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雄飞 严徐 雷莉
[摘 要] 红色文化具有独特、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传承价值,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湖北高校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也存在着精神层面的挖掘运用不够,、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优化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和育人路径,促进红色文化与教学各环节的渗透融合,强化红色文化的内化功能,通过开展各种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及价值认同,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湖北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8-0104-07
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品质高且独具特色。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籍,涉鄂地区如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中的两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湖北留下了许多光辉足迹。探讨湖北红色文化的育人路径及优化对策,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湖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整理、编写融入本地红色资源的教学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湖北工业大学开展的“向经典致敬”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以课堂为载体,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歌剧、舞台剧、曲艺等多种形式的红色节目,从中优中选优,并通过组织全校性竞技汇演予以展示。2017年开展的“话(画)说红色故事”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反响强烈。寒暑假期间组织专任教师和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发源地实地考察,参与红色文化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系统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如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歌剧影视等,编撰出“红色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参考资料。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湖北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学及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红色课堂、红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组成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学生自我宣讲教育活动[1],强化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认同。例如武汉大学举办的“珞珈红色文化节”,由学生党支部组织支部风采大赛、理论知识竞赛、实践挑战赛、调研比赛等活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自主创作、传播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借助红色文化场馆开展情景体验式教育。红色场馆是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2]。重温红色岁月,深入理解红色历史,在缅懷先烈的实践体验中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传承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的红色精神。湖北高校依托地缘优势,利用周边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等,建立了高校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大学生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从事接待、讲解等志愿者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
通过红色文化作品进行情感式熏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传播媒体,营造浓厚的红色育人氛围,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湖北高校在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校报校刊、社团园地等纸质媒体上开办研究、宣传、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与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专栏;在校广播电台创办红色之声等栏目,播放红色音乐、讲红色故事、连播红色文学,让红色文学、影视、话剧、歌舞音乐等红色文化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搭建践行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创建红色摇篮、红色传人、红色征途、圣地红网等大学生校园红色文化网站,建立红色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以声音、视频、文字、图片等立体化形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血脉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二、湖北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存在不足
湖北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路径方面,还存在着同质化、针对性不强、方式单一等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层面的挖掘运用不够。湖北高校在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学中,更多运用的是物化的红色资源,对其精神价值和思想内涵提炼还不够。比如组织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观看实物图片、瞻仰烈士陵园等物态的表象资源居多,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及时代价值的深入体验不够。受教育者多为走马观花式地感受外在的物态,对其深刻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传统等深层的体验感悟不够。当然,这既与红色场馆开发、展示红色文化的方式有关,也与高校对湖北红色文化观念形态的红色精神、思想文化研究挖掘不够有关,这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是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不够。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虽然很重视红色文化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但由于经费不足、安全风险、组织困难等原因,利用红色场馆进行实践性教学的程度还不够。许多湖北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主要渠道,根据自身地域优势,系统地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但实践活动多停留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层面。课堂教学书面化、程式化的静态灌输,很难直接产生感官冲击,不易让受教育者产生共鸣,其说服力大打折扣。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单一。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但因开发模式比较单一,整体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且开发利用多局限在某一区域之内,与相邻地区整合不够甚至不愿整合。另外,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体多局限于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历史博物馆等少数部门,它们还未形成广泛参与的合力。大量红色文化资源因人力物力所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即使是已开发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也因部门条块分割而无法形成整体化、立体化的育人合力,导致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甚至出现因保护不力使资源严重受损的现象。
三、优化湖北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场馆的实践育人功能
利用红色文化场馆,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前提。红色文化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和反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借助红色文化场馆,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使其普遍认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进而了解红色文化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科学性、正确性和走中国特色革命、建设与改革之路的历史逻辑。为此,一是要挖掘湖北的英烈事迹,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板块。在湖北这片热土上,有370多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他们浴血荣光的英雄事迹不能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发掘老红军、老战士的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文化进校园的特色板块。通过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志愿服务、展览等学习交流活动,重现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苦难辉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如辛亥革命纪念馆与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联合举办的纪念吴玉章校园图片展,以此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感召力,使之接受精神和灵魂的洗礼,激发其传承红色基因、勇当红色传人的使命感。
