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平 朱亚 王新军 薛晓东 李万
摘 要: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为对象,在课程专业知识传授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知农爱农、献身农业,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也为涉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药用植物栽培学;“新农科”;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11-0176-03
Practice and Mining of Ideological Political Elements in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ZHAO Yongping ZHU Ya WANG Xinjun XUE Xiaodong LI Wan
(College of Biology Pharmacy and Food Engineering,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course as the o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and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ruses. It guides students to take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revitalizing agriculture as their own tasks, “know agriculture” “love agriculture”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agriculture”, so as to contribute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urriculum politics;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al pathway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对于各高校而言,要在充分领会“纲要”主旨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融合传授,既丰富学生的学识,也达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2019年6月,《安吉共識—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正式吹响新农科建设的号角,明确提出涉农高校要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高标准建设好农林“金专”“金课”“高地”[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人才下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给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既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应用实践能力强的农业人才,同时还要具备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热爱农业扎根基层责任担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始终,厚植“三农”情怀,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3-4]。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和中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2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从药用植物栽培的生理学基础、栽培制度、繁殖以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讲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论按入药部位分类,从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介绍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必须充分挖掘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思想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专业精神。
1 药用植物资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1 追溯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 在绪论部分通过讲解药用植物研究的发展简史以及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深入介绍《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历代本草巨著中关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引种栽培、药理功效的记载,使学生将初、高中历史和生物课程中所掌握的中医药知识与自己的专业所学相融合,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重点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药用植物研究、引种栽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本领域内一批杰出的学者为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1.2 分析存在问题,提升资源保护意识 从“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错误理念和长期以来国际医药市场对药用植物贸易量的增加所诱发的过度采挖和无序利用、从人口过快增长所引起的人均药用植物资源拥有量急剧下降、从药用植物被大量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等行业而引发的资源危机、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和监管不到位所引起的乱采滥挖、从野生药用植物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等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药用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资源保护的紧迫性,更加清楚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含义,倡导和开展资源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更应当做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1.3 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以我国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甘草、肉苁蓉、石斛、羌活等为例,介绍其植物形态、生物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等,引导学生结合课程中关于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知识点,通过药用植物栽培学实践课程开展人工管理、人工补种和仿野生栽培等措施,实现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抚育和人工栽培。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要求和各论部分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尝试制定单种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以便于规范和指导药用植物栽培。同时,结合课程内容讲授,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从药用功效、生态效应、身边故事、经济效益、实践体验等多个方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大农情怀(见表1)。
2 药用植物资源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组织和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涉农高校要培养具有高尚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人文修养与专业技能并重,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并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因此,在顶层设计时就应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这也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条件。在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理论课+课程思政+实践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课程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且培养其知农爱农和献身农业的责任担当。
2.2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5]。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团队由以上各个学科方向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合而成,团队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强弱以及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质量。通过名师效应、思政课程培训、课程思政方法交流、老中青传帮带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团队教师师德教育和专业能力。
2.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大学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新媒体等教学平台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中[2]。药用植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更应积极地应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和讨论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内心,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也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热潮中。
2.4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达到思政育人目标 合适的教学考核评价手段是判断教学改革的成败的重要标准[6]。如图1所示,在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考核中,通过分析卷面成绩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实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平时表现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课程实施中期和结束时,通过与学生座谈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的认知与评价;通过授课教师自评与教师互评,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向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习,总结教学经验,达到课程育人、思政育人的总体目标。
3 结语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围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是当前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7-9]。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药用植物栽培学作为涉农高校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在推进课程建设和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深入农村、献身农业,成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中流砥柱,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第二个百年梦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moe.gov.cn/s78/A27/s8544/202006/t20200604_462550.html.
[2]张保仁,崔英,姜倩倩,等.“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9):150-152.
[3]刘营军.农科特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8):15-17.
[4]漆勇政,孙倩茹.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46-48.
[5]张坤朋,郭卫云,王兴云,等.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4):103-104,122.
[6]王海燕,崔超,王靖,等.“新农科”背景下农事操作实践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以河套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155-157.
[7]张要军,夏雯雯,刘文娟.“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77-80.
[8]易力,董瑶佳,汪洋,等.“新农科”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7):88-90.
[9]李丽锋,鲁春铭,宋贽,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基础课强化课程思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21(3):106-111.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4-87);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XGH21231);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1jyjx102)。
作者介绍:赵永平(1982—),男,陕西扶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态。 收稿日期: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