论、规律、方法等知识点,再运用知识点完成任务,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对于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的青年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和乏味的。先任务,后知识点的顺序,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更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第三,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留心生活中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使课堂任务更加贴近实际,让学生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而非纸上谈兵。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改变过去填鸭式的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长陈宝生吹响“课堂革命”号角[EB/OL]. (2017-09-28)[2021-12-01]. https://www.sohu.com/a/19435628
1_528967.
[2] 什么是“课堂革命”、为什么要“课堂革命”?“课堂革命”十人谈来了![EB/OL]. (2017-11-01)[2021-12-01]. https://www.sohu.com/a/201693288_372546.
[3]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课堂革命”[EB/OL]. (2018-09-29)[2021-12-01]. https://www.sohu.Com/a/257015716 _391
284.
[4] 李天源. “翻转课堂”视域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79-181.
[5] 维吉·布洛克. 教练技术[M]. 梁立邦,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3-124.
[6] 百度百科. NLP教练技术[EB/OL]. [2021-12-01]. https://baike.baidu.com/item/教练技术?fromtitle=NLP教练技术&fromid=3188443.
[7] 范博仲. 教练式管理:用NLP技术唤醒员工潜能[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8] 艾伦·范恩,丽贝卡·梅里尔. 潜力量:GROW教练模型帮你激发潜能[M]. 王明伟,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9] 李东欣.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