二是要壮大红色文化产业,奠定红色文化育人的物质基础。红色文化资源既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又是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很有必要,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建设红色文旅小镇,深度开发红色影视及其他艺术作品,开发红色元素或概念的食品、用品和纪念品,让红色文化融入生活。红色文化资源多分布于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生态良好的地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美景融合发展、交相辉映,有助于加快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据统计,2017年,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吸引游客近2亿人次,给革命老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收益近500亿元。因此,发展壮大各地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应,同时,还可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红色文化与教学环节渗透融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湖北省有21个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高校要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创新教育内容和手段,拓展教育功能,提升活动效果。一是要借助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多形式的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建设若干大学生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体验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二是构建“校园红色理论高地”,以红色文化熏陶学生。高校要建立红色理论宣传阵地,提炼和凝聚红色革命精神,开展论坛、辩论、红歌会、征文、演讲、话剧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3],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寓教于乐,使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三是红色文化与学生社团活动相融合,搭建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自主教育平台。如成立红色理论研究会、红色歌会、红色话剧、红色动漫等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积极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红色文化实践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在修炼品行、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提高鉴别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必不可少。红色文化体验感悟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与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紧密融合,课堂理论教学中要融入湖北红色文化的内容,推介红色书籍、歌剧影视,讲述英雄事迹、红色典故等,用革命前辈鲜活生动的事例教育引导学生。要把“红色文化体验行”作为引导大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重要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真切感受革命先辈峥嵘岁月的艰辛与荣光,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将思想政治理论的真理力量内化为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
(三)优化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建造校园红色文化景观,打造红色文化引领的精神家园,营造红色文化的育人环境,激励当代大学生不忘初心,传承先辈不怕牺牲、能吃苦、讲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宣誓、升国旗、缅怀先烈等仪式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价值认同。仪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通过仪式体现神圣感,获得新的意义[4]。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凝聚成值得永远铭记的重大纪念日。高校要利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相应主题的纪念活动。同时要依托红色文化场馆,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并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利用各种纪念场馆庄严肃穆的氛围,举行升国旗、唱国歌、党员宣誓、献花默哀等仪式,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国家民族情怀,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開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班级活动及党团组织生活,强化大学生身份及责任认同。仪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活动,还是一种身份确认,一种归属肯定,一种价值认同,一种信仰宣誓,一种行为规范,一种自我强制。在红色文化空间(场馆)开展“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时代先锋”等主题教育活动,举行成人礼、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等宣誓活动,触及心灵,激活自觉,强化责任,激励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强化利用红色文化育人的内化功能。高校开展践行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体验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认同的层面,而应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既要将红色文化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政治思想素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还要外化为实干巧干的长久的实际行动。红歌赛、诵读红色经典、演绎红色片段、话(画)说故事、赏析红色影视等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传承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优化红色文化育人的平台路径
文化传播是文化体系传承、推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总是从强势文化方向弱势文化方传播。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保持红色文化的这种强势,除其先进性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传播的密集程度、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建设高校网络媒体的红色文化板块,扩宽平台育人路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要结合时代特点,借助校园网络媒体,打造红色网站、红色公众号、红色微博、红色视窗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体,把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融入每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此外,还要不断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用健康、多样、立体、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学生,使其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利用QQ、TIM、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正能量。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进步,无线网络已覆盖高校校园,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社交平台已广泛使用,“易读”“碎读”“速读”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利用微信群、微博拓宽红色文化的教育渠道,提供红色文化的精神食粮。如高校定期发布红色微博、红色微视频,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的新理论、新知识,既便于学生学习、分享与交流,也大大增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广泛性和及时性,提高了传承效率。
整合网络媒体与社交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譬如开办“网络讲堂”,开展文化道德、理想信念等专题教育;播放红色影片、红色歌曲、红色话剧等“微视频”,使红色文化精神入脑入心;借助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定期向师生推送学习内容,组织网上交流。总之,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和信息交流平台,提升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 琳.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J].现代交际,2017,(7).
[2]杨 兵,赵 娇.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学报,2016,(3).
[3]董艺乐,陈 捷.内涵·价值·路径: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12).
[4]鲁 力,高文君.论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J].知与行, 2016,(1).
[责任编辑:张 舸]