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及其机制问题

2018-05-14 07:40管琪琪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立德树人

管琪琪

摘 要: “立德树人”是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将“立德树人”一以贯之地作为其本质要求和立身之本之所在。医学救死扶伤的职业性,决定了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探究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路径和有效机制,对于医学高等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医学院校 育人路径 有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标志着“立德树人”由理论上的确立提出到实践上的贯彻落实的深化推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务战线的中流砥柱,是我国医务事业的明天,关系着国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更关乎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落实和健康中国梦的有力实现。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专门人才和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当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究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路径和有效机制,对于医学高等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一、立何德、树何人:厘清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的思想渊源,可作追古溯源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立德”,即树立德业,其思想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被视为人生的“三不朽”追求,其中,“立德”居首,为“立功、立言”的前提、基础。“树人”,即培养人才,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管子·权修》载明:“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为培养人才乃治国安邦、功在千秋的伟业。“德”无法自然孕育而生,而需“立”,“立”有培养、修养、践行之意;“人”无法自发成才,而需“树”,“树”有培养、造就之意。“立德”与“树人”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统摄。“立德”以“树人”为宗旨,“树人”以“立德”为前提。离开“立德”谈“树人”,就会偏离正道,“树”不好“人”;离开“树人”谈“立德”,则会流于形式,“立”不好“德”。正所谓“立德为先,树人为要”,意指高校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时,既要“辅学生成才”,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培养,进行外化“才育”;又要“导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培育道德修养,积极进行内化“德育”。其中,“德育”相对“才育”而言,处于基础地位,“德育”对“才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3]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又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4]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在理论上对新时期“德”的内涵的明确,又是在实践上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心工作的指明。具体地讲,新时期新时代所要立的“德”,就是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树的“人”,就是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新时代下,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各环节积极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经典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不确定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和生力军,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和未来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水平,对其在大学时期这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和践行,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生学医问道的大学生涯中,在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德树人”生动实践中,积极帮助大学生重建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实为新时期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所在。

二、何以立德、以何树人:探究立德树人的育人路径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7]。积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以发展问题为重要导向,强化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创新工作方法,把制度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优化、优势互补,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制度育人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由理论到实践的落地生花,必须注重运用制度这一重要资源,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实践大学的各项制度。高校必须将“立德树人”在顶层设计层面予以高度重视,贯穿高等教育及改革始终,以此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设计,通过政策、规章、文件等制度层面促进立德树人育人实践途径的有效开展。“制度”(Institution),又称建制,是社会科学里面的概念。用社会科学的角度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戒律、規章等的总和。所谓“高校制度育人”中的“制度”,就是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各类制度规范体系,它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对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协调高校大学生人与人之间关系,调节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行为规范,赋予学生成长以一种行为规范、行为矫正、价值导向等功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制度育人就是把大学的制度作为育人的资源、载体和手段,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的形成,用良好的制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深化,医学事业面临诸多挑战,医患关系矛盾愈益加剧,医疗生态环境令人担忧,医学院校加强立德树人的制度育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医德教育作为学校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凸显医德教育在医学生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引导、行为矫正作用,塑造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愈益重要。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又称理论育人,是指以课堂、课程、课本等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课程(理论)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前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课堂,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哲学社会科学等其他课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医学院校更要注重发挥课程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紧紧围绕医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教育。充分挖掘医学院校的医学课程教育优势,凸显医学专业特色,积极融入医德教育和道德职业观教育,结合课堂上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开展课外医学专业教育。

(三)“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实践育人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育人的基本途径之一。习总书记讲:“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又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8]“立德树人”既要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育,又要有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医学专业和医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育人在医学教育和医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医学生专业素养的塑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水平。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要求医生必须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临床实践教学,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仁爱之心的塑造,更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因此,注重依靠和发挥实践育人在医学院校的重要育人功能和作用,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四)“立德树人”的隐性途径: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9]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以文育人”的渗透式教育,已为公认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隐性教育途径。文化育人不同于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育人主要有校园精神文化育人、环境(物质)文化育人、制度文化育人三种方式,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环境(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环境(物质)文化的中介。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子,承载着学生的德行成长,既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又是高校立德育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应通过加强学生活动顶层设计,以“学校活动品牌化、项目化,系部活动专业化、特色化,班团活动个性化、大众化”为原则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品位,树立活动品牌,传递正能量,将立德树人的育人教育融入诸多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之中。医学院校更是可以结合医学专业文化特色,积极开展诸如“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急救知识宣传普及”、“防艾、禁毒主题宣传、“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医学特色教育实践活动,特别通过“遗体捐献”类的医学生命实践教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追思为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而献身的无言良师,向生命致敬,时刻牢记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

三、落实保障机制: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

立德树人”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积极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齐抓共管的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及学生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育人主导机制。其中,校党委是立德树人的领导核心,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导力量,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力量。二是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内部整合机制。“三育人”一方面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体现了育人的全覆盖性,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是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外部协同机制。其中,学校教育在外部协同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同时又起着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01).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5-08-26.

[5][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17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03.

[8]习近平.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N].人民日报,2013-03-10(01).

[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www.xinhuanet,2014.05.04.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立德树人